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素材·话语:重大主题报道的新闻叙事对比分析——以《(海外版)》与《文汇报》
本文以新闻叙事学作为理论框架,对《(海外版)》与《文汇报》迎接十九大专版的有关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并进行对比,从视角、素材、话语三个角度展开研究,并试图为我国重大主题报道的叙事策略提出思考,在对播中讲好中国故事,切实提高主流对播的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2017年10月18日-10月24日,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五年一度的党代会,也成为各大进行重大主题报道的契机,集中优量,推出专版、策划主题报道,成为很多主流的共同选择。
重大主题报道主要是指围绕党和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及相关社会热点所进行的集中而且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 是主旋律报道的重中之重。《(海外版)》与《文汇报》,作为两家从事外宣工作的重要,意识形态相同,定位相近。然而在新闻报道中,两家的叙事呈现却展现出了相同与不同。因此,有必要借助新闻叙事学的有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对有关表现加以对比分析,并进行总结。
所谓“重大主题”,“重大”的特征即在于题材多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件、宏大行动。而为迎接十九大召开所做的重大主题报道,更是涉及到前一次党代会以来方方面面的变化与成就,林林总总,可谓纷繁复杂。选择何种角度报道、如何展开报道,就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新闻叙事视角在其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对新闻叙事视角的分类比较丰富。例如,在人称视角分类上,重大主题报道中,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在新闻报道中应用得最为普遍而广泛。
2017年9月11日,《(海外版)》“喜迎十九大”专版中的开篇报道《登高望远天地阔——以来习同志为核心的理政综述》,就以新闻角色所处的第三人称视角,纵览习总五年间关于理政、深化、美好生活、从严治党的有关表述,辅之以具体数据、详细事实,并辅以第三人称人的观点,如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习总看望过的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村民郭永财等,对报道主题进行佐证。
“第三人称的叙述者可能是无所不知的……叙述者可以在某一章节采纳某个人的观点,然后又转而采纳另一个人的观点” 。特别是在类似的综述文体中,采用这样一种“局外人”接近“全知”的视角有利于将方方面面的材料铺排开来。而立足于新闻角色采集的当事人采访、专家采访等,又使得综述类报道保持着应有的新闻气息,不致偏重抒情而削弱事实说明的应有之义。
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作为报道组织主体的和记者,一般较少以直接方式“出场”。见诸笔端、以第三人称称谓出现的“记者”、“本报记者”字样,往往表达着第一人称人视角的叙事功能。直接表明记者身份,并描绘、还原甚至“复制”新闻采访现场,有助于在新闻报道中展现生动细节、增强报道的可读性。2017年10月16日,《文汇报》“迎接十九大”专版中的报道《兰红霞:焊枪在手 不让须眉》中就有这样的描述,“采访兰红霞那天气温31摄氏度,室里,她一身秋衣秋裤打底,外面套上一身电焊专用工作服,脚上穿着一双专用靴子,头戴阻燃防护帽,脸上再扣上一个头戴式电焊面罩”,“记者眼里的兰红霞,文静、瘦弱、腼腆、不辞,但走起来却像一阵风。”这篇人物特稿介绍的是来自基层的十九大党代表,电焊班长兰红霞。在大多数读者并不熟悉报物的前提下,采用第一人称人视角可以还原采访现场所见所闻,能够丰富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有效服务了整篇报道中兰红霞吃苦耐劳、技艺精湛、带病拼搏的人物主题。
在人称视角分类外,新闻叙事视角还可以按外视角与内视角进行划分。在重大主题的新闻报道中,如果能将二者巧妙结合,充分运用好外视角的连接贯通功能与内视角的亲历真实优势,特别是将宏观主题与微观细节结合起来,报道将起到见微知著,上下贯通,以点带面的效果。
2017年10月10日,《文汇报》“迎接十九大”专版中的报道《严执法勤督查 水更绿天更蓝》,就采用了住在东三环一栋高层住宅,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拍照发在微博中,记录空气质量的“环保达人”邹毅的说法。“我们不说话,不多说话,只是客观真实地记录……过去五年,空气质量有没有改善?可以肯定地说‘有’,这些照片就可以看出来,蓝天明显在增加……今年的改善力度明显增加,可以说是前四年的总和”。把“治理”这一大主题落在每日一图的小细节上,发挥内视角叙事的亲历性优势,让新闻报道看起来更加逼近事实原本的存在状态,使得叙事不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易于抓住,增强了可读性与可信度。再结合文中提到的一系列强而有力的治污措施、环保部的总结、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评价等,使得整篇报道内容丰富而厚重。
除此之外,多元视角与平衡报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也被视为研究角度之一。多元视角与平衡报道在新闻叙事中同新闻叙事的客观性和报道的平衡性有着密切的联系。2017年9月11日,9月18日和9月25日,《(海外版)》“喜迎十九大”专版分别刊发了《国际热议即将召开的十九大——中国将发展新篇章》,《海外华媒人——把记录历史的责任担在肩上》,《国际热议5年来中国主场外交成就 中国成为国际舞台最亮明星》等三篇综述,综合搜集了美国《纽约时报》、英国《金融时报》、日本《经济新闻》、《每日镜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外媒,《欧洲新报》、《中华时报》、亚洲通讯社等海外华文对过去五年发展成绩的评价与即将召开的十九大的评论等,从丰富的多元视角展现国际、海外华人对十九大召开的反响与态度,从不同侧面丰富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内容,了报道的平衡性。
而多元视角不仅可以表现在单篇报道中,也可以表现为编辑性的多元视角中。2017年9月23日,《(海外版)》“喜迎十九大”专版中,不仅有《汉语加速成为“国际性语言”》等综述文章介绍国外的“汉语热”、“汉语教育热”与“中国文化热”,还搭配了两篇在华外国留学生的“读者来论”,以第一人称当事人视角讲述自己如何“与汉语结缘”、“遇上中国”。“综述”与“”的结合,也使得整个版面内容充实、角度多样,起到良好的报道效果。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由于题材的宏大、范围的宽广,可供选择报道的新闻事实种类十分丰富。新闻事实由新闻事件构成,是“按逻辑和时间先后顺序起来的一系列由行为者所引起或经历的事件” 。在迎接十九大的重大主题报道中,组成新闻事实的新闻事件如何被选择、为什么被选择,并有序排列形成序列,建构出新闻叙事的基本单位,新闻事件的价值在此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诸多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中,时新性作为一项不变的基本构成要素,贯穿新闻报道的始终。而新闻价值的其他要素,如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则根据新闻的属性、风格等在新闻事实的选取中有所区别。而从新闻叙事的角度来看,在新闻文本中能够充分体现事件及序列选择标准的,就是新闻报道所选取的新闻由头与所拟定的新闻标题。
