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新闻  内地

绿色荡漾的汉中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5-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是镶嵌在秦岭、巴山之间的一颗亮丽的明珠。汉中市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中国休闲城市、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号称“西北小江南”,被誉为“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绿色,是汉中恒久的底色;生态,是汉中不变的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是落实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是立足汉中实际的必然选择。汉中市委、市政府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协同推进,既算经济总账、综合账,也算生态大账、长远账,在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中,以生态的理念建设城市,380多万天汉儿女享受着绿水青山带来的生态福祉。这样的发展思想契合了国家当前大力推行的“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

  “建设陕西最美城市,就是要保护好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坚持树立‘五大城市’形象,高水平建设好中心城区和重点县镇、精美乡村,彰显汉中大水大绿大汉魅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市,让汉中更加精致精美、生态宜居。”汉中市市委书记王建军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一年,是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汉中市及时出台《中共汉中市委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从顶层设计系统部署、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下联动、多方发力、一以贯之,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高点定位 细处落实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保护好“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美丽家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始终是汉中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努力方向。汉中市高点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把环境保护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坚持将环境保护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程,纳入人大政协监督的重点领域,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市委书记、市长带头部署督导,研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是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重大战略,也是汉中追赶超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宁可影响一点发展速度,也要保证发展质量,宁可在环保上多花钱,也要为长治久安打好基础。”汉中市市委书记王建军说。

  汉中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原则,创新出台《汉中市生态环境保护岗位责任清单》,依法依规全面厘清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出台《汉中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联席会议制度,将生态环境保护岗位责任落实情况纳入环保督察、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三项机制”考核奖惩与领导干部追赶超越积分管理。汉中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体系逐步形成,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市经济发展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多措并举 呵护蓝天

  “去年入冬我每天夜跑,经常看到大气办的带着一些执法人员在检查工地,现在扬尘轻了,路上抛洒的砂石也少了,这还没入夏呢,每晚都能看见星星,我们的‘汉中蓝’真的不错。”热爱锻炼的张先生自豪地说。环境质量的改善,是老百姓切实能感受到的民生幸福。

  冬防期间,汉中市委常委、市级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分别带领督查组开展不间断的督查夜查,各县区开展“千人大督查”,累计停工整改施工工地60余处,查处违规运输车辆270余辆,处罚流动售煤30余起,对18家重点涉气企业实行24小时驻厂监管。2018年,汉中市优良天331天,同比增加10天。市中心城区优良天294天,同比增加25天,增幅为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十项指标”全部变好的城市。今年1月~4月,汉中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为8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31,同比变好1.7%,排名全省第三。

  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汉中市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部门联控工作机制,紧盯建筑施工场所、渣土运输、散煤治理、高排放机动车淘汰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抑尘、减煤、控车、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治霾措施。修订铁腕治霾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开展《汉中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扎实开展“春雷”行动,严格督办考核,推进扬尘、散煤、机动车尾气等整治工作。成立7个督查组,持续开展“千人大督查”,推动冬防期大气污染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特别是在科技治霾方面,汉中市在常规大气污染防治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计划总投资1680万元,在境内高速公路省际、市际建设6个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和1个市级监控平台,提高机动车整治管控水平。同时,汉中市科学谋划了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项目,计划投资11236万元,其中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项目总投资3411万元,水污染热点网格监管项目总投资4489万元,秦岭生态热点网格监管项目总投资3336万元。

  严守“三线” 融合“三生”

  “现在人家矿山也是边采边治理了,以前光秃秃的山上现在都种了树植了绿,和开采前差不多了。”梁山镇下梁山石灰岩矿山附近的一个村民跟笔者笑嘻嘻地说。近年来,汉中市大力实施城镇、道路、水系绿化美化提升改造和增绿增彩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关停矿山绿化行动,完成重点区域绿化5.11万亩,城镇、交通干线及河堤绿化2100公里,全民义务植树2401万株,实施了69个镇、98个村和160个单位庭院绿化,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类型丰富的森林城市格局,全面彰显汉中大水大绿魅力。

