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向祖国和人民递交文旅融合发展答卷
蓬勃开展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以下简称“内蒙古文旅厅”)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并指导主题教育提出的‘三个必须’‘四个到位’的要求,工作有序、措施有效、行动有力。”内蒙古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贺志亮说,“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切实达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预期目标。”
内蒙古文旅厅组织党员干部结合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实践,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内蒙古的4次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论述,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文旅厅先后举办主题培训班2个、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次、专题研讨5次、封闭学习1周;开展“四个教育”60余次、参训人员1875人次。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写出学习心得150多篇、交流研讨材料260多篇。在3次理论学习测试中,参加测试203人次,及格率100%,理论学习取得了新进步、达到了新高度、实现了新收获。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文旅厅领导和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通过多种渠道查摆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对照检查发现问题122个、调查研究发现问题144个、征求意见57个,涉及理论学习、文旅融合、市场秩序、公共服务、文物保护、干部管理等方面。经过认真梳理,对其中168个问题建立了台账,制定了12个专项整改方案和27个工作提升方案,对每个问题分别确定牵头领导、责任处室、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
内蒙古文旅厅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乌兰牧骑事业发展、旅游“厕所革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蒙古文古籍文献保护等建立专门台账,定期进行调度,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落地,开花结果。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相继开展“乌兰牧骑交流演出月”活动、组织乌兰牧骑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演出300多场次、策划推出1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展览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把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激发出来的精气神不断转化为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强大动力。
文化恵民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人民需要艺术,我们就要满腔热忱地把艺术奉献给人民。”内蒙古文旅厅副厅长、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院长刘春良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蒙古马精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获得‘中国马文化推广奖’和‘第八届中国旅游投资艾蒂亚奖’金奖的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2019版,今年在呼和浩特驻场演出100多场次,该剧是对蒙古马精神的激情诠释。”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革命题材民族舞剧《骑兵》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今年8月19日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音乐厅首演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骑兵》讲述了内蒙古骑兵的战斗成长史,让广大观众接受红色文化的淬火洗礼,以直抵人心的方式,让老一辈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优良传统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的精品力作话剧《红手印》、京剧《大盛魁》、歌曲《美丽的内蒙古》同时荣获内蒙古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艺术节是历练、检阅这支“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一种方式。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于今年8月在阿拉善左旗举行,艺术节以“不忘初心再出发、永做红色轻骑兵”为主题,举办了文艺会演、深入基层演出、一专多能比赛、新时代乌兰牧骑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新时代乌兰牧骑摄影电影展等活动。来自吉林、甘肃、青海、新疆及内蒙古等地的22支乌兰牧骑参加文艺会演,共评选出团体金奖8个、银奖8个、特别奖5个、组织奖2个和创作奖、表演奖、“一专多能”等单项奖135个。
艺术节期间,近千名乌兰牧骑队员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走进驻地军警部队、边防哨所、口岸、苏木镇、街道及乌海、巴彦淖尔、鄂尔多斯等阿拉善周边地区的农村牧区、工业园区演出67场,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惠及各族群众15万人次,是历届艺术节当中演出线路最长、地点及场次最多的一次,切实让群众享受到了文化发展成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丁瑜、薛殿玺等8位老专家回信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干部职工备受鼓舞。” 内蒙古文旅厅副厅长李晓秋说,“干部职工表示,一定要向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扎实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工作、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全民阅读,深刻领会新时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作用、重要使命,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在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更好地引领全区图书馆事业,不忘初心,奋勇争先,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曾提出要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今年8月,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特举办“蒙古马”文化系列讲座,让更多人了解蒙古马精神,将蒙古马独特的品格和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并不断发扬光大。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承办的“我和马儿有个约会”系列活动是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期间的少年儿童特色文化活动,包括讲童话、写童话、画童话、演童话等内容,让孩子们了解与传承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活动共征集到全区蒙古文和汉文作品7423篇,其中有460篇作品获得金奖,孩子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笔触书写了马儿的美妙故事,展示了内蒙古各族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诺敏沙图”为蒙古语,汉译为“书梯”。“诺敏沙图”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以书香家庭评选、朗诵会、阅读体验、文化课堂等内容为主题,自201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正式启动以来,共计举办120场次,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活动,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2018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残障人图书馆创办的“心之光——为盲人朋友讲电影”主题活动,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给电影安装上“无障碍设施”,让视障者同样享受电影艺术,活动推出至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5月,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了“共享芬芳 文化助残”百场为盲人讲电影活动,把电影送到盲人的家门口。