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影视资讯  电影

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把青春做成大蛋糕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郭敬明和柯震东(微博)、郭采洁(微博)(微信号:amberkuo_0219)

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

搞怪的柯震东

郭敬明是个饱受争议的人,也是这个时代的一面镜—他和他的创作,就像是《红楼梦》(旧版新版)里的那面魔镜“风月宝鉴”,有人看见了背面,有人看见了正面。

在他31岁的生命里,有将近一半的岁月在从事创作,如果把他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分为两部分,2012年是个分界点。在此之前,他已经是中国商业上最成功的作家,通过《幻城》完成原始积累,成立最世文化发展公司实现品牌最大化;而在此之后,他将以导演的身份,在电影界里施展身手。

一以贯之串联起这两个阶段的,是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号召力。他的粉丝多处于性意识萌发的年龄阶段,用一种浪漫主义的方式,开始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而郭敬明的几乎所有小说作品,都有个固定的情节套路:主人翁通常出身高贵,但却有致命的人格缺陷,这种缺陷让他们在青春岁月中寻找同伴,彼此取暖,却又彼此伤害。最终,这种空中楼阁般的友情或爱情,会在现实面前粉身碎骨。

这就是郭敬明的世界,很多人成年后,从这个世界逃离,但同时又有更多新鲜的灵魂闯入,这些人,构成了他电影《小时代》的两大受众,前者借此缅怀,后者继续崇拜,而那些与他的世界擦肩而过,甚或根本没有与之产生交集的上一代人,则对他的热闹冷眼旁观。

《小时代3:刺金时代》即将上映,郭敬明的野心是,在中国电影这块膨胀的蛋糕上,发酵新的青春类型片板块。它的存在,确实反映出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某些短板,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契机。采访时他向我们习惯性地张开双臂,似乎在拥抱面前比他大出许多倍的梦想:“从这个层面来说,我觉得《小时代》还是有它的意义,它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新东西,它让很多人开始想这个问题—《小时代》的优点和缺点、这个行业的优点和缺点、还有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的优点和缺点。”

迷恋

“我从来不看采访,无所谓,我只看照片。”相比于外界对他作品的评价,郭敬明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外形。

在踏进影视圈前,他就已经习惯了批评声。17岁出道的时候,听到新闻里一句说他不好的话,郭敬明都会难过很久。那时候网络媒体还不发达,对他的碎语多数是文艺评论,他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常规火力,因为“渐渐发现,其实这些很快就过了,留不下什么痕迹,后来就不管了。”但在20岁那年,“《梦里花落知多少》涉嫌抄袭事件”让他不得不面对媒体,那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打了三年,这期间,他恐怕无法像他说的那样洒脱,对文学上的批评置之不理。当时,《萌芽》编辑胡玮莳在刊发他文章(微博)时,同时配发了3篇评论,其中有一篇是批评他的,杂志出版两天后,胡玮莳就收到了郭敬明骂她的短信。

这段时间里,真正支撑他的,就是接受过他作品洗礼的粉丝们,他们的支持,通过销售量反馈。面对记者追问“抄袭事件”,他会显得情绪激动:“多蠢的人才会相信,一个作家靠抄袭可以畅销5到10年。我并不担心人气下跌什么的,我的新书照样卖,照样签很高的版税。”判决结果出来后,他在公共媒体上不再谈论这件事,甚至在央视“文化访谈录”节目现场,以“去洗手间”为由,躲避追问。

这件事翻篇儿后,他才真正无视评论的声音,而他之所以从此对销量如此在意,可能并不简单像他说的那样“我就是迷恋财富”,而是因为透过这些数字,他能真切感受到那些喜欢他、支持他的人。他意识到,粉丝是他身陷“舆论绝境”后唯一可以依托的力量。讨好粉丝,保持偶像的形象与姿态,显然比博取评论家的青睐更具性价比。

他进军电影圈之后,也经历过类似的转变。《小时代》第一部上映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手舞足蹈地描述怎样拍摄了一个多么牛逼的长镜头,不停地冒出诸如“场面调度”“景深镜头”等电影术语,回答问题时语速极快,极力想证明自己已经具备了电影人的资质。影片上映后,在评论界一片骂声,恨不得将之开除出导演队伍之后,他再次从票房中找回自信,此时,他的口吻和当初谈论小说销量时如出一辙:“我很清楚地认识到,它(《小时代》前两部)确实做得够好,不然你不会有这么高的票房,不可能一个东西一无是处结果那么多人喜欢。”