  汉中市是陕西的林业大市和重点林区,全市林地面积2912.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到59.11%,比全省高出16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1.45亿立方米,居全省首位。

  “汉中已步入了绿色循环、生态宜居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深刻认识到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忘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汉中市市长方红卫说。

  只有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才能守住汉中的良好生态环境。为了让汉中的山更绿,汉中市以秦岭保护为重中之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格执法监管,调整汉江湿地保护区规划,全面守护森林、湿地、物种生态红线。全力聚焦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排查清理采石采矿企业违法占用林地问题。加快国土增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飞播造林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扩大绿色版图,近三年完成造林绿化71.3万亩。全市秦岭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排查出的475个问题,已完成整改469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14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省委环保督察反馈的40个问题,36个已经完成整改,剩余4个正在加快推进。

  同时,汉中市全面落实“土十条”,完成2308个农用地土壤点位和248户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详查,确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25家,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7个,累计治理面积约1200 亩,新申报土壤防治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4亿元,确保土壤污染“零增量”“减存量”。

  放眼京津 舍己优水

  百花盛开,白鹭浅翔。行走在汉江湿地公园,人在水上走,景随脚步移,祥和而安逸,恬淡而幸福。4月15日,汉江湿地公园还吸引了一只野生毛冠鹿“做客”,良好生态环境让它好不惬意。湿地公园成为城市建设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缓冲区,树立了汉江湿地保护和综合整治的典范。

  汉中,依水而建、临水而兴,汉水、汉族、汉文化无不与水息息相关。水生态之于汉中而言,如同人的眼睛、鸟的翅膀、花的根系,是不能割舍的命脉。

  汉中市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水源涵养生态建设区,汉江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出境水量占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的近三分之一。2014年年底江水进京后,北京市城区供水主力水源逐步由地表水、地下水置换为南水,南水占主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73%,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到1.2。

  4月1日,汉中市颁布《汉中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这部汉中历史上首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地方性法规,为汉江流域汉中段水环境保护和打赢碧水保卫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对保护和改善汉江流域水环境、实现汉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陕西最美城市”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汉中市肩负起“一江清水供京津、送西安”的政治责任,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保护财政资金14.38亿元,其中生态保护5.58亿元、污染防治2.58亿元、环境执法能力建设2.49亿元。为了稳步推进江河治理,汉中市累计投入超过10.8亿元推进37个沿江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仅2014年~2018年就累计投入近5亿元,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今年汉中市强化项目带动,市财政下达中央中西部重点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补助资金3389.15万元,将在略阳县铁路片区和白雀寺镇集镇、宁强县巨亭镇集镇和燕子砭镇集镇分别建设一座污水处理站以及配套管网,对沿江集镇和人口密集区的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集中处理,减少污水直排现象。

  汉中市紧紧依托汉江平川段9处主要支流入河口、24处自然河滩、119.5公里河堤岸线以及各类古堰、古坝、古渡口等水利资源优势,坚持规划统领,以《汉江平川段流域综合治理与“三生”协同规划》为基础,以天汉湿地公园上溯下延为重点,开展冷水河口河道整治与生态综合治理,启动汉江沙沿沟口至褒河口生态湿地项目,做到既有规模宏大的千亩芦苇、百亩草滩,又有可供四季观赏的花草风景带。同时,配合保障“引汉济渭”完成投资2.5亿元,配套水库移民落实投资6000万元;在汉江主要支流上游谋划一批控制性水源工程,调蓄季节性缺水,保证充足水量,实现水城相伴,倾力打造最美汉江。

