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酒庄、白酒小镇遍地飘香 四川能否酿出“醉美”酒旅产业?
“大家请看,螺旋式走廊连接着一块块石砖垒砌而成的墙面,设计模拟的就是酒分子在陶坛中的运动效果。”5月20日,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郎酒庄园解说员向到访人员形象地介绍金樽堡的设计理念。
郎酒庄园,是郎酒集团于2017年开建、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集旅游、酒体品调、产品定制、老酒储存功能为一体的白酒特色庄园,是郎酒推行“白酒+旅游”发展模式的重磅举措。除了郎酒集团以外,五粮液、泸州老窖、舍得酒业、川酒集团、沈酒、玉蝉等省内知名酒企也在探索酒旅融合的发展道路,白酒酒庄、白酒特色小镇在四川遍地飘香。
白酒旅游通常被视为工业旅游的范畴,而我国工业旅游起步才10多年。2004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共103家),其中,泸州老窖集团等17家酒厂名列其中。在2006年公布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宜宾五粮液工业园区入榜。四川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多数白酒旅游地接待群体仍以客商、媒体人士等为主,白酒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发展旅游仅作为展示、推广品牌的手段,其社会经济效益并未得到凸显。那么,在四川追梦文旅强省的历史机遇期,该如何走好“白酒+旅游”的新路?
白酒工业游兴起 能否成为酒企新的利润增长点?
“伴随市场复苏,酒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想单纯依靠白酒销售实现利润大幅增长,我认为难度越来越大。”5月16日,玉蝉酒业生产厂长杨小平正在检查一车间390余口窖池的发酵情况。他表示,公司近期计划投资近3亿元打造玉蝉酒庄,整体建筑仿照宽窄巷子规划设计,以清末民初风格为主,力求开辟新的产业领域。
自2012年进入深度调整以来,白酒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不少酒企遭遇挤压式增长瓶颈,产品竞争加剧、销售渠道不畅,库存量高。而“白酒+旅游”的发展模式,以生产厂区观光、酒文化展览、酿酒流程展示、酒文化遗迹探源、购物区消费体验为卖点,有利于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美誉度,逐渐成为酒企新的发展重点。
5月的沱牌大道,凉风习习,杨柳依依。巧夺天工的312高地蓄水池、万吨级储酒金属罐群、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泰安作坊遗址……5月18日,记者来到中国第一座酿酒工业生态园——占地650万平方米的舍得酿酒生态园,在60余种、165万余株树木的掩映下,园区绿化率达98.5%;产区地标性建筑——建于2018年3月的舍得艺术中心内,现代艺术作品琳琅满目,传递着“舍得”文化和“舍得”智慧。
在国外,酒类工业旅游非常流行,如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庄、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产区等。在国内,尽管名酒企业不少,但知名酒庄酒厂却凤毛麟角,白酒工业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四川古蔺仙潭酒厂内,一片桃花林中矗立着数百只陶坛,该厂厂长黄治国表示,这里可以储酒3.6万吨,将来会打造为参观景点。但同时,他也强调:“我们发展旅游体验项目,主要是想增加客户的体验感,从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暂时不会把工业旅游视为主业。”
无独有偶,我省另一家大型知名白酒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酒文化展览馆、绿色生态园区等景点的接待任务已经饱和,如要接待日常游客,还得聘请专门负责接待、交通和讲解等工作的员工,费用支出并不少,所以说,发展白酒工业游还谈不上增收。”据了解,该企业除酿酒生产车间、办公楼外,厂区内其余景观都对外开放,但平时主要接待政务、商务考察团,普通游客只能自行参观。
对此,四川旅游学院旅游规划师杨玫认为:“一些白酒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目标定位多倾向于政商的参观交流,不是很注重普通游客带来的经济价值,发展观念有待调整”。
中式酒庄+特色小镇 四川能否探索出酒旅发展新模式?
