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娱乐产业  彩票

戴斌:只有戳中痛点泪点 夜间经济才能高质量发展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点睛】正是通过见面时的微笑、问候、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人类才在漫长演进中建构起了从戏剧场到菜市场的社区和城市。



11月15日至17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由中国旅游研究院、芜湖市人民政府和深圳名家汇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论坛在安徽芜湖召开。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夜间经济是一项广泛涉及城乡规划、公共服务、文化遗产活化、消费场景营造等内容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商共建共享,才会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戴斌认为,发展夜间经济是扩大消费,倒逼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要求。戴斌说,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的研究新领域、学术新成就;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需求新潜力、供给新动能;是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新方向、效能新提升。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假日旅游统计值班和数据分析工作中发现:每到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热点城市和旅游景区拥堵难题总是得不到有效解决,而广大游客和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也得不到有效提升。一边是入境和国内旅游者长期抱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回去想想啥都不知道”。另一边是那么多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规划馆等文化场馆,以及兼有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性质的旅游景区,下午5点就早早闭门谢客了。与此同时,从电信等大数据实验室对重点城市游客消费轨迹的数据监测可以看出,从重庆洪崖洞、成都宽窄巷子等夜间网上打卡地,到广州小蛮腰、北京奥运塔、上海黄浦江岸的灯光秀,从稳步上升的夜场电影上座率、24小时书店,到受到高端游客欢迎的天坛夜宴、长城夜宴项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和居民对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需求正在日渐增长。一开始主要是夜市餐饮、购物、K歌,后来慢慢加入了观影、看戏、阅读等文化内容消费场所,现在公共服务和市政工程也加入了进来。国家博物馆延长了闭馆时间,北京地铁加开了夜间班次,上海、济南等地出台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一些城市还设立了“夜间区长”,这些都是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夜间文化和旅游需求,从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方面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戴斌指出,发展夜间经济是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增强社会活力新元素的战略要求。有了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网购平台,大家习惯了网购。有了美团、饿了么,大家习惯了餐饮外卖。有了盒马、T11,大家习惯了有人送菜到家。有了微信、微博,大家习惯了哪怕是面对面也要通过网络交流。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效率的同时,人们有意无意却忽视了那些承载人间烟火的商场、餐馆、茶馆、咖啡馆、菜市场等商业设施的衰败和消失。欧洲有句谚语,“街道就是一切”,这些商业设施不仅是消费场所,还是人与人交往的生活空间,社区之所以成为社区的生活支撑。正是通过见面时的微笑、问候、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人类才在漫长演进中建构起了从戏剧场到菜市场的社区和城市。如果人与人的连接只剩下人与手机的连接,人与机器的对话,那真是人民需要的美好生活和民族复兴的未来吗?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因此,现代社会应当,也必然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而不可能是单向度的效率。

“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活动、商业项目和旅游消费,让白天没时间消费的年轻人、没有地方休闲的老年人、没有热闹可看的少年儿童,让愿意共享本地美好生活的游客重新回到街道上来,才应是数字化时代重构城市活力的必然选择。”戴斌如是表示。

戴斌进一步认为,发展夜间经济是发展和完善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和旅游权利的政治要求。戴斌说,千百年前,人们就有“人生苦短,秉烛夜游”的愿望。盛唐时的长安就有了夜市,宋代都城和夜晚更是“鱼龙舞”“灯如昼”。我们也必须正视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文化休闲和旅游需求。这些需求有的是白天去满足,有的是夜间去满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则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创新动力的基源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旅游供给,包括区域和空间的项目开发,也包括向时间要资源。

“夏季的避暑旅游、冬季的冰雪旅游、夜间旅游,都是满足新需求的新业态,由是出发,多开发几个夜市、适当延长公共文化场馆的闭馆时间、多几场演出,不要认为是什么“惠民工程”,是对市民和游客的恩赐,它只是政府保障人民夜间文化权益和旅游权利的政治责任而已。”戴斌说,“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到是失职。对此要有清醒的理论认识,要有高位顶层设计,更要有扎实的底层建构。”

戴斌希望,各级政府以更高的政治站位重视夜间经济,将夜间经济纳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反过来又正在成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全新动能。事实上,从世界范围看,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行为与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那些拥有世界、国家和地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供给丰富和文化产业发育充分的目的地,往往也会拉动更高的旅游消费,产生更多的综合效益。纽约对全美的旅游贡献2017年就已经接近了1/5,伦敦的文化和旅游业则为城市创造了高达六分之一的就业机会。

从最新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来看,东部沿海、沿长江、沿黄河区域和成都、西安等主要城市群在世界范围内算是领先的。武汉、重庆、成都等地的夜间文化活动是丰富的,商业氛围也是深厚的。但总体来看,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并不算高。

