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边远山区40载 他将南川大树茶变“摇钱树”
“刘老师今年67岁了,但是你们年轻人爬山可能都比不过他。”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党委书记雷治政口中的“刘老师”,就是该研究所主任技师、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刘正宇。
虽然和刘正宇做了多年的同事,对他也非常熟悉,但是听完刘正宇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的发言后,雷治政依然和很多听众一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爬山,是刘正宇工作必备的技能。44年来,他每年有200多天奔波在崇山峻岭中,开展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也正因如此,同事们都喜欢叫他“爬大山的老刘”。
报告发言结束后,刘正宇依然热情不减,意犹未尽:“我作报告时说自己80岁退休,我想我还能干得更久。”
牢记父亲临终嘱托:永远跟党走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感谢党的培养,要永远跟着党走!你要竭尽所能地报答党和人民。”
这句话是刘正宇的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刘正宇一直记着这句话,并把它作为一生的信念。
1984年,刘正宇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刘家的6个兄弟姐妹中,刘正宇排行老五。刘正宇说,家人都深受父亲影响,牢记着父亲的嘱托。在刘家6个兄妹中,有5人曾被评为县级以上的优秀党员。
“是党组织培养了我,所以我必须做好工作,来感谢党的培养。”刘正宇说,在云南读大学期间,党组织给予了他很多支持和帮助。大学毕业后,刘正宇选择回到重庆,进入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工作。
后来,和刘正宇一起进入研究所工作的十多个同学都先后离开,到规模更大的单位工作,但他却坚持留在研究所,一干就是40多年。
“这个选择,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刘正宇说,这么多年来,有不少单位想用高薪挖他走,都被他婉拒。他说,自己要一辈子“赖”在大山里,因为自己的根在大山。
花3个多月找到消失百年的崖柏
40多年里,刘正宇几乎走遍了金佛山的每个角落。每年差不多有200多天,刘正宇都在野外搜集标本和调查研究。武陵山、秦巴山、峨眉山、贡嘎山、横断山、金沙江、乌江、神农架、西双版纳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刘正宇习惯了在大山里工作。在大山里,他发现并命名药用植物新种106个,带领团队采集了各类动植物标本三十余万份,积累了数千万字的原始材料,调查发现了白颊黑叶猴、南川木波罗等众多动植物的新分布和新资源。学术界还特别将他新发现的两种植物命名为“正宇耳蕨”和“刘氏鳞毛蕨”。
最让人称道的是,刘正宇发现了崖柏。崖柏是世界上最珍稀的裸子植物。1892年,法国传教士、植物爱好者法吉斯在重庆城口县咸宜溪首次采集到崖柏标本,回国后被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
然而,之后的百年间,再也没有人寻到崖柏的踪迹。1988年,崖柏从自然保护名录中除去。
“崖柏没有灭绝!”刘正宇凭借自己在大山里多年的工作经验,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他决定要找到崖柏。
1999年,刘正宇带领考察队走进大巴山深处,经过3个多月的艰难寻找,最终在城口明中乡龙门村发现了消失100年的古崖柏。
2000年,刘正宇在中国植物杂志上发表名为《崖柏没有灭绝》的文章,震惊世界。此次发现也促进我国在2003年批准成立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根大山让他成了野外生存专家
因为工作任务需要,刘正宇经常要带领队伍到大山里寻找植物。从天亮一直找到天黑,这是常有的事,露宿野外就更不稀奇。
刘正宇回忆说,自己饿得最久的一次,是三天三夜在野外没吃没喝。“那时候还比较年轻,经验不够丰富,随身带的物资不多,又迷了路。”饿过肚子以后,他开始摸索野外生存的方法。
后来,刘正宇每次在野外工作都会带上鱼竿、渔网、盐等物品。露宿野外没有吃的时,他就啃树皮,吃草根,或者捕鱼充饥。
最惊险的一次是刘正宇和野熊正面交锋。“那次我正在寻找槲蕨,碰到一只野熊,我从山上往下走,它从山下往上走,距离不超过10米。”刘正宇现在说起都有些后怕,熊站起来比他高出一大截。刘正宇当时闭上眼睛,靠边站着不动,这只熊在他身边徘徊一阵之后,才慢慢离开。
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让刘正宇这个植物专家也成为了野外生存专家。
曾把身上仅有的100元留给山里娃
刘正宇说,在大山里工作,每次路过村庄,都常常会有农户主动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工作,回报他们。”
有一次,刘正宇在一个村的村口遇到了5个小学生。“他们看我们是考察队的,就给我们敬队礼。”他说,当时已经是下午4点左右,孩子们都还没有吃午饭。“他们一天只吃早饭和晚饭。早上吃完饭就去上学,路上要走3到4个小时。”
刘正宇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他摸了摸口袋,掏出了身上仅有的100元。因为还有重要的工作要做,刘正宇把钱交给了附近小商店的老板,请他帮忙把这张100元分给5个孩子,每人20元。
12年后,刘正宇因为工作再次来到这个村子时,村党支部书记拿出了一张100元,而这正是他当年给孩子们的100元。
“我没有想到,村里一直留着这张100元,就是要鼓励更多的孩子好好学习。”刘正宇说到这里突然哽咽。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当年那5个小学生里有4个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
他把植物变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今年已是67岁的刘正宇仍然扎根大山,他先后三次延迟退休,继续致力于药用植物研究,并尽心竭力培养学术团队。
“我现在还干得动,所以我想干更多事。”刘正宇说,他会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
刘正宇也是唯一一个参加过全国第2次、第3次、第4次中药普查的植物专家。他收集的民间方子有3000多个,方子中的药材特性、药用价值、产地、分布等情况,他都会进行仔细研究,详加注解。
刘正宇说,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刘正宇这么说,也这么做。他在酉阳发现了青蒿素含量极高的紫杆黄花蒿野生资源,于是和团队帮助当地建立了青蒿素药厂;他还曾爬上金佛山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把南川大树茶从一文不值变成了农民手中的“摇钱树”……
当提及今后的目标时,刘正宇回答:“我不知道怎么定,但是我知道,我还有事情没做完,所以要一直做下去。”
重庆晨报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