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新闻  资讯

走出“舒适圈” 文学与影视如何转换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越来越多的作家走向了影视行业,越来越多的影视企业瞄上了优秀的文学IP,但能写小说的作家一定“玩”得转影视吗?优秀的小说就一定能拍出合格的影视作品吗?两种“生产力”如何转换?如何融合?

日前,由《十月》杂志社主办的“融合与创意——当文学遇上影视”活动在北京798机遇空间举行。本次活动聚集了作家、编剧、导演、制片人等20余位业内嘉宾,共话文学与影视的融合与创意。

好小说怎样才能制作好电影?

本次活动旨在吸引优质出版、影视资源,达到培养新作家、挖掘新编剧、发现好作品的目的,从而推动中国影视文学、IP版权运营的良性发展,为传统文学与互联网行业的融合发展找到有效途径。

活动一开场,嘉宾就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展开了讨论。嘉宾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享,并在一些层面达成共识:影视与文学有密切联系,但这两种创作终究不是一回事。

活动现场,《悬崖》、《雪狼》的编剧全勇先表示,电影与文学的终极目的是一样的,都要触及人的灵魂深处。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影视作品需要外化,是通过主人公的行为、言语,包括导演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精神内涵呈现出来的。不同于文学作品的是,影视作品更加需要一个简单的故事核作为依托。”

活动现场,嘉宾围绕“如何从一部好小说出发,制作成一部好电影”这一话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电影文学策划、编剧、导演李冯曾担任《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编剧,在李冯看来,国内从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范例比较多。“这其中有一个固定的逻辑关系就是一个通过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如果要叫座,那么需要建立在小说(文本)比较有特点的基础上的。另外,小说和电影还不一样,电影是一个视听艺术,它真正打动人心的内容还是要从创作者本身(即艺术创作的源头)那里去寻找。”李冯说。

“从我的角度来看,好小说并不必然能变成好电影。”凯视芳华董事长、电影总制片人杨海涛也谈到了从好小说变成好电影的基本要素:“往往与精彩的故事情节、经典的人物以及美好的世界观架构、IP层面上的粉丝积累分不开的。”

从一部小说到一部电影究竟要走多远的路呢?活动现场,导演、编剧王超从自己创作文学作品《去了西藏》到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经验入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电影、文学、戏剧是共通的艺术表现形式,缺乏诗意的电影、文学、戏剧很难成为一部好的作品。”在王超看来,“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从一部好小说到一部好电影的过程,需要作者要亲自参与自己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的全过程。”

创作最核心的要保留什么?

现今,有越来越多作家直接跨界到影视剧本创作中,从业者又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活动现场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剧角映画董事长、电影投资制作人梁巍认为,电影创作的核心是导演,电影文本的基础又是小说,“特别希望有志写小说的作家好好写小说。”梁巍讲到之前拿到一本2万字的小说完成改编的经历,“我们判断能否改编有两大前提:好故事和好人物。”基于此,他们觉得这是一部有潜力的作品,但在改编过程中团队和小说作者之间还是磨合了两年时间,“说老实话,从做电影商品角度来讲,2万字的故事还是有些简单了,第一再创作的空间要非常大,要加人物,加故事;第二选择什么样的导演也很关键。”

在改编过程中,他的制作团队不断询问作家“最核心的要保留什么”,在他看来,这是作者和导演在前期一定要讨论好的事。站在投资方和制作者的角度,梁巍认为,只有作家和导演各司其职,再加上专业制作公司的经验,将两边融合好,才能发挥更大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