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贸易助力文化走出去
原标题:文化贸易助力文化走出去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增长迅速,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文化贸易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合作与竞争、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围绕文化贸易发展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文化服务逐渐形成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增速显著高于文化产品贸易增速。2018年,文化服务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罗立彬认为,这一现象既反映出中国经济进入服务经济阶段,也说明了中国文化服务出口正在逐渐形成竞争力。当前,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正在支撑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康化谈到,如今,欧美国家及中华文化圈国家仍是我国文化贸易的主要对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近两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新热点。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产品出口达162.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当前,我国文化产品贸易在出口中仍占据主要份额,文化服务出口比重较小。近年来,我国广播影视、游戏等行业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但总体占比偏低,贸易结构有待优化。同时,我国也亟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运用新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林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我国在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等方面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开展文化贸易面临的风险和难度也更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将有助于文化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迁移,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传统文化产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拓展数字产业发展新空间,有利于培养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罗立彬告诉记者,互联网发展提升了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市场的占比,我国文化娱乐产业的数字化程度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这使得面向全球市场的国际性互联网平台,无法再忽视中国市场和中国观众的文化偏好。同时,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中国发挥本地市场效应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基础,中国的文化产品更有可能在服务国内市场的过程中形成国际竞争力。比如,民营视频网站的出现,提高了中国电视剧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网络与数字时代的来临也使得更多文化产品具备规模经济效应。我国文化产业在培育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可以在更多领域发挥出国内市场巨大的溢出优势。
发挥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承忠认为,现阶段我国文化企业要把握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内与国际定位,讲好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以优质内容的国际化表达增强文化竞争力,变文化消费品为文化软实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关注技术升级,在细分东西方市场的基础上做到本土化营销。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新模式,以规模化经营和民族性品牌孕育文化创新主体,变市场占有率为价值引领力,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为世界文化繁荣贡献中国力量。
吴承忠表示,对外文化投资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要保持对外文化交流步伐,进一步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统筹国内与国际资源、人才与资本,统筹国内与国外文化企业,统筹国内与国际市场,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要通过制定系统的文化“走出去”政策,建立制度体系。同时,要将发展文化贸易与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进程相结合,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我国文化企业增强活力、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效支撑。要在内容创造与资源开发、文化科技创新、经营管理与支持制度创新、人才培养与吸引力等方面精准发力,抢占全球产业链的上游地位,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李康化表示,未来我国发展文化贸易要坚持市场运作为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应注重构建文化贸易圈层,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丰富文化产品体系。
陈少峰谈到,不能仅依靠政策支持推动文化贸易发展,还需要从市场和消费者角度出发,避免急功近利,要努力打造具有可持续性的品牌文化产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