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自贸办:这是可自主探索的四川“试验田”
省自贸办解读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6+1”总体方案
□本报记者 熊筱伟
近日,省政府正式印发《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6+1”总体方案》,对高质量推进各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分别做了具体安排。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说,不止一拨外省官员专程来考察过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原因很简单——这是原创,是四川在全国率先探索的差别化试验路径。
有了自贸试验区,为啥还要建立7个协同改革先行区?它们职能何在?又有哪些支持政策?记者就此采访了省自贸办负责人及相关专家。
1问
有了自贸试验区,为何还建立协同改革先行区?
一个是国家“试验田”,一个是四川“试验田”
自贸试验区和协同改革先行区,究竟是什么关系?
省自贸办负责人打了个比方:如果说前者是国家赋予改革任务的“试验田”,那么后者就是可自主探索的四川“试验田”。“简单说,除了涉及中央事权的改革,需要报相关部委同意,其他各方面都参考自贸试验区进行。”
有了自贸试验区,为何还要设立四川“试验田”?该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推动四川开放“转型”,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过去招商拼优惠政策,现在拼的是制度环境。”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表示,四川正转为更加注重规则等的制度型开放。省自贸办负责人认为,“协同改革先行区就像星星之火,希望能通过它们,把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把新的开放理念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让更多地区能借此反观自己的差距、痛点。”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助理邓富华表示,协同改革先行区将更多服务于四川发展,“四川自贸试验区面积毕竟有限,如何把制度红利充分用起来,和各地产业优势充分结合,协同改革先行区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平台。”
2问
协同改革先行区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核心是开展制度创新,特色是更关注产业制度创新
协同改革先行区主要干些啥?此前公布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了8大重点任务:联动推进核心制度创新、率先复制推广改革经验、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协同建设对外开放平台、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8项任务看似纷繁复杂,省自贸办负责人表示,核心其实和自贸试验区一样——开展制度创新,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途径、新经验。
不过,协同改革先行区的制度创新有自身特色。“在产业制度创新方面,自贸试验区涉及较少,而协同改革先行区会给予更多关注。”该负责人表示,后者一方面要聚焦和自贸试验区类似的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共性制度试验;另一方面也要着眼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破解阻碍产业发展的制度瓶颈。
他举了一个例子:温江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到,探索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审评审批试点、开放设立外资医疗机构等,“在国家允许前提下,协同改革先行区将积极率先试点,为当地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优势。”
3问
有哪些支持政策?比照自贸试验区承接省级管理权限
要完成任务,协同改革先行区将得到哪些政策支持?
省自贸办负责人表示,已下放给四川自贸试验区的142项省级管理权限,都将下放给协同改革先行区。此后还将比照四川自贸试验区,同步承接省级管理权限。“比如过去一些审批必须得让省级部门来,下放后,协同改革先行区自己就可以决策,从而获得制度创新探索方面的空间和活力。”
此外,为鼓励先行先试,我省还将在协同改革先行区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
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还将实施“自贸红利进园区”专项行动,支持协同改革先行区充分享受自贸试验区改革制度性成果;相关省直部门将加强工作指导,结合国家支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研究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和协同改革先行区改革创新的政策举措。
4问
为啥是这7个地方入选?“主动申报”和“契合省委战略”缺一不可
“自愿是前提。”省自贸办负责人介绍,首先因为这7个地方的政府部门主动申报。
在此基础上,该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选中这7个地方,主要考虑与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重大决策部署高度契合,有利于通过协同改革创新,整体提升四川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影响力。
该负责人介绍,对协同改革先行区将建立“正向激励、逆向约束”的动态管理机制。这包括加强评估,定期编制发布《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报告(蓝皮书)》;建立动态末位淘汰机制,连续3年综合评价排名垫底的,将被撤销、退出。
“目前申报大门依然没有关闭,还在接受各地申报。”该负责人表示,力争到明年培育打造15个协同改革先行区。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