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集生态纪录片10日开播 雪域高原上绘《天空唐卡》
由天津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团队“泊客中国”策划制作的8集纪录片《天空唐卡》,将于1月10日起在天津卫视开播。
“以青藏高原的猛禽兀鹫为记录视角,展现过去十年间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的全面保护所取得的进展,塑造一幅生命、生态、生性合一的高原众生画卷。”节目制片人尹畅告诉记者,《天空唐卡》表现的是三江源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三江源地区对中国、对人类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历时四年绘制高原版图
尹畅全程参与项目的筹备与内容拍摄。她告诉记者,拍摄《天空唐卡》历时四年,片子的核心就是扎西桑俄(鸟喇嘛)这个人物。说到和扎西桑俄的缘分,尹畅说:“我们和扎西是患难之交,时间还要追溯到2014年玉树地震。当时我们在那里拍摄一部有关震后环保水源的纪录片,看到扎西在震后破败不堪、脏乱差的环境里面,在每一棵树上写下藏文的水字,因为他知道藏区人民只要看到这个‘水’字,就不会往水里扔垃圾、污染水源了,哪怕是在当时震后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之后,在2014年拍《大香格里拉》时,我们就专门拍了一集《鸟喇嘛》,这一次的合作也成为拍摄《天空唐卡》的序曲。《鸟喇嘛》的故事专注在扎西的家乡年保玉则,而《天空唐卡》的故事则遍布整个青藏高原,这是扎西在研究视野方面的扩展,也是我们在创作格局上的提升。”
从2014年5月至2017年,《天空唐卡》摄制组的足迹遍及青海、四川、甘肃、西藏四个省区,所到最高处海拔近6000米,车行里程超过一万公里,足迹遍及三江源保护区、可可西里保护区和羌塘保护区等几大高原顶端生态圈。先后探寻了长江、黄河、黑河、岷江、大渡河等重要水系的源头,串联起高原猛禽在青藏高原丰富密集的监测点,在中国西部版图上展开了一幅纵横其间的水系、山脉和民族文化生态立体交织的生态文明高原版图。
猛禽视角展现天人合一
在拍摄过程中,摄制团队遭遇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尹畅告诉记者,在高原地区拍摄自然类选题的纪录片,又是以猛禽的视角观测人与自然,可谓难上加难,既有身体极限的挑战,也有恶劣天气的阻挠,还有未知的探索和考验。“如果说险途,可能太多了,比如被司机们称作‘地狱之路’的318国道雀儿山段,山涧几公里就有一辆翻下山谷的坠崖车。比如探访沱沱河源区班德湖地区,那里完全没有公路,我们在长江源区的冰面上,在能见度不足两米的暴风雪中行车”。
最难忘的是这个片子的主角高山兀鹫的雏鸟。“在海拔4000多米的峭壁上,我们团队守候了近半年的时间,从一枚鸟蛋到雏鸟破壳而出,展开翅膀。这其中所经历的每一个细节都令人难忘,都为之动情。”尹畅表示,生生不息是《天空唐卡》的拍摄初衷,“其实我们这部纪录片并不是那种说教式的,而是为了引发观众的自省和反思。我们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展现,让观众看到、听到、知道,知道我们虽然与三江源地区相距遥远,但是身体里流淌的每一个水分子都不离开那里的馈赠。”
本报记者 高爽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