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新闻  内地

王浩:让华文媒体成为华社一枚“温暖的符号”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华文传媒论坛)王浩:让华文媒体成为华社一枚“温暖的符号”

  中新网10月5日电 题:王浩:让华文媒体成为华社一枚“温暖的符号”

  作者 曾小威

  “办一份‘真正’的报纸,以为海外中文读者提供亲切的中文语境,为当地华人和留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为己任,以弘扬中华文化、强调人文精神为报纸的基本方针。”

  就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新西兰信报》(后简称《信报》)在当地华人读者的认可中已走过了16年……

  《信报》于2003年9月28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又译基督城)创刊,最初为半月刊,但很短的时间内就改为了周刊,设有新西兰新闻、国际华夏、新闻纵深、独家专访、文化副刊等版面。坚守着对新闻的尊敬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信报》每期都会给当地的华人读者带来丰富且质量高的内容。

  谈到工作时令人印象最深的事情,总编辑王浩表示,2011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发生强烈的地震,《信报》所在的克赖斯特彻奇受到绝望般的打击,整个城市的商业运转几乎停摆。《信报》当时已经签订的数十家长期广告几乎在同一时间取消。面对几乎不能运营的状况,员工们却坚定地表示,报纸还是要出,因为人们急需报纸提供有用的地震信息。

  当时,在地震发生几分钟后,信报4名员工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四处采访,编译地震信息,并且出版了地震特刊。

  王浩说,“信报是新西兰一家普通的私人媒体,但小作坊却担着大旗。我们以媒体的良心做着这份事业,虽然无法与财力雄厚的英文媒体相比,但我们的专业、敬业精神,与之不相伯仲。”

  除了报道时事新闻和人物专访,作为华文媒体,《信报》更重视传递当地华人社区的声音。大的版面、大的照片和充满现场感的及时报道,让华社的健康形象和对居住国的融入感跃然纸上。

  从16年前创刊到现在,《信报》从最初名不见经传的华文媒体到如今被新西兰华资华都集团并购,一直都从容地面对媒介的变迁。

  如今,报社除了每周发行《信报》外,还于2015年9月创办了《精彩》中英双语月刊,直接服务年轻一代精英读者,更贴近新一代移民及当地主流社会,同时拥有中英文的新西兰信报网和同名公众号及其他社交媒体。报纸、杂志、新媒体,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多平台、多角度、多层次,在新时代,新西兰信报自觉调整观念和方向,大踏步向全媒体、融媒体迈进。

  王浩说,“坚定的华文新闻事业心,是让我们能够在贫乏的办报条件下,多年不倒,稳步前进的制胜法宝。”

  “这已经是第八次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了。”王浩感慨,“每一次的相聚,都是海外华文媒体人交流切磋的绝好时机。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在各自所在国为华文媒体事业打拼,有的很成功,有的很辛苦……两年一次的论坛,给大家取长补短、互相鼓劲的机会,真的是太好了。”

  王浩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十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恰逢其时,表达对祖籍国的自豪,畅言中国故事,相信是参会者的由衷感触。”(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