乘坐飞机后耳朵却被“灌进了水”
□通讯员 吴倪娜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王春霞 王颖
近日,一位年轻患者带着焦虑的神情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诉说着左耳闷,伴有听力减退,像隔着一层雾。医师询问病史发现其诱因是1周前乘过飞机,无鼻塞流涕和打喷嚏。耳内镜检查显示左侧鼓膜呈琥珀色、内陷、可见液平面,嘱其捏鼻鼓气后鼓室内可见中量气泡。诊断明确为分泌物中耳炎。患者难以理解,怎么乘坐飞机耳朵还“进水”了呢?
指导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 马静
1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马静介绍,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特征是鼓室积液及听力减退,儿童发病率较高,为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由于儿童抵抗力较弱,咽鼓管短、平、宽,分泌物或者细菌容易进入中耳,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炎性反应均能够引起中耳内的积液产生。
被父母忽视的病程较长的分泌性中耳炎不仅可以损伤听力,还可以引起语言障碍等并发症。
马静表示:“我在耳科组病房轮转期间,发现以听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3名患儿因长期负压致使中耳乳突炎,听小骨被破坏吸收,尤其值得重视!”
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病因有哪些呢?据了解,机械性堵塞(腺样体肥大伴或不伴有反复感染、慢性鼻窦炎,鼻咽肿瘤及放疗后)与功能障碍(肌肉无力,软骨弹性差),感染(轻型或低毒性细菌感染,内毒素),免疫变态反应都可能是其病因。
2
国庆出游应尽量避免感冒时乘机
马静介绍,分泌性中耳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使堵塞的咽鼓管开口正常开放。12~18月龄婴幼儿是识别分泌性中耳炎并及时干预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重视。
对于即将来临的国庆节,当你选择乘坐飞机旅行时,马静医师提醒,应尽量避免感冒时乘机,鼻炎、鼻窦炎患者可在起飞前半小时应用减充血剂喷鼻,使鼻腔黏膜收缩,提高通气度; 飞机降落时不断做吞咽、咀嚼动作,嚼口香糖为不错的选择,以保持咽鼓管通畅。
乘机后出现听力减退,耳闷塞感,可用拇指及食指捏住双侧鼻翼,紧闭嘴巴,用力鼓气,让气流冲开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可减轻耳闷症状。
上述症状及耳鸣、耳痛超过6小时以上未缓解者,应到医院耳鼻咽喉科及时就诊。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