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影视资讯  电视

淅川:扎根深山四十年 甘作红烛照后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5-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他是一位极其平凡的人,平凡得就像茫茫大山中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是一位令人敬仰的人,高尚得就像万丈悬崖上巍然耸立的劲松。他既没什么英雄壮举令人惊叹,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感天动地,他只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韧劲,从芳华十八至两鬓风霜,以四十年坚守和耕耘,在三尺讲坛谱写了新时代山区教育最感人至深的华丽乐章。他像默默燃烧的红烛,引导着无数山区少年走上了求知成才的道路,被山区人民深情的称颂为“好老师”。他就是淅川县大石桥乡陡岭小学教师方群国。

  肩负重托踏征程 无怨无悔四十年

  1979年的中华大地春风浩荡,春雷阵阵,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刚刚十八岁的方群国高中毕业,积极参加了当年的高考,不幸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可是他并不气馁,心存志向,回到家里继续苦苦自学,准备迎接来年的高考。八月底的一天,由于本村袁岭小学开学在即,老师却迟迟配不齐,村支书王英娃苦思冥想,找到他们家里与方群国父亲商量,恳请方群国暂时去学校当代课老师。父亲与支书是从小玩大的老伙伴,立即劝说他:“群国,你听爹和王支书一句话,我看教书这差事挺适合你这个高中生的,况且一边教书一边学习也不影响你以后的进步,为了咱山里人不当睁眼瞎子,能多出几个文化人,你就去学校上课吧”。看着父亲饱经忧患的双脸和老支书深情的目光。他毅然放弃了高中复读的计划,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村后山包上的袁岭小学。当他揣着课本首次踏上三尺讲坛,看着台下几十双迥迥有神的眼睛,放射出一道道求知之光时,他那颗忐忑的心被深深的吸引并感动了。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为了山区的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课,当一名好老师,决不辜负父亲和老支书的期望和重托”。从以,他就一头扎进了山区教育事业中,再也没有回头,至今已经整整四十个春秋。

  苦心耕耘结硕果 山区教育排头兵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方群国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任劳任怨、敬敬业业、勤奋钻研、奋勇争先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学教材及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去,积极开展课堂教育改革,熟练的掌握了单式教学和复式教学的两种不同的模式。他教学备课认真,方法灵活,条理清晰,声情并茂,迅速成长为教坛新秀和业务骨干,在全乡连年组织的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县乡优秀教师。一九九七年方群国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中师文凭,告别了十八年的代课教师生涯,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

  四十年前的袁岭小学,位于大石桥乡北部山区袁岭村的后山顶上,共有十余间土坯屋架房,房舍十分简陋,连围墙大门都没有,加上距离乡政府二十公里远,位置偏僻,山路崎岖,交通和吃水都十分困难,办学条件特别恶劣。教师不愿来,学生留不住,成为了一所极需挽救的薄弱学校。一九九三年七月,组织上正式委任年富力强的方群国出任袁岭小学校长。上任伊始,他深知“栽下梧桐树,何愁凤凰来”的道理,只有迅速改变落后的办学条件,才能留住老师和学生,才能赢得全村近千名父老乡亲对学校的关爱和支持,才能带领这所学校走出生存发展的困境。于是,他大胆提出了“筑巢引凤”的计划。一是多方奔走,全力协调乡村两级组织实施集资建校,将学校从村后山顶迁移到山下村庄,举全村之力筹款建成一栋上下两层的教学楼,新打了水井,铺设了水管,添置了仪器电器等教学设备,一条宽阔的马路直通到校门前……从此,几十名师生告别了校舍简陋、吃水困难和爬坡上岭登山式上学的历史,为袁岭小学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二是、先后请来了多化娥、袁宏伟等高中毕业生来校任教,组成了以高中生为基础的一至五年级完整的教师队伍,为该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身先士卒,勇挑重担。他既当校长,又担任五年级毕业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一直和老师们并肩战斗在教学一线。在集资建校过程中,虽然离家只有两公里远,他一直一天到晚吃住在学校,又是忙教学管理,又是搞施工协调,整整半年很少回过家。教学楼胜利竣工时,由于没日没夜的操劳,他却不幸病倒了,身体整整瘦了十五斤……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他的辛勤耕耘和付出,袁岭小学由当初只有三名教师四个年级五十多名学生发展到拥有六名教师五个年级一百二十余名学生的山区完全小学,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乡先进行列,方群国同志被乡镇党委政府授予“山区教育排头兵”的光荣称号。

