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 清晰听到浪潮存储的声音
这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信号。这是中国移动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分布式块存储采购招标;也是中国有史以来,一次较大规模的分布式块存储采购招标。而且招标本身和中标结果,都极其具有标志性意义。
中国移动分布式块存储集采公示信息截图
“靴子”终于落地
“靴子”终于落地,经过五个多月的测试。2019~2020年,中国移动分布式块存储产品集中采购中标结果已经公示,此次采购总预算创纪录地达到6.23亿元,国内十余家存储企业参与投标。其中在第一标段,280套容量型分布式块存储标段中,浪潮总评分第一,独得70%份额。
而回顾历史,即可清晰的看到其中传递出的信号。2017年,中国移动首次针对分布式存储产品,进行集中采购,这是分布式存储大规模应用于关键行业的开幕之作,也标志着因为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业务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开始大幅缩减传统磁盘阵列投资,转而关注在容量、性能、安全、弹性拓展性等方面,表现更好的分布式存储。
应该说,中国移动之所以用分布式存储替代传统存储,也是看到了行业趋势。根据浪潮与IDC联合发布的《2019年数据及存储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面对海量、多元的新数据,分布式存储将成为主流形态,到2023年其市场占比将达到40%。
分布式存储的前世今生
言归正传。中国移动连续三次进行分布式存储集中采购,只是市场的一个侧面。这至少证明,中国用户对数据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数据的类型和来源,也在发生变化;流淌数据的应用场景,更在发生变化。而上述原因,正在促使分布式存储快速发展。
其实,分布式存储概念形成,甚至要早于云计算,而被广为关注是在2014年前后。就核心理念而言,其并不可简单理解为“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与传统存储系统将数据集中存储在同一节点不同,分布式存储是将文件,拆分成若干个碎片,并将碎片数据进行复制备份,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中。
也就说明,分布式存储并不是将100枚鸡蛋,存储在100个篮子中。其在以更高智商的存储软件,以及通用存储介质,将100枚鸡蛋分别存储在N×100个篮子中。由此,分布式存储获得了更高的安全性、可扩展性,以及更具成本效益地资源利用率。
当然,在此前相当一段时间内,分布式存储也因为技术和服务等瓶颈,被局限在云计算、大数据、大规模媒体资料库等典型应用场景中。但随着元数据管理、系统弹性扩展、针对应用和负载的存储优化等一系列技术的突破,目前分布式存储已可以适应90%以上的应用场景,例如当作SAN存储使用,与数据库对接;再例如替换磁带库或光盘库,进行数据备份;还例如其可支撑虚拟化、云、容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场景,与异构云紧密契合。
分布式存储成为新数据时代的新趋势
“新数据时代”近在眼前
上述即为分布式存储演进的技术背景,而与此平行发展的则是,企业对数据和应用态度变化。其实,研究存储就要先研究数据,更要先研究应用场景。数据是应用场景的血液,而存储设备不仅是数据的仓库,更是可以提供理财增值服务的“数据银行”。
以产业趋势判断,随着5G、物联网、4K/8K、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普及,海量数据将成为常态;随着万事万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以不同方式被采集,并以数据形态被记录,数据多元化将成为常态;随着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应用的上线,文本、图片、视频等数据大量涌入系统,非结构化数据将成为常态。
依据IDC预测,目前已有超过70大类设备在产生数据,而全球数据总量也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至2025年的175ZB。这就是说,以“海量、多元、非结构化”为基本常态特征的“数据新形态”,已经清晰可见。
