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影视资讯  电影

触碰苏东坡的温度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书艺东坡》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衣若芬教授第三本关于苏轼的专著,也是作者在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领域的新力作。有别于传统书法史的研究取径,衣若芬教授提出了“文图学”(TextandImageStudies)的新视角来解读东坡书法。传统书法史侧重分析作品的结体、笔法、风格继承与创新,致力于为作品和书家找到书法史上的坐标和定位。然而苏轼作为一位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通才、影响力跨越千年的“文化英雄”,其作品意蕴和韵味远非单一的书法史地位所能涵括。“文图学”视角正是试图冲破单一学科的壁垒,以苏轼及其书法作品为中心,深入探求书迹的生成机缘、文本内涵、流传脉络、接受影响等。通过作者的透彻解读,“东坡的书艺”与“书艺中的东坡”紧密交融,苏轼不仅仅是书法史上的一个坐标,其书迹本身在千年时空中的散播辗转便已成为一脉文化星河。

《书艺东坡》分“墨韵”“余芳”上下两卷,上卷聚焦品析苏轼的创作意涵,下卷则侧重谈后世的接受影响。在存世100余件苏轼书迹中,作者精心选取了《天际乌云帖》《黄州寒食帖》《李白仙诗卷》《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等五件颇具特色的作品,依书写年代排列,其中最早的《天际乌云帖》约书于熙宁末至元丰年间,而最晚的《答谢民师论文帖卷》则是苏轼临终前数月所书。五件书法作品的时间跨度恰好涵盖了苏轼文艺成就、思想境界最高的后半生20余年,地域范围上则串接起苏轼在杭州、黄州、定州至岭海的“平生事业”,而书写内容又囊括了中国书法最主要的三种文字来源——书信尺牍、他人诗文、个人诗作,作者选材之精心,由此可见一斑。

在对五件书迹的专题研究中,作者尤其注重探求作品的“生成机缘”:苏轼是在怎样的时空背景下书写该作品?通过书写又传达了怎样的情志?引入“文图学”视角后,作者将书迹的文字文本、书法线条、相关历史文献乃至物质载体融合考察,多有新颖的发明。以备受关注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为例,过往研究者或从笔法本身入手,认为该帖书风与苏轼在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