  全心全意为学生 营造育人好环境

  关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直是方群国矢志不渝坚守的教育理念。在袁岭小学老校区时,由于学校地处山顶,道路崎岖,每逢雨雪天气,又陡又滑十分难行。他就带领教师分组负责接送学生回家。每遇到深沟溪流或者山洪发生,他就将学生一个个背过去。为解决全校师生吃水问题,他既发动老师积极参加,自己更是身先士卒,挑起水桶到一公里外的山下去担水,寒来暑往,日复一日,从未间断。新教学楼建起后,为解决师生办公的桌椅问题,他当起了木匠,将原来屋架房拆下的旧木头做成了五十六套学生及教师办公桌椅,平整绿化了校院,盖起了围墙大门,架起了乒乓球台,建起了图书室,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良好的育人环境初步形成。为解决学校生源少、学生辍学现象严重问题,他挨家挨户做家访,劝说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配合,对待家庭困难、因贫辍学的学生给予适当减免学费。在他的耐心说服和帮助下,一个个花季少年又重返校园,踏上了求学上进的道路,先后培养王国超、王志、袁鑫等十余名学生考入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重点院校,他如此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全村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2007年被授予全乡“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18年4月被评为大石桥乡“最美乡村教师”。

  相濡以沫见真情 大爱无边书春秋

  方群国能如此全身心的投入到山区教育事业中,离不开妻子任桂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1981年,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方群国因工作积极、成绩突出得到了同事和周围群众的关注和好评。大家争相给这位年轻有为的小伙子牵线搭桥做红娘。经人介绍,邻村的“俏姑娘”任桂阁于群国真情相识并结婚。由于当时群国是代课老师,一个月工资只有十几元,根本难以维持生活。为了让他安心工作,妻子以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中一切重担。上要赡养两位老人,下要照顾两个孩子。爬坡上岭,肩挑膀扛,犁地耕种,雨淋日晒,凡男子能干的重体力活她都干了,岁岁年年,从无怨言。当年出名的“俏姑娘”变成了全村妇女公认的“铁娘子”。

  每当农忙时节,他抽空回家帮忙干活,妻子总是催他说:“你快回学校去,教学是大事,孩子们的学业耽误一会就是耽误一辈子,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吧。”每次望着妻子真情理解的眼睛和柔弱疲惫的身影,他心里总有一股无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泪水只在眼中打转转……

  1998年5月,年迈的父亲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当时正赶上集资建校的关键时刻,他既要顾学生,顾建校,又要顾父亲,忙得恨不得有个分身术变成“三头六臂”。妻子看着他焦虑的样子,果断的对他说:“你赶紧回去吧,学校那么多事等着你,爹在这有我呢,你别操心了。”病床上的父亲也虚弱地对他说:“儿子啊,你要以工作为重,有桂阁在这里照顾我,没事的……”在妻子再三督促下,在父亲无限留恋眼神中,他眼含热泪返回学校,想不到这次离别竟成了父子之间的永别,三天后的夜晚,噩耗不幸传来,老父亲离开时只有妻子陪在身边……

  2012年秋至今,因工作需要,组织上调他到大石桥乡最北最偏远的陡岭小学任教,这是一所濒临关闭的单人独校复式小学,连同学前班共有四个年级20多名学生。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餐计划,急需聘请一名生活老师。但由于学校经费困难,他只好回家将妻子请到学校当义工,免费为学生做饭。这份不拿工资的工作,任桂阁二话没说,一干就是七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3年3月,桂阁不幸摔跤导致大腿骨折,送到县医院治疗卧床不起达半年之久。每次到医院看着妻子疼痛难忍的样子,他都心如刀割,难以言表。妻子却说:“你别操心我的事,这里有儿子照顾我,你赶紧回学校吧!否则你这一走,那几十名孩子还有学校都要关门了。”“唉!老婆,我对不起你!”他再次含泪离去。

  为了让山区的孩子跟上时代步伐,他一有空就不断看书学习,并熟悉掌握电脑知识,上网查资料,带孩子们打乒乓球、做游戏,积极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生树立劳动观念,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每逢星期天他都要开着三轮到山外集镇买米面蔬菜,安排好下星期学生的生活。

  但毕竟是血肉之躯,几十年辛勤地耕耘和操劳,他由于长期寒湿刺激,落下左腿严重静脉曲张的毛病,站的久了走的远了就腿疼,只好蹒跚的行走在校园中。妻子由于多年超负荷操劳,得了冠心病,就在半月前,又不幸患上胆结石,在西峡协和医院做了胆切除手术……人常说“患难之中见真情”。他们夫妻就是这样无怨无悔、相濡以沫38年,以绵薄的肩膀挑起了山区教育的千斤重担,像中流砥柱撑起了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以无边的大爱诠释了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强烈责任感”正是方群国老师的人生写照,“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山区学校奋斗四十年,这辈子无怨无悔。”站在陡岭学校高高的山岭上,他面对着周围巍巍青山动情地说,“我只想做一根永不熄灭的红烛,去照亮山区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是的,正是这种千千万万人民教师铸就的红烛精神,托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淅川县委宣传部 多俊涛供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