此时,他的自恋、他对外形的在意,更像是与粉丝之间互通一串暗号,一个手势。在小说《夏至未至》里,他说自己是帅气、温柔、“眼里弥散着经年不散的雾气”的男孩。在《大众电影》拍摄他与他的演员柯震东、郭采洁的三人合影时,摄影师安排他侧身坐在两人身旁,看完样片后郭敬明就说这个造型不好,要把椅子往前挪动些许,“这样构图会更完美,没有人比我更懂这个”。

当他的自恋投射到银幕上,那些一路追随的粉丝,瞬间被激活了。他们能如数家珍地告诉你,电影中哪些人物是小四(郭敬明粉丝对其爱称)生活状态的化身,哪些是小四工作状态的化身,哪些台词是他试图通过角色在发言,哪些剧情是影射他的现实遭遇。

自恋,已经从曾经的人格障碍,成为这个时代新的风尚。或许郭敬明也未曾算计到,90后观众消费着他的自恋,把它当成云端共享的意淫空间。这场集体无意识的仪式,看上去庄严而狂热,实际上不过是一场游戏。

物欲

郭敬明毫不掩饰对物质财富的追求。2003年,《幻城》出版时,版税是三个月结算一次,他无聊时候就喜欢去划卡,看又有多少钱进账。有人统计,在小说《小时代1.0》里,共出现过128次品牌名词。他在微博上贴出各种名牌服饰和包,也引发过诸多争议,认为他是在炫富,而他总是解释说,并不是有意炫耀,而是展示日常生活。

后来《小时代》电影上映后,那些小说里的描述总算是有图有真相了,而且加了些刺耳的配音,比如“这点钱只够在铁岭开一场秧歌会”“我一出内环就过敏”“浦东就是一股水泥味”,摆明了一副挑衅的姿态。各种批评声中,输出最猛的,就是物欲批判流。此时,郭敬明的反击和他面对微博指责一样,说这就是上海的真实生活:“如果我拍一个2014年的上海,结果里面没有一点名牌,这样对吗?这样一点不写实啊。你真实生活都这样了,你说你看不到大街上拎名牌包的人,我不相信;你看不到住豪宅开跑车的人,我不相信。真实生活都可以这样,你电影为什么不敢去面对呢。我觉得它之所以刺痛到一部分人的神经,就是因为它很真实”。

不过,看过片的都知道,他对奢侈品的展示,已经达到了近乎迷恋的程度,以至于他的影像可以用坎普(camp)风格来概括—因夸张到荒谬而产生吸引力或幽默感,是坎普的特点。显然,这里的幽默感并不是郭敬明事先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有许多“怀揣恶意”的影迷,促使他们掏钱买票的最大动力,就是能第一时间在朋友圈里吐槽这部戏究竟是多么离谱。

这种因为迷恋物质而延伸出的审美趣味,在生活中也时不时地捉弄着他。2010年11月,郭敬明在博客里写道:“之前我就一直在想到底我要换哪一款电脑,才能让它在一堆ARMANI和达芬奇家具中间每天相处而不自卑。”次年7月,达芬奇家具“出口转内销”丑闻曝光,郭敬明为了挽回“品味”,解释说他只是在那家店里买家具,具体什么品牌,不便透露。

再次提及这件事,郭敬明避而不谈,而是马上将话题转移到电影上来:“如果从审美角度来说,你迎合了一批人,注定就会丧失另外一批人,没办法,众口难调。”问到具体他迎合的是什么人群,他自信地说:“25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的审美就是我的审美,我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想看什么电影。”而当记者指出,有人认为你的电影迎合了二三线城市对大都市的想象,郭敬明略显尴尬,但仍然辩解说:“但我的票房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北上广嘛,呵呵。”

和所有流行文化一样,坎普风格只不过是现代社会多元化审美趋向的一种而已,有人喜欢看韩剧里傻乎乎的爱情又开心又流泪,有人奉行娱乐至死的原则捧着遥控器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郭敬明的审美风格固然对那些涉世不深、对成人世界纸醉金迷的生活抱有幻想的青少年人群极具吸引力,但因此认为它传达了扭曲的价值观,甚至是毒瘤,发誓铲之而后快,或许也大可不必—其实,在今天,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拿这些东西太当真。

对这些指控,郭敬明也发起了反击:“我电影里的人物,没有为了这些名牌包包去做老男人的小三,但现在有很多电视剧就是这么拍的。我不是在传递负能量,他们才是。”其实,都只是生意,如果群众的各种审美需求是一盘调色盒,那各路画家的任务就是调配出各种颜色去填满它。

