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古厝品牌 赓续闽都文脉
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永泰庄寨建筑群榜上有名。至此,福州市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增至25处。
2017年,福州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这意味着古厝的保护利用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古厝,这颗镶嵌在千年闽都上的璀璨明珠正越擦越亮。
老街区激发年轻态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古老的福州上下杭因为一场时尚的灯光秀成为“网红”打卡地。夜幕降临,漫步三捷河两岸,只见光影在潺潺流水中辗转,所见之处无不绚烂夺目。
“我走过不少历史文化街区,像上下杭这样,将古厝韵味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并不多见。这场颇具创意的灯光秀,是难得一见的视听盛宴。”来自南昌的游客刘义举赞不绝口。
地处福州中轴线上的上下杭,拥有深厚的商贸文化、会馆文化、信仰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被称为“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
修缮一新的上下杭,既传承文化血脉,又嵌入现代生活,整个街区已修复项目全部招商完毕,与三坊七巷、朱紫坊等其他两大历史文化街区连在一起,成为闽都一张烫金旅游名片。
最近几年,福州特别注重将城市文化特色与城市更新发展相结合,对建筑等街区物质载体进行活化利用,引入文化展示、体验、商业、休闲、旅游、创意等“活态”第三产业,因地制宜植入新兴、时尚等活力元素,古今结合,文化韵味与现代功能相结合,赋予街区建筑遗存及其依托的环境以新的风采和魅力。目前,全市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正有序推进,街区内约180处历史建筑、古建筑正在组织修缮,2019年春节前已完成一期建设并投用,向市民开放。
新时尚唤醒老建筑
10月19日,周六,福清市新厝镇江兜村,在福州大榕树文化创意园做文创的刘小雨,特意带上两个女儿与古厝来个“亲密接触”。
当他们走进百年华侨古厝——王高宗古厝,顿觉福清味、莆仙味和古早味扑面而来。这个土木结构的古厝,为王高宗下南洋后回乡所建住宅,带有明显的中外建筑文化相融的特点,是近代多元文化并存的重要物质见证,现被用为乡土展示馆。围绕“民俗·乡土·家”主题,通过场景实物、图文语音等形式,可以让参观者重拾儿时记忆。
在福州,承载着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的古厝正以多种方式被打开。通过政府、村民委员会、法人公司的活化利用,原来闲置的历史建筑被改造成文化展示馆、社区活动中心、乡村博物馆、民俗酒店等,激发了社区和乡村活力,促进了居民、社区、村落的文化生活、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
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林森公馆,2012年由仓山区投入100多万元进行修缮,打造成公共文化空间。2015年12月,这座藏在闹市中的老洋房被开辟成儿童绘本阅读空间,并作为仓山区图书馆分馆,免费对外开放,成为全省第一家公益性的绘本主题馆。
位于福州宫巷的宫苑里,原为闽王王鏻皇后陈金凤的寝宫旧址,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代、民国时期重修,建筑格局保存良好,现从古民居变身文化展馆。
福州有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2014年,福州在我省率先启动全域历史建筑普查,经实地勘察普查、专家评审及多轮部门征求意见,共有1185处建筑纳入预保护名单。今年7月,福州市公布第二批历史建筑,包括100处建筑和5处建筑群。
福州市名城委主任杨勇表示,接下来将进行挂牌保护,同时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研究、修缮、保护、利用和宣传,让历史建筑“保下来”“活起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