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影视资讯  电影

罗中立:解码“川美现象”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本报记者李婷

  一幅油画《父亲》,刻画出传统的中国父辈形象,让不少人为之感动,也让大家记住了创作者罗中立。11月29日下午,著名当代油画家、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罗中立现身“收藏有艺事——林明哲收藏背后的故事”分享会,讲述与艺术的故事。

  与林明哲结缘

  罗中立说,自己与台湾著名收藏家林明哲相交几十年了。“我第一次见林先生是在1988年,那时候我刚从欧洲留学归来。”当时我还没有私人电话,是朋友艾轩联系上我的,告诉我有人要来买画。“画还能换钱?”彼时,对大陆艺术家来讲,这确实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罗中立知道有人愿意买自己的画,心里非常高兴。“那种高兴,一方面是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还可以换钱,另一方面得到一种成就感和被认同感。”在他看来,有人愿意千里迢迢来买自己的作品,这无疑是对自身的一种鼓励,是超过了金钱以外的一种意义。

  此后,他了解到,林先生“应该是那个时代来大陆收藏的台湾第一人”,对两岸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早在1987年,林明哲就来到北京,与北京画院共同筹办“海峡两岸绘画艺术交流展”。随后借长江三峡邮轮之旅,林明哲首次造访四川美术学院,与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等川美77届绘画系的艺术家们见面。当时,川美伤痕、乡土绘画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绘画风格并影响着全国美术界。“林先生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他不是一个淘金者,这是他最与众不同之处。”罗中立说,他热爱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艺术底蕴。

  大量川美作品被收藏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美术界,产生了独特的“川美现象”,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叶永青、王亥……林明哲几乎买断了中国80年代四川美院所有艺术家的作品,并且至今还在持续收藏。

  为何会有这样的收藏机缘?罗中立也曾担任过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在他看来,这离不开当时川美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与时代性有关。“川美的那一批作品在当时来讲也是思想解放的,是体现改革开放以后思维活跃的一次集中而巨大的爆发。”体现这种思潮的,还有文学、诗歌和电影,但美术是那个年代优先选择中的一个最具传统性的形式,所以那批作品深入社会中去,超越了美术本身,一下就被外界关注。

  林明哲捕捉到这些信息,非常敏锐地意识到这批艺术作品的价值。

  “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点的,也许有人看到了,但是没有这个勇气和魄力。”在罗中立看来,这批收藏的价值不仅仅是商业性的。那个时候大陆还没有油画收藏,没有市场,林明哲却愿意辗转千里来收藏。“他感受到这个历史时刻的重要性,这批作品的历史性和重要意义,这在收藏当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点。”这是罗中立经过几十年对他的观察了解,得出的一个感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