青春

掰着手指,吃几顿青春饭,不算什么,但能将“青春文学”做成大蛋糕,并且扬言要在国产电影里开创“一种新的青春类型片”,摆出吃一辈子青春饭的架势,那么,他对青春肯定有非凡的体验。可惜,所有人对郭敬明的青春知之甚少,在对外界透露的消息里,他的青春似乎都被写作和工作消耗掉了。在创作那本即将改变他命运的小说《幻城》时,他正在上海大学就读。这是他第一次写长篇,感觉特别难以驾驭,心里非常紧张。“寝室每晚熄灯后,我就向同学借了笔记本电脑,在教室通宵写作”。成名后,他也说“我辛苦劳动,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几年来没有旅游过,没有跟爸爸妈妈过过一次生日,没有假期,一直在工作”。

郭敬明在自己的文学和电影作品中,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描写青春期友情,但实际上,他很难处理好老板与朋友之间的身份转换。他的签约作者落落在离开《最小说》编辑部时曾表示过:“我不知道该如何跟他相处,工作中,他是老板,生活上,他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但我们始终无法像朋友那样,因为你不知道怎么他就不高兴了。”

或许,他只是永远停留在青春的幻觉里,就像长不大的彼得·潘。在我们整个采访过程中,凡是涉及电影拍摄的专业问题,他都能迅速输出标准答案,就像一台性能过剩的计算机。但在谈到有关青春的话题时,他语速放慢,眼中似乎闪动有光彩,用词也开始换上他小说中常见的修辞:“每个人都会老去,但我会无限接近年轻人。年轻是最蓬勃的力量,这是宇宙里你改变不了的事情,只有让自己心态靠近年轻人,你才能活出最鲜活的生命。”此刻,你会相信他是真诚的。

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许多言论又让人觉得“青春”不过是市场定位的一种手段。他曾竭力证明自己已经足够成熟,官司结束那年,他说“我觉得我现在不像23岁,26岁还差不多。我做过那种心理年龄测试,我有时是28岁,有时是30岁”。他也会在刚刚感慨完青春期爱情的冲动和迷人后,突然跳离出自己营造的偶像幻觉,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审视他的目标受众:“青春期都有对友谊的渴望,对爱情的憧憬,把这些概念转化为实体,去刺激他们。喜欢梦幻爱情,就给你一堆俊男美女,要友谊要兄弟姐妹的情谊,没问题,都给你。这些是青春片最核心的东西,它就是肤浅的,没办法。”

没错,青春片始终都会有市场,因为不断有人要经历这个阶段。八十年代生人的青春在港片中度过,这也是郭敬明的回忆。他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的,就是香港枪战片,虽然如今已经忘记了是哪部,但依然能记得当时激动澎湃的心情。如今正在上映的《小时代》系列,与曾经流窜在国内各级城乡街头巷尾的港片具有类似品格:卖弄、夸张、戏剧化和轻浮;同样,它们也有类似境遇:上一辈人的鄙夷、新生代的拥戴;当然,它们也有每个时代独特的情怀:老港片里的侠义,《小时代》里的自恋……然而,这些终将过去,因为青年会老去,而新青年为了在那面墙上刻下自己的泪水与感悟,会竭力抹掉老人到此一游留下的风花雪月。

Q&A

Q:你自信的根源是什么?

A:就是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在做什么。当你对自己比较了解的时候,不管别人给你掌声还是冷眼,你都不会动摇自己前进的方向。

Q:怎么看待大众对你电影的争议?

A:既然大家看到这么多争议,这么多问题,那它就促进了大家的交流,促进了两代人之间的交流。《小时代》扮演了催化剂,加速了新老两代的交流碰撞。

Q:很多人都说你的电影不是很接地气,你怎么看?

A:我觉得接地气并不是说你的场景如何,道具怎样,有多写实,而是换个角度,看它里面的情感是不是真实的。只要情感是真实的,情感接地气,这个电影就会接地气。

Q:你电影中的情感表现很真实吗?

A:《小时代》描写的就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情感。你跟你的姐妹、你身边朋友的友谊,你成长中遇到男朋友的背叛,你刚进一家公司,到新的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工作以后会变得和以前单纯的自己不一样了……每个人成长中都会遇到这些。

Q:《小时代3》中的情感是怎么表现的?

