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影视资讯  音乐

阿坝州壤塘县:“换脑子”成脱贫致富关键词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转载)阿坝州壤塘县:“换脑子”成脱贫致富关键词

  石里乡下达石沟村贫困户冬娜一家人在基地采摘木耳。

  壤塘搬房子、增收入、办夜校,激发脱贫内在动力——

  壤塘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全国平均水平低46753元;一半以上农牧民患有大骨节病、结核病和包虫病等。“虽然这些都是影响贫困群众脱贫的因素,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10月21日,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向阿坝州脱贫攻坚验收组汇报时如是说。

  为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壤塘县把搬房子、增收入、办夜校等与“换脑子”相结合,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不断的内在动力。

  住上好房子 养成好习惯

  10月20日,星期天,在壤塘县吾依乡西西村集中安置点,村民索朗罗尔吾在厨房指导两个孩子清洗锅碗。“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还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总投资2419万元的西西村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了31户易地扶贫搬迁户、68户地灾避险搬迁户。安置点建设有群众活动中心、村卫生室、村幼儿园等,太阳能路灯、自来水、通村公路等方便了村民生活。

  索朗罗尔吾以前没有固定住房,娶妻生子后都顶着帐篷,逐水草而居。由于牧场离乡中心校太远,儿子12岁才上一年级。

  2017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索朗罗尔吾一家搬迁到了西西村集中安置点,一家四口享受到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客厅、厨房、卧室、厕所都有,电视、衣柜、炊具、火炉等家具也都置办好了。”

  “在家里,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助父母收拾房前屋后的清洁。”索朗罗尔吾的儿子索朗壤说,县上实施居家环境改善行动以来,西西村集中安置点上的每一家都比从前干净整洁。

  2016年,壤塘提出了以家庭单元为精准扶贫的抓手,并同步规划实施住房安全保障、个人素质提升、就业促进扶持、特殊人群关爱和乡风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家居环境改善就是住房安全保障行动中重要一环,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不超过1.5万元、深度贫困户户均不超过3万元的补助标准,按照“缺啥补啥”、群众自主、经济适用、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楼梯、橱柜、地板、睡床、隔断等17个方面,对居住环境进行改善、提升、改造。

  2016年至2018年,壤塘县共投入2232万元,实施居家环境改善1488户。

  学技术搞养殖 产业发展增收入

  “我早上9点就来了,要下午6点才休息。”10月19日,记者来到壤塘县石里乡下达石沟村青杠木耳种植基地,见到贫困户玛桑的女儿冬娜。她在木耳基地打工,100元/天,家里还可以从基地分红,一年下来,可收入约5000元。最重要的是通过打工学习木耳种植技术,“明年,我们家准备自己种植木耳。”冬娜说,她和丈夫把资金都准备好了。

  下达石沟村土地贫瘠,农牧民以种青稞和马铃薯为主,更没有集体经济。2017年,在壤塘县委组织部、县司法局和省内定点帮扶单位东方电气集团多方帮助下,下达石沟村建起3.2万棒的青杠木耳种植基地。

  “我们从广元市青川县找来了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由于效果好,木耳种植当地村民由当初排斥到现在完全接受。”东方电气集团派驻下达石沟村干部侯吉才告诉记者,在当地发展青杠木耳种植和牦牛养殖两个主导产业,探索发展跑山鸡、中蜂、芍药等三大新型产业,主要是为了开阔当地村民视野。

  壤塘县产业扶贫坚持增收入与“换脑子”相结合,2016年以来,累计筹措产业发展资金17020.7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0个,全县3.5万农牧民在参与产业发展中,不但增加了收入,掌握了技术,还改变了思想认识。

  为培养藏区群众种菜的习惯,壤塘县通过“微田园”、小菜园建设补贴项目,动员2400户农牧民参与,种菜411.7亩,解决了部分农牧民“吃菜难、吃菜贵、吃菜不方便”的现状。同时,将产业发展资金打捆入股集体联户牧场,全县组建牧场12个,受益贫困人口1569人,村集体按15万元投资入股,年实现收益1.5万元以上,增强了农牧民“养畜为出栏、出栏促增收”的意识。

  进夜校学知识 走上脱贫致富路

  “你瞧,果然没在家。为照顾家庭从砂场回来后,他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车。”10月21日,记者在壤塘县南木达镇夏炎村第一书记赵娟带领下,来到村民克吾单家时,见克吾单家大门紧锁,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庭院里晾晒着被褥。

  找克吾单不容易,以前可不是这样,他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耍家”。赵娟告诉记者,改变缘于2016年,那年,南木达镇掀起评选宣传“五美家庭”热潮,很多家庭包括贫困家庭因勤劳致富、环境卫生、尊老孝亲而上了光荣榜,这让克吾单很受刺激。加上夏炎村农牧民夜校开讲,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向克吾单等村民讲授种植、养殖、健康等知识,并激励大家靠双手摆脱贫困、增收致富,让他有了上进心。

  2016年克吾单进了驾校并考取驾照。2017年初,他在砂场找到一份开运输车的工作,每月有4000元的固定工资。挣到钱后,克吾单把自家倾斜的房子砌上了石头、安装了木梁、立起了门窗。

  作为“智志扶贫”的平台之一,壤塘县一直注重农牧民夜校建设,坚持办夜校与“换脑子”相结合。2019年,壤塘县安排县本级财政扶贫资金114万元,用于全县44个贫困村和16个非贫困村每月举办2期农牧民夜校。下一步,壤塘县将加大对各乡镇农牧民夜校项目管理力度,从资金拨付进度入手,采取每周全县通报的形式,督促办好用好农牧民夜校。(记者 徐登林 文/图)

  原标题:“换脑子”成脱贫致富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