  汉中市的河长制不仅“有名”,而且“有实”。汉中市深入开展2019年全市最美河湖修复行动,大力提升河湖生态功能,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畴,加快推进河沟、引退水渠、塘坝的清淤整治和生态提升,切实解决河湖萎缩、连通不畅、生态功能退化、沟渠塘坝脏乱差等问题。大力保护水域环境资源,以“清四乱”为抓手,加强水体综合治理和修复,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做到大规模偷采河砂绝迹、零星乱象露头就打、乱堆滥建逐个清理,切实还河湖一个干净、整洁的空间。同时,汉中市大力改善岸线滩涂风貌,统筹水利、环保、林业等涉河涉水项目,利用“近自然生态工法”,对采砂场点、河道坑槽等进行生态修复,针对行洪安全、河道生态开展保护治理,对河道岸线、河堤护坡进行绿化美化,切实打造生态绿廊。全年计划恢复自然滩涂24处,绿色护滩147公里,实现清水绿岸。

  优化环境 彰显底蕴

  行走在城固县柳林镇草坝岭村,一条条平整洁净的通村道路,一片片树木掩映的红瓦白墙,一座座漂亮别致的农家小院,犹如一幅幅画卷,镌刻在阡陌大地上,呈现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过去走的是泥路,道路两旁遍地垃圾,现在村里变得整洁漂亮,来游玩的城里人也多了,我们自己住着也舒心。”草坝岭村村民李大爷站在家门前高兴地说。

  为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汉中市按照“抓点、带线、促面”原则,将综合整治与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全域整治工作上台阶、创亮点。自2016年开展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69亿元,先后建成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249个、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120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项目7个,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254套,覆盖11县区137个镇1059个村,受益人口192.3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65.8%。

  按照“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弘扬”的基本要求,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创建统筹协调、同步开展、全力推进,市县镇村四级生态联创网络已然形成。截至目前,留坝县跻身国家首批、西北唯一“两山论”基地县,西乡县在陕西省率先创建为第二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之一,全市创建省级生态县5个、省级以上生态镇村99个、市级生态镇村485个。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广大农民才能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为此,汉中市持续加大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幸福乡村、魅力乡村“四村”建设力度,高标准打造了200个市级示范村、10条美丽风景线、5个美丽乡村特色板块,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大格局。

  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大力发展民宿群落,加快“汉家乐”打造,培育建设一批美食体验型、红色经典型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生态休闲农业园、乡村旅游廊道,深入实施旅游扶贫示范工程,增加百姓福祉,实现旅游增值和脱贫攻坚的双赢。

  精准定位 绿色发展

  漫步在留坝县火烧店镇云溪·阿凌客栈,一面石墙,一院美景,看门前细流,闻满院花香,时光放慢了脚步。在留坝,高端特色民宿、家庭宾馆、农家乐等多层次度假产品已遍布城乡。即便这样,由于来这个“深呼吸小城”的旅行者络绎不绝,夏季经常一房难求。

  留坝县“零工业”留下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引来游人激活旅游业,旅游业又带旺特色种养业,串起一条脱贫富民的全产业链,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陕西省转型升级之路重点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中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这也是汉中市深化改革、发展经济需要遵循的方向。

  保护不是终极目标,发展才是硬道理。汉中市按照“三生融合”发展理念,制订发布工业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各产业园区选准1个~3个主导产业进行试点培育,提高园区资源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力争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汉中市继续深入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治理整顿工作,严格有关行业准入条件,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支持企业加大节能节水技改投入,引导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分类推动工业企业阶段性错峰生产工作,年内实施节能节水、循环经济及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技改项目5项。加强对全市产能过剩行业监管,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项目,推进企业实施以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环保提标改造,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稳步推进城化公司、理想化工两户在城镇人口密集区的危化企业启动搬迁改造工作。

  2019年,汉中市将紧扣新时代追赶超越目标,立足“丝路源点城市”品牌,围绕“六大产业”,以推进“四向融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引领,再创建设“陕西最美城市”新辉煌。(作者 田兰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