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伟:从“巨星”回归“演员”是给娱乐圈挤水分
日前总编室组织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新闻研究所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各编辑部的禁用词,编成此次公布的第一批禁用词、规范用语。其中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中显示,对文艺界人士,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等词语,一般可使用“文艺界人士”或“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
若干年后,我们或许会对曾经动辄说“巨星”感到好笑。这些曾在90年初风靡亚洲演艺界的词汇,曾经让观众如痴如狂。刘德华等四大天王曾是票房保障。梁朝伟、张曼玉等演帝、演后虽然货真价实,但这些特定时代的娱乐圈大词,其实反映出彼时文化产业的较低形态。毕竟当时,随便一位港台明星来到都是所谓“巨星”“天王”,似乎须仰视才是观看姿势。
事实上,90年代的演艺作品还保持较高水准。即便说是“亚洲天王、巨星”也不遑多让,而且成了当时大众文化层面华语文化的代表。后来随着内地文化市场的繁荣,演艺精英向内地迁移。但这些年来内地经济地位大幅度提升,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事业除了浮躁,就是水分,并未取得90年代演艺界层面获得的地位。
如今内地的“明星”,早已失去“明星”该有的涵义,而且与主流意态希望的“德艺双馨”相去甚远。现在的“明星”更多是商业考量的“吸金利器”,不用优质作品说话,而是用“自带多少粉丝”来衡量。演艺作品重票房轻口碑的现象愈演愈烈,导致近些年来中国“明星”越来越多,好作品却越来越少。四大国际电影节中国只出“明星”出不了参赛作品就是。
明星“去作品化”,只能造出“伪明星”。那么,中国真有“影帝”“影后”“巨星”“天王”吗?自吹自擂而已,如果说当下中国有所谓的“天王” “巨星”,那也是人口红利催生的娱乐圈泡沫。近年来国家层面试图给浮躁娱乐圈祛除虚火,从真人秀节目造童星,到不允许电视剧宣传活动中过度炒作明星演员,再到“文艺界人士”“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演词汇替代令人好笑的“演帝”“巨星”,都是在给浮夸娱乐圈去水分。
“天王”“巨星”从称谓上,就能产生跨度广绵的边际效应。似乎成了“巨星”,就能代言各种产品,从豪华车到日用品,甚至卫生巾,而付出的边际成本很低。而回归“艺人”“演员”称谓,其实是给演艺人士划下边界,试想即便是“著名演员”,只能说明在演艺上高明,又怎能各行通吃,甚至代言中说“自己业务范围外的某产品有多好”?
最近各行各业都在国足,似乎“最不争气的国足”让各行各业“感到了底气”。而冯小刚则说:国足烂,中国电影就比它好?事实上,中国演艺界最不缺徒有虚名的“天王” “演帝”,最缺的恰恰是好作品。
在做出世界范围内的好作品之前,还是要先给浮躁娱乐圈去火。“天王’ “演帝”之类贴金的称谓还是缓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