7月12日,由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多家文化机构推出的“光明影院”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正式启动,为内蒙古视障朋友们带来104部无障碍电影作品,让视障人群享受影视带来的精神愉悦和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发展成果,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以“品牌化、特色化”建设为目标,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发挥重大艺术活动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区基层文化馆站的业务建设。2017年推出的全区原创民族广场舞大赛深受群众喜爱,今年7月中旬,在包头市阿尔丁广场举办的第三届全区原创民族广场舞大赛可谓盛况空前,国家文化云、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内蒙古文化云、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客户端进行网络现场全程直播,活动总点播273458次,总观看人数为278458人次。“舞动北疆”全区原创民族广场舞大赛以“原创”和“民族”为特色和亮点,涌现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民族特色的原创广场舞佳作,受到群众的推崇和欢迎。
“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打造的跨省区大型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入选“全国优秀基层群众文化品牌”。2019年,第五届“魅力乌拉特”中国·西部民歌会已成为一项融合旅游、非遗、体育赛事、国际文化交流的大型综合类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民歌展示家乡的风采,向观众介绍我们的民歌和家乡,这是我们参加民歌会的初衷。”新疆代表队领队如是说。
安代舞是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耀眼的民族文化标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于2019年7月启动安代舞普及推广系列活动以来,陆续举办了“2019年乌力格尔和安代舞技能提升培训班”、千人安代舞表演等。“非常喜欢安代舞,这个舞蹈音乐热闹,跳起来很带劲,一直从电视上看,没想到还有机会能够学习,这个免费舞蹈培训班非常好,能充实大家的生活,既锻炼了身体,又提升了艺术素养,非常感谢文化馆领导和授课老师。”参加培训班的张女士说道。
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公共教育品牌活动,在宣传内蒙古、展示内蒙古、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2017年推出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展览”被中央代表团誉为“全景式展示70年来党的民族政策在内蒙古的生动实践”,面向社会开放以来,累计接待观众20多万人次,网上展览点击量近千万次。今年在对部分内容进行更新后改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展览”,展览将于国庆期间对外开放,以新面貌、新成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是举办各类艺术、时政类公益展览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连续推出“共和国美术经典——中国美术馆典藏美术作品内蒙古展”“中国梦·全国名家书画艺术大展”“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内蒙古地区抗战图片高校巡展”“学习吉日嘎拉同志先进事迹多媒体视听展”“弘扬蒙古马精神——书法绘画摄影工艺美术品展”“内蒙古‘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展”“五月赞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2周年图片展”等,在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过程中,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2015年推出的“草原文化创意设计与创意产业展”是内蒙古首次大规模专题性文化创意展,为内蒙古实现文化创意设计与创意产业共赢搭建起对接平台,草原文化创意设计协会也应运而生,今年6月举办的“新时代·新活力——第六届内蒙古创意设计展”,展出800多组2000多件新创作品和近300件工艺美术作品。
文旅交丝织锦绣 亮丽内蒙“融”出彩
内蒙古,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这里既有无际草原、浩瀚沙漠、秀美湖泊构成的壮丽景观,又有河套文化、长城遗址、红色革命留下的文化底蕴。文旅交融、互促共赢,正在为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注入崭新的发展活力,像一匹飞驰的骏马备上了锦绣的新鞍。
2019年,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开展,将坚持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民族文化强区”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完善“五大保障体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2019年9月17日,内蒙古全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大会在鄂托克前旗召开,会议旨在学习交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工作经验,凝聚全区文旅系统共识和力量,推动内蒙古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内蒙古文旅系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A级景区等单位代表70多人出席会议。
据了解,内蒙古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据统计,全区革命文物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盟市、旗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50多座革命历史博物馆中陈列收藏有10万件革命文物。近年来,内蒙古依托地域性、典型性和民族特色突出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有A级红色旅游景区21家,非A级红色旅游景区、景点93家,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红色旅游景区8处。今年推出的“亮丽北疆·草原红色之子”等10条红色旅游线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红色旅游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源投资红色旅游热情明显增加,红色旅游带动了全区尤其是革命老区的就业,弘扬了红色传统,传承了革命精神,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在加强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这是全区学习交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工作经验,凝聚全区文旅系统共识和力量,进一步推动全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内蒙古文旅厅副厅长蔚治国强调,“打造红色景区、开展红色旅游,要在提高政治站位的基础上做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
内蒙古推进文旅融合既有天然优势,也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一是内蒙古拥有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其呈现出来的缤纷形态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二是内蒙古有厚重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内蒙古拥有不可移动文物古迹2.1万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86处;历代长城7570公里,约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1/3,全区共有193家博物馆,各类馆藏文物112万件套,这些厚重的文化遗产将为发展旅游业增添独特的韵味。三是内蒙古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研学、体育、红色、康养等旅游业态成为新亮点。
贺志亮强调,要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真正做到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转化为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向祖国和人民递交文旅融合发展答卷!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