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验值得借鉴 推动两岸经合
关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在亚洲四小龙当中,地区的感受恐怕最为深刻。这十多年来已从“龙首”掉到“龙尾”,不论贸易总额,还是个人薪资,都居四小龙之末。近日岛内有一针见血地点出,“落单”的关键原因在于2000年至2008年主政的未能搭上经济快速增长的列车,从而失去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台媒的分析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香港走出经济衰退阴霾的经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接连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及型肺炎(SARS)的,香港经济在1998年负成长5.5%,失业率更一度逼近9%,香港经济犹如陷入了一片的无底深渊。据悉,香港内部当时出现两条线之争:有人主张香港应维持国际化特色,与内地经济要作适度区隔;但也有人认为,香港应该全面解除与内地经济往来的,强化与内地经济联系,才能找到新出。最后出于经济现实的考虑,香港选择了全面发展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
2003年6月香港特区与内地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打破了两地的关税壁垒,同时内地也数十个城市的居民到香港行,并安排大型优质国有企业赴香港上市。从此,每年到香港观光、购物的内地游客人数增加了50%,为香港相关行业带来逾百亿港币的商机。内地国企在香港上市也吸引大量外资投入香港股市,1997年至2007年10年间,港股总市值从3万亿港元激增到近15万亿港元。2004年至2006年香港经济增长率平均达7.6%,而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则降至3.3%。
事明,香港特区的选择是正确的。加强与内地经济合作,不仅加快了经济复苏的步伐,而且与自身“国际化特色”亦无冲突。香港至今仍是不少跨国集团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的理想地点,尤其香港与内地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可成为跨国集团进军中国内地的踏板。
自四年前重新上台后,也与方面签署了类似CEPA的经济合作协议ECFA,赴台游的陆客人数也呈增长趋势,为岛内带来逾千亿新台币的商机。岛内也得以分享和平红利。纵观当今全球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和欧盟这几年因受债务危机困扰而自顾不暇,但的经济依然保持上升势头,仅与一海之隔的岂有“舍近求远”之理?未来四年,方面依然把深化两岸经贸合作作为促进的重点,应把握良机,在推动两岸经合方面的动作还须加大,例如进一步放宽陆资入岛的和做好鼓励陆资投资的配套工作,倘若抱着“船头怕鬼,船尾怕贼”的心态,则难以复现当年居“龙首”的风光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