A:会有更多人性阴暗面的展示,里面有很多台词特别狠、烧心灼肺的,我一度担心审查的时候过不了。

Q:你对《小时代3》的票房有何预测?

A:介于前两部之间。

Q:《小时代3》里,拍得最辛苦的是哪场戏?

A:有一场戏,我们搭建了一个悬空走廊,从天花板到地面到墙壁,每一面都可以单独拆卸,去迁就机位,它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吊威亚的空间,大量做特效翻转镜头的空间。甚至最后500格的高格机,在一片狭长的整面墙壁拆掉的情况下,从一而终的一个拍法。包括后面四姐妹跳楼的戏份,已经接近动作片的拍法,而且这帮演员亲自上阵,不是特效动作。

Q:那你最喜欢的是哪场戏?

A: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最后四姐妹在大雪里吵架,两两一组,用了平行蒙太奇。林萧和顾里甚至会大打出手,很动作片的感觉。

Q:你对国产青春电影的前景有什么看法?

A:我希望能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如果你再拍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或再拍一个《致青春》《那些年》,就没什么意思了。不管《小时代》是褒是贬,是好是坏,但它确实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中国电影市场从来没有的东西。它的网络讨论量是《大话西游》《致青春》和《泰囧》加起来总和的两倍,你知道吗?

Q: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

A:我电影看得很杂,念书的时候会看一些很闷的片子,《400击》《放大》……都是老师要求看的。工作以后,我喜欢看些超级英雄的大片。

Q:电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电影是一个梦。

柯震东:我不急着变

经历了《小时代1》和《小时代2》洗礼的柯震东显得很轻松,在这个讲述一群小伙伴成长的三部曲中饰演主角,似乎让他也经历了一次成长。对角色,柯震东开始驾轻就熟,对表演,他也日渐专业,这个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炮而红的90后年轻人,开始在表演中加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甚至是个人特质。

自承“不是科班”“功底不够”的柯震东说自己并不急着改戏路,他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改变才会自然而然地来;而自己作为演员的经验,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年》,而是《小时代》。虽然嘴上说不用急,但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柯震东的人生、职业都在发生着改变,对他来说,成长正当时。

《小时代3》:离开大学,进入社会

Q:《小时代3》中,每个角色都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包括这次有一点黑暗主题的东西,角色的层次会比之前不一样吧?

A:对,因为《小时代3》主要讲大家都进入社会,离开大学,不管在商业上,或者是在感情上、友情上都遇到很多跟之前的感情、友情相比更复杂的东西,更多是人物在社会上碰到的一些比较复杂的情绪。

Q:你觉得顾源这个角色身上有哪些性格是你赋予他的?

A:我个人认为是活泼跟一些俏皮的感觉。顾源的一切都很顺利,出身非常好,然后又聪明,学历又好,然后又跟一个这么完美的女朋友在一起……他又非常沉着、稳定,整个人算是一个完美公子的形象。但是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完美的人,所以我会加入一些自己比较常人化的、调皮的东西在里面。

表演:不强求改变

Q:你一直以来的角色大部分都是以青春类型为主,有没有想过做不同方向的尝试?

A:我一直以来都有想法,去演一些反派也好,或者是其他没有尝试过的角色。但是我觉得这种东西不用急,年纪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到什么年纪经历过什么事情,会自然而然从内心到外表都呈现出那个样子,慢慢地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有了改变,编剧和导演也会看到。所以说不会去强求说我现在一定要演一个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我的状态,还是可以很好地诠释和发挥青春这个题材的话,并不会排斥说我就不要拍。

Q:你曾经说过在拿到金马奖最佳新人奖的那个时候有一定的不自信,或者说有一点的压力的感觉,现在这种感觉还有吗?

A:我不是科班出身的,对于表演这块都是边学边做,所以其实在很多东西上面没有太强的功底,碰到很多状况都没有办法很快地拿出很多东西去应对,说没有自信是来自于这一块。压力是因为觉得表演不再是我个人的兴趣,拍戏不是因为我觉得好玩。

Q:就是说,表演成了一个工作?

A:它成了一个必须要对很多喜欢我的人负责的一个东西。可是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所以其实现在越是放松,不去想那么多,在工作上的表现会越好。

郭敬明:他很容易被感动

Q:你觉得郭敬明的导演工作,哪一点他处理得最好?