不仅如此,数据也将不再被限制在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正在向“云-边-端”模式演进。根据《2019年数据及存储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到2023年,将有42.4%的企业采用“边缘+核心”的组合构建和运行数据库,而多云、数据管理将由此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此外,应用场景也呈现出复杂和细分化趋势。以金融行业为例,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风险管控、精准营销、信用评估等场景。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对数据检索、数据传输、数据调取、数据应用等多维度,均提出了个性化要求,个性化存储解决方案需求提升。
谁都不愿放弃“数据平台”
总结上述IT产业特征,可提炼为“数据新形态”、“新部署环境”、“新应用模式”、“新价值需求”,在《2019年数据及存储发展研究报告》里,将此称为“新数据时代”。当然,以此为背景则可更好理解,中国移动最大规模分布式块存储招标背后释放的信号。
中国移动逐年增加分布式存储采购规模,其背景是电信运营商,开始大幅缩减传统磁盘阵列投资,以期实现数据永活、数据永远在线。其实,基于传统存储设备的数据迁移,是一项极为“可怕”的工作。从成本支出和技术难度两方面考虑,用户宁可选择购买新设备,也不愿意冒险进行数据迁移。
而避免冒险的传统做法是,将“冷数据”打入冷宫,将数据复制到价格相对便宜的磁盘阵列。但以企业数字化转型思维,并没有所谓“冷数据”,数据是企业的生产资料,也将成为企业应用创新的资本。
由此,将历史数据被割裂在不同空间,就意味着企业建立“数据湖”、“数据平台”的构想将很难实现。企业将难以推动后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创新,难以推动以数据驱动业务迭代,而存储渠道服务商,也将失去基于数据提供增值服务、运营服务的机会。
为什么是浪潮?
当然,建立“数据永活”的数据平台,也只是分布式存储的价值之一,其广受市场关注的核心,还在于对“云-边-端”新部署环境的支撑,对细化应用场景的个性化支撑,而这才是浪潮存储快速增长,获得最大市场份额的本质原因。
1996年,浪潮存储事业部成立。2011年,浪潮发布首款分布式存储AS10000,2014年推出AS13000系列。两年之后,该产品入围Gartner分布式文件及对象魔力象限;2019年10月,Gartner发布全球分布式存储和主存储魔力象限,浪潮成为唯一两家同时入选的中国存储企业。
浪潮分布式存储AS13000,是面向弹性融合云的代表性产品。首先,该平台具有优秀的弹性扩展能力,以单一设备可以构建最小化的分布式存储集群,而随着用户业务增长,平台还可扩展到多个节点,容量达到数PB~数百PB,甚至可扩展到数据中心的数百台机柜,提供EB级访问空间。
浪潮分布式存储平台
此外,AS13000平台以“云存智用、运筹新数据”为核心理念,浪潮希望以一个存储平台,承接从边缘到核心的所有智能应用和传统应用,覆盖用户大数据离线分析业务,以及实时在线分析业务、人工智能、HPC、机器学习、备份归档等业务场景。
这就是说,浪潮存储是以软硬件一体化的形态,向用户统一交付方案。其中,浪潮AS13000率先提出“5+X”概念,以同一软件栈,融合包括对象在内的五种形态数据。同时软件层上,AS13000融合文件、对象、块、HDFS、数据库协议5种服务协议,以及X种融合平台。在硬件层面,融合机架式、高密式、机柜式、多节点式、边缘式5种硬件形态,及X种硬件配置。而上述理念的落地,既可充分释放AS13000的潜能,也将实现容量按需扩展、性能按需供给、服务按需定义。
目前,除中标中国移动外,浪潮存储已在金融、通信、政府、交通、媒资等领域全面落地,进行了大规模PB级部署。在成都智慧交通,支撑6000路视频流,提供了108节点、20PB容量;在广电总局部署了141个节点、10PB的云平台;在广电国网提供了150节点、10PB容量;在某资源中心,实现了中国最大的分布式存储应用部署,提供270节点、70PB的空间,支撑资源中心的超高清图片存储。
由此可见,不管是数据永活、存储容量弹性拓展,还是对“云-边-端”环境的支撑、对多云架构的支持,以及针对细分应用场景的个性化方案支持。浪潮分布式存储均已经研究到每一个细节,平台符合“新数据时代”的每一个特征,符合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数据的价值定位,而这才是浪潮获得中国移动,容量型分布式块存储采购,最大市场份额的原因。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