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一生,护你一世微笑——沪剧《敦煌女儿》金城首演
莫高窟第259窟的禅定佛有着“蒙娜丽莎”般神秘的微笑,令一代代敦煌守护人为之痴迷,心甘情愿用一生去守护这微笑。9月3日晚,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兰州音乐厅感动上演。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秦娜)“敦煌慷慨留我,我誓言留住敦煌……”9月3日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根据“敦煌女儿”樊锦诗坚守敦煌半个世纪,为莫高窟保护与传承奉献青春年华感人故事改编的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兰州首演落下帷幕。感人的剧情、精彩的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赞誉。
沪剧《敦煌女儿》展现了樊锦诗50多年潜心于敦煌莫高窟研究,坚持理想追求,把一生献给敦煌文物保护的人生画卷,热情讴歌了几代莫高窟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这部由上海沪剧院历时八年打造的精品剧目自去年首演以来,已有近四万人次观众走进剧场,通过舞台走近敦煌,在为敦煌博大精深的石窟艺术所折服的同时,也为敦煌守护人的精神感动落泪。
当晚,随着悠扬的音乐和阵阵风铃声响起,演出在樊锦诗与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常书鸿穿越时空的对话场景中拉开序幕。此后,演出分六幕,通过初到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与常书鸿三击掌,许下一生守护莫高窟的承诺;新婚燕尔便抛家舍业,毅然回到心心念念的敦煌;讲述敦煌壁画故事,坚决保卫莫高窟;寻求莫高窟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推动“数字敦煌”建设等情节……讲述了樊锦诗与敦煌莫高窟“相识、相知、相许”的故事。从初次到莫高窟的欣喜,到与爱人两地分居的不舍,再到当院长后扛起保护大任的坚决……观众跟随剧中人物穿越半个世纪,同悲同喜,共同走进樊锦诗致力莫高窟文物修复和保护的一生。
剧照:樊锦诗与常书鸿穿越时空对话。
剧照:樊锦诗与常书鸿三击掌约定留在莫高窟。
剧照:樊锦诗与彭金章新婚。
剧照:用一根麻绳把无人看管的孩子绑在床上,道不尽坚守敦煌的艰辛。
剧照,积极推进“数字敦煌”建设。
莫高窟第259窟的禅定佛面露“禅悦”,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樊锦诗曾在多个场合讲述这尊彩塑背后的故事,表达对它的喜爱与痴迷。剧中,这一幕被温情还原。倒梯形的舞台设计,将一个飞天起舞、佛音绕梁的莫高窟展现在观众面前,禅定佛陀的“微笑”在佛光中更加神秘。“用我一生,护你一世微笑”,通过这一幕展现出的“莫高精神”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共鸣。
“见到你,万物沉寂唯你风流;那一刻,心随你走不再回头;随风穿越,亦趋亦走;尘世繁华,岁月春秋;有了你,何怨何求……”演出尾声,主题曲再次响起,常书鸿、段文杰等一代代莫高窟守护人一一走上舞台,表达出他们对莫高窟的坚守誓言,观众们无不被深深感染,用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表达对“敦煌女儿”及一代代莫高窟守护人的崇高敬意。
剧照:新时代,莫高窟科技保护的步伐加快。
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领衔主演,钱思剑、凌月刚、李建华等著名沪剧演员共同出演。茅善玉在剧中诠释了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樊锦诗,用“吴侬软语”唱出了“敦煌女儿”的家国情怀。
剧照:25岁的上海姑娘樊锦诗初到莫高窟。
剧照:半个世纪过去了,青春洋溢的上海姑娘成长为敦煌大学者。
“这次沪剧《敦煌女儿》走进甘肃,是这部剧首次回归故事发源地,能向甘肃人民汇报我们八年磨一戏的成绩,剧组上下都非常兴奋。”茅善玉激动地说,之后在敦煌的演出,剧组将邀请樊锦诗院长一起座谈,力求精益求精,将这部戏打磨得更加出色,用实际行动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用艺术的方式讲好敦煌故事、弘扬“莫高精神”。
演出前,主演茅善玉接受记者采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秦娜拍摄)
首演当晚,省文旅厅还邀请了一百位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为支援甘肃建设来到兰州的“上海儿女”,一同走进剧场追忆“芳华”。
“这部剧非常感人,看到樊锦诗奉献敦煌的故事,很多场景、情节都非常熟悉,勾起了我们在甘肃奋斗的青春记忆。”1965年上海首批来兰空姐曹刘珠老人动情地说。
据悉,沪剧《敦煌女儿》此次是应省文化和旅游厅邀请,参加“一会一节”闭幕系列文艺展演,该剧还将于9月8日在敦煌大剧院演出。(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宣学洲拍摄)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