如何加快酒旅融合发展?这是四川白酒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此前,宜宾、成都等四川白酒主产区纷纷提出要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打造白酒酒庄,开发白酒旅游商品,形成一批“白酒+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推动酒旅融合。2017年5月,《泸州市“十三五”酒业发展规划》出台,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流白酒园区、中国酒镇·酒庄,着力打造以黄舣镇、二郎镇等为代表的白酒特色小镇,高质量推进白酒产业发展。
2016年11月22日,中国酒镇·酒庄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该度假区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分别由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田酒地、中国白酒001号酒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龙洄庄酒、中国白酒文化展示中心、中国白酒酒庄群落等部分组成,是一个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养运动于一体的诗酒文化旅游度假区,游客连年递增。
今年1月至4月中旬,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清溪谷·花田酒地,景区门票收入315万余元,累计接待游客约23万人,带动当地经济流量5000余万元。此外,多家酒企也在发展白酒工业游。
“隆—隆—隆”,一系列富有节奏的轰鸣声,从川酒集团酱酒有限公司永乐基地厂房内传出。走进去才发现,一块块长30cm、宽20cm、高5cm的金黄色酒曲,在半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正被运往发酵室贮存。“我们正按照医药级标准,构建酒业园区生产、生活环境,计划将永乐基地打造成融工业、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该公司董事长蒋德伟告诉记者。
“沈子国酒庄预计今年9月将完成验收,届时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沈酒集团副总经理钟少岩面对正在完善中的酒庄说。2018年,沈酒确立了酒庄发展道路,现有两大酒庄:建在泸州市江阳区邻玉镇的沈子国酒庄,按照清末民初沈酒庄和同发生槽坊原貌重建,也是酿酒大师赖高淮文化博物馆所在地,其天然地下藏酒洞常年恒温恒湿,可藏千吨老酒;另一个则是位于叙永县向林镇的中国沈酒庄,紧邻有“小峨眉”之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画稿溪,两处酒庄都将创建国家旅游4A级风景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四川已建成的白酒酒庄、特色小镇等项目众多,旅游附加值不断提升,但多是企业自主筹建,前期投入资金大,后期客源不稳定或将带来运营风险。对此,旅游业人士建议,酒企最好与大型专业旅行社合作,与当地其他旅游资源联动,联合开发酒旅精品线路,扩大客源市场,形成长期稳定利润增长点。
□本报记者 郑茂瑜 阳菲菲文/图
◎记者观察
内容单调、价值不高、联动不强
白酒工业游凸显酒旅融合三大问题
□郑茂瑜 姜必刚
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受到,在主业销售良好的白酒企业看来,发展工业旅游可能带来的利润增长十分有限,而且费时费力,如果后期客源不稳定,还将带来运营风险;而普通酒企由于财力有限,即便想发展工业旅游也显得力不从心。四川要酿出“醉美”酒旅产业,总体来看还存在三大问题。
内容单调,主要以参观“博物馆+车间”为主,缺乏趣味性、互动性。记者走访多家酒企发现,很多酒厂都建有酒文化展览馆,主要通过导游解说进行“一对多”的单向信息传播,游客只能被动接收信息;展示内容多以酿酒历史为主,同质化严重,自身特色凸显不足,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车间游览也是以讲解酿造工艺为主,且不说容易造成核心技术泄露,而且专业术语过多、环境嘈杂等,也会影响游客体验。
价值不高,“观光+购买”是通行模式,缺乏深度开发及创新意识。酒企通常把工业旅游视为副业,其创造的价值与白酒主业相比显得微乎其微。以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来衡量,多数酒企并不重视旅游产品的打造,比如门票、纪念品、餐饮、娱乐设施、住宿等产业链。白酒工业旅游本质上仍是旅游,应推出高附加值配套服务,使其成为稳定、可持续的利润增长点。
联动不强,各自为政,缺乏联合开发以及区域协调机制。四川名酒企业众多,但发展工业旅游多以单个企业为主体,与当地其他旅游资源未形成联动开发,缺乏稳定的客户流量;同时由于很多酒厂地处偏远,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也难以吸引普通游客。
由此可见,如何真正实现与旅游深度结合、打造白酒新利润点,是白酒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正在探索路上的四川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标题:白酒酒庄、白酒小镇遍地飘香——四川能否酿出“醉美”酒旅产业?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