在《(海外版)》的“喜迎十九大”系列专版中,显著性成为大量新闻报道中新闻事实被选择的依据。新闻事实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程度,决定着新闻价值,也决定着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所占的分量。
2017年9月19日专版中的《习说: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去西安看什么?请看——中华历史“博物馆”的新生》、9月20日专版中的《习说:看五百年的中国去。有什么?请看——:燕蓟大地融古今》、9月24日专版中的《习说: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上海怎么样?请看——东方梦之城的凤凰涅槃》三篇系列报道,分别以2015年9月23日,习总参观美国林肯中学时介绍的“要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五百年的中国去,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为新闻由头,并结合三座城市的人文掌故、五年间习与三座城市的联系、五年来三座城市的具体成就等具体新闻事实,总结三座城市近五年的重大变化,综述一系列发展的。将国家元首与历史名城这两大显著性价值要素中的组成部分进行联结,突出展现该篇报道的新闻价值。
除显著性之外,重要性在《(海外版)》专版的新闻报道选材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新闻事实信息的重要程度,主要根据其或社会意义的大小及其影响范围来判断。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主题报道而言,五年间影响广泛的、会议讲话、施政措施等都会成为新闻事实选择参考的标准。
2017年7月26日,习总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总重要讲话,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特别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因此,9月22日的专版《中国筑牢风险防范藩篱》、9月23日的专版《立下愚公移山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9月25日的专版《防止污染,擦亮绿水青山》也正是根据讲话中提到的“三大攻坚战”,集中采集了五年间在风险防范、精准扶贫、防治污染领域的新闻事实,对相关领域取得的进展进行了集中整理、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呼应了重要讲话。
另外,《(海外版)》专版中9月26日的《拧成一股绳 造就增长极——京津冀协同发展综述》、10月1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蹄疾步稳》、9月16日的《中国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等专题报道,则结合五年间的热点事件,如在设立雄安新区、建设通州城市副中心、里约奥运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或是披露重大建设的最新进展,或是总结重点领域的发展变化,借“蹭热点”,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
而在《文汇报》的“迎接十九大”专版中,接近性成为重大主题报道中新闻事实被呈现出来的重要依据。接近性是指受众一般对与自己的心理、利益及所处地理相接近的事实信息更感兴趣。重大主题所涉猎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是如何体现在日的生活中的,成为《文汇报》有关报道的特色。
2017年10月9日,《文汇报》专版中的报道《施策含金量高 获得感增》以这样的一段采访开头,“‘去县医院看病不仅途远,挂号也难,现在定期就会有县里的专家来镇里看病,方便得很。’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坂面镇居民堪对说,以往去县城一次问诊……如今医疗专家到口看病,不仅省下费和时间,自付35元就能看上病,医疗开支大幅减少。”从普通居民自己身边的切实变化谈起,进而推广到医疗、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制度等宏观领域,将升斗小民的变化与政策体制的调整连结在一起,凸显新闻报道的接近性,起到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
2017年10月6日,《文汇报》专版中的报道《复兴中华文化 走出去增自信》也以一段普通的采访作为新闻由头,“回顾这五年来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市民王女士用‘富了脑袋’来形容。作为一个艺术迷,她说,‘中国的展览、电影、戏剧、文学都起来了!’”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突出五年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最大变化,以此引出下文对五年来文化事业在顶层设、公共服务与走出国门方面的发展成就,自然生动、令人回味。
在个别选题上,趣味性也是《文汇报》专版中选择新闻事实的重要依据。这里的趣味性,指的是事实信息内容引起受众产生兴趣的程度,一些带有新奇、反常及人情味色彩的新闻事实往往会引发受众的好奇心与新闻欲。2017年10月12日,《文汇报》专版中的报道《环卫劳模蒋扣分 工作敬业攞满分》对一位爱岗敬业的普通环卫女工蒋扣分进行了报道,在按照姓氏笔划排序公布的十九大代表名单中,蒋扣分正好排在湖北省委蒋超良之前。文章就从这位环卫女工名字的来历写起,“她出生时,妈妈因为不能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被扣了分,爸爸当时憋着一口气给她起了‘扣分’这个名字。”后文中,作者又对蒋扣分爱岗敬业、坚守一线、带病拼搏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巧妙形成“反差”,令人印象深刻。
辞旧丹鸡鸣盛世,迎新瑞犬颂神州。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人民网总编辑余清楚以及全国多家党报网站总编辑共同为网友们送上新春祝福!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顺意,节节进步!
2017年,在习总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网上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强劲,各项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