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考真的跟电视剧里演得一样吗?
近日,一部探讨韩国教育问题的热播剧《天空之城》收视率一飙升,打破JTBC的历史收视纪录,这是一部讲述精英阶层的家长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倾其所有、的黑色喜剧。
或许是它戳中了不少韩国中产的痛点,以至于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其中绝大多数的吐槽都是围绕高考展开的。
每年11月,韩国成千上万的高中毕业生将迎来决定其命运的高考。当天,韩国全国上下都会围着考生转。
考试中心附近会有好心人分发一种寓意好运的太妃糖,一些学生的父母跪在里求神,英语听力测试的时候飞机暂停起飞,企业推迟上班时间以交通通畅,迟到的学生还能让警车一保驾护航到考场。
在韩国,不少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为进入一流大学而挤得,他们要经过12年的打怪升级,去接近韩国的“常春藤联盟”大学,即首尔国立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考试不通过或对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可以在一年内重新参加考试。
据BBC,在参加高考的数十万人当中,只有2%的人能获得进入此类高校的机会。据《纽约时报》,一名备考韩国学生的一天通常是这样的:
上学10个小时,匆忙吃个晚餐,晚自习至10点,回家后继续学习或者去“没有灵魂”的自习室、补习班。
由于市场需求庞大,韩国补习班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据华尔街日报,一位名叫金基勋的补校英语老师每年赚4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为了高考而上网听他讲课的学生们。
一项2014年的调查显示,在调查的30个国家中,韩国儿童最不开心,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于学业压力。
2014年,韩国人花费180亿美元用于私立教育,以提高自家孩子金榜题名的机会。《韩民族日报》指出,这一数字是该国公共教育严重依赖个人支出的。
《外交政策》则称,的市场教育方法为富裕家庭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成功机会,但也造成了教学质量的鸿沟。富人家孩子上的补习学校与穷人家孩子的补习学校,在教育质量差地别。
据This Week in Asia网站,在韩国,任何行业的白领和三星、现代等大企业中受欢迎的职位都要求通过各种考试,取得一系列资格证书。即使在找到工作后,专业领域几乎所有形式的晋升也需要考试。
年龄在25岁至34岁之间的韩国人中,约三分之二拥有大学学位,为了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许多人选择将自己的社交生活、约会和婚姻等事项搁置。
一名在公务员考试中屡战屡败的韩国人说:“大多数20多岁或30多岁的人每天都像我一样来图书馆,为类似的考试学习,以成为官员、、消防员。我觉得约80%的人处于相同的情况。”
斯坦福大学韩国项目主任Shin Gi-wook表示,韩国社会对年龄也非常,大多数公司为应聘人员设定了年龄上限,那些在20多岁或30多岁未能在就业市场上证明其价值的人在后期会更难做到。
在一个流动性不足的社会,韩国人似乎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考试来证明自身价值,但一些人表示,学的越多,压力反而越大。
据《大西洋月刊》,韩国的考试制度已经发展了数个世纪。高考的起源可追溯至10世纪韩国文官的“科考”制度,这是普通人入仕的必经之,也是权威的一种手段,直到19世纪末才被废除。
在日本殖民时期,韩国人接受小学以上水平的教育机会受到,二战时,该国文盲普遍存在,只有5%的成年人接受过小学教育,当时韩国唯一的大学主要招收的是日本学生。
20世纪50年代,大学入学考试的现代形式逐渐形成。虽然韩国经历了战争和、经济混乱,但它在普及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教育不再是某些阶层的。
在大韩帝国结束后的半个世纪里,韩国拥有180多所高校,在符合大学学龄的人口中,通过考试入学接受高等教育的男女比例均高于大多数欧洲国家。
但是,在现代高考逐渐成熟的六十多年中,它的性质以及在大学录取标准中的占比一直备受争论。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建立更为多元化的大学录取制度。
有分析称,这种对考试的“”有助于韩国在全球学校排名中保持不错的名次。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排名,韩国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新加坡。该组织还发现,在韩国,超过70%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四年制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