A:我觉得是演员沟通,还有他的信心。他在演员沟通上面非常开放,他不会说因为这是我的剧本,这是我的小说,所以我一定要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会跟你沟通,你对这个角色,对这场戏的看法。不偏离他大纲太多,他都觉得可以去讨论,导演赋予演员信任还是蛮重要的。还有就是虽然他是第一次拍电影,但他相信我们,对自己也有信心,在这个情况下大家都很有战斗感、想要一起成功的那种感觉,这也是导演很强的一个方面。

Q:除了工作以外,在生活中你感受到的郭敬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他也不是一个那么强悍、那么有自信的人,在某些场合,不管是杀青的时候还是什么戏也好,他很容易被感动流泪等等,他其实也是一个很容易因为其他事情产生情绪波动的人。

郭采洁:把握现在的可爱

刚演《小时代》时,郭采洁很纠结,因为她很不喜欢冲突,而她饰演的顾里几乎在戏中和所有人都发生冲突。为了演好这个毒舌角色,郭采洁把顾里的性格带到了自己的生活里,甚至“误伤”了很多身边人。第一次感受到入戏太深的郭采洁虽然痛苦,但也明白这是她做演员的必经之道。

然而顾里也让郭采洁得到了释放,她说自己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要符合别人的期待,快30岁的她想过摆脱自己偶像的形象。但现在,她想要的就是做好分内,以自己的影响力来为大家做些什么,用她的话说,就是“把握现在,在你还能够被大家期待可爱的时候” 。

顾里:成熟的脆弱

Q:顾里这个角色在前两部戏里就表现得非常成熟,第三部里大家进入社会,如何表现她进一步的变化?

A:一开始的时候,确实不太怎么知道怎么变成她。在她还是学生的时候,我觉得她的成熟有的时候有一点点揠苗助长,她其实是不愿意的,是必需的、被迫的。但是到了《小时代3》,我觉得她那种成熟就好像一个性感角色,不是那种搔首弄姿,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性感。《小时代3》大家看见的顾里会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她的成熟是因为她想让自己可以活得更舒服,但反而会不经意流露出一些很脆弱的方面。

郭敬明:脑子里很强大

Q:你怎么评价导演郭敬明?在三部曲的拍摄过程中,他有变化吗?

A:我觉得在《小时代1》《小时代2》的时候,外界对他有很多的质疑。但我们从第一天接触他,就已经感受到他的自信,还有他脑子里装的东西是非常强大的。他是一个EQ非常高的导演,非常疼爱演员。很棒的是,他同时也是作者,他清楚每一个角色,所以他给你的、能跟你讲述的(事)是很明确的,但是在这个明确之中,他又给了你很大的空间去发挥。我在拍《小时代3》的时候非常享受一件事情,就是在开拍之前,他先来跟我讲一个故事,可能是关于这场戏,也有可能是戏外的关于这个角色的小故事,这个对我帮助非常大。

表演:我正青春

Q:是否介意别人称你为偶像型演员?

A:我觉得演员有趣是因为我们扮演的角色,其实这跟我们自己生命的一个历程,不管是年纪或者是经历,也是相关联的。现在大家认为我是偶像的形象,那就表明我正青春。其实我对“偶像”这个词评价非常高,因为你知道你的身份其实具有非常的影响力。

Q:你从上学的时候就出道了,感觉你跟戏里的顾里这个角色在本色的一些东西上很相像?

A:每一个扮演过的角色,都是我自己性格的一部分。很难有一个完全就是你原本的样子,因为我是一个很束缚自己的人,我活在一个框架里面。过去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要很符合别人的期待,有很多的性格被隐藏了。顾里和这一两年演的角色性格都越来越暴烈,突然觉得好舒服,现在别人看我跟我看我自己的那个交集越来越大了,所以我很感谢这个角色。

女性:女人温柔的力量非常伟大

Q:最近看了什么电影?

A:我最近非常喜欢小津安二郎,我看了他的《秋刀鱼之味》,他非常擅长描述家庭之间的冲突。《秋刀鱼之味》讲一个父亲错过了把自己女儿嫁掉的最好时间。我觉得社会还是非常重男轻女,而女人温柔的力量是非常伟大的。因为我大学的时候是念社会工作,所以就很希望以现在公众人物的身份,可以为不同社会阶层的女人做些事情。

Q:那你最欣赏什么样的女性?

A:我喜欢奥黛丽·赫本。以前只觉得她被大家喜欢,像是墙上的画。前一阵子看了她一系列的作品,还有她儿子帮她出的自传,你会发现她所演的很多的角色都有一个共性,她有一个很独特、不能取代的气质,能表现出不被社会既定印象束缚的女性形象,非常迷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