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还在靠广告和付费点播盈利?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占网民总数的70%以上。网络视听市场旺盛的需求,促进了微电影创作生产高速增长,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备案上线的微电影(网络电影)达4672部。尽管行业利好、市场前景广阔,但我国微电影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知识产权乏力、内容题材同质化等问题渐渐浮出水面。
2009年,微博横空出世,各类冠以“微”字号的网络微缩形态越来越频繁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此后不久,微电影这一网络视听新形态逐渐形成了比较明确清晰的概念。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专门用于在各种新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视频类短片,它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微平台”等特征。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司若指出,作为最早诞生的网络视听形态之一,我国微电影产业从发展起步到成熟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微电影的发展史是互联网时代无数新生事物的缩影。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占网民总数的70%以上。网络视听市场旺盛的需求,促进了微电影创作生产高速增长,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备案上线的微电影(网络电影)达4672部。
2010年被众多微电影研究者视为“中国微电影元年”。为逐渐兴起的微电影热潮,不同题材的微电影作品频频出现在网络平台上:汇集了10部微电影作品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上线,受到广大影迷好评;《老男孩》推出后,迅速席卷网络,收获良好口碑。
2010年之后,微电影作品数量剧增、作品类型更加多样、作品题材更加广泛、制作水平大幅提高,并且在2013年实现爆发。司若指出,作为网络视频行业的拐点,一些视频网站开始由长期亏损状态盈利,为更好地塑造品牌形象、增强用户粘性,网络自制开始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重点规划项目。
在微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影片,但质量良莠不齐,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仍然是微电影创作的制胜法宝。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用户对于网络的依赖度加深,获取的信息也由简单、碎片化向复杂、长时段转变,同时一批具有网络付费习惯的用户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历练和积累,微电影产业培养起来的专业化人士开始有能力制作更长时间、更高品质的网络视频作品;而微电影产业曾经一度占据主导的广告收益、付费点播盈利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规律——许多微电影从业者开始通过“拓展影片时长打造网络大电影”、“拓展影片系列打造网剧”等方式,探索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微电影商业附加值的新径。
尽管行业利好、市场前景广阔,但我国微电影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知识产权乏力、内容题材同质化和打、、擦边球等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副院长敖柏指出,未来微电影从业者应内容为王、强化版权意识,同时寻求恰到好处的发行和放映模式是微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