有篇网络文章叫《随着路边摊的消失,北京正在变得越来越无聊,上海也是》为什么会刷屏,就是因为戳中了当代都市人的泪点:空间规划留给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逼仄了。好的城市必须有生活气息,不能仅仅是鸟瞰起来的宏伟壮观。因为人毕竟不是鸟,多数时间需要脚踩大地想世界。当前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应当也必须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适相应。我们对文化活动和旅游产业画红线、划底线很在行,对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很拿手,但是对于如何促进产业发展,如何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说实话还需要一个持续理性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统筹社会力量,在现有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探索文化引领、科技支撑、生态友好、主客共享等不同类型的夜间经济发展模式。

“本次会议,我们会发布夜间旅游专题报告,也会推出夜间经济十强城市和游客喜爱的夜市、夜间演艺、历史街区和文化场馆。这不是什么评比表彰,而是用普通游客与市民的视角去评价夜间经济的供给质量,是为在起步之初让大家有一些可观测、可检验和可供对比的样本,根本目的是为推动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戴斌如是强调。

戴斌希望,广大科技、艺术和教育机构投入更多的资源,研究夜间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从顶层设计和底层器件两个方面为夜间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发展夜间经济当然需要夜市满足人们的餐饮刚需,但夜市不是夜间经济的全部,更不是千城一面的终点。我们更需要通过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内容创造和商业实践,满足不同人群对夜间消费分层分级的需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60亿国内旅游人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旅游消费不可能绝对扁平化,也不可能走向折叠化的平行空间。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文化消费和旅游市场,正在来临。大都市客源群体中90后、00后亚文化群体,虽然暂时还不具备改变文化消费和旅游市场基本盘的力量,但是我们已经捕捉到消费分层的种种迹象和消费升级的暗涌动力。旅游消费作为生活消费的一部分,也正在空间与结构上悄然扩散一般性和特殊性交织一起的分层与分级特征。尽管层级之间也会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但那些高生活品质和高文化氛围的地方首先会对其它地区的居民形成消费落差,并转化为现实的市场势能,这点毋庸置疑。

戴斌认为,理论之上是思想。发展夜间经济首先要弄明白坚持和巩固什么、发展和完善什么、依靠和引领什么等基本战略问题。2004年夏季的某个夜晚,我走在布鲁塞尔的街头,听到哨声响起,接着看见黑压压的人群踩着轮滑,在消防、救护、安保等特种车辆和专业志愿者的协调下呼啸而来。询问后得知这是该市定期举办、全民参与的公益活动,是为市民的夜间生活而非游客开发的商业节事。自那以后,特别是2009年我们开始做按季度监测的全国游客满意度项目,我越来越坚信这样一个学术观点和政策取向: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乡村是村民的乡村,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首先职责是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只有本地居民生活幸福了,外来游客才会愿意到访并分享。优秀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一定是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世界上断没有那种本地人不幸福,外来游客却很满意的旅游目的地的。

戴斌希望,各级各类资本市场和市场主体扩大投入,研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让不同消费层次的城乡居民和外来游客在夜间有得游、游得起、玩得舒心。发展夜间经济,不能只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开大会、做讲话、发文件、颁牌子,得有市场主体,得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夜间经济的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只有把需求释放了,把营商环境优化了,夜间经济才会发展起来。

“我经常和地方的同志、企业界的朋友讲,不要老盯着什么风口,老念着什么是文化和旅游新政策,要研究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和消费痛点。14亿人口的文化需求和每年60多亿人次的旅游市场,就是那个最大的,而且永不会消失的风口。”戴斌如是认为。

戴斌一阵见血地指出,创新夜间经济需求照明,需要灯光秀,但并不仅仅是用照明驱赶黑暗,把城市弄得越亮就越好,而是用光影雕刻夜晚,进化生活。由良业公司在北京建设的首个光影实验室,值得每个关注夜间经济的机构和个人去看看。既有机器人舞蹈的小型光影秀,也有温州瓯江两岸的光影瀑布,既有商用级的智慧集成路灯,也有实验中的城市级光影计划。

戴斌相信,随着消费需求的累积和市场存量的增长,人们对夜间活动的内容将会进一步趋于个化性和碎片化,这就需要文化机构、事业单位和更多的市场主体加大内容创造的维度和产品创新的力度。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这样有创新潜力也有商业能力的企业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文化不是城市发展的成本,而是投资,是构建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空间的软实力和硬支撑。”戴斌指出,“旅游业是以游客到访为前提的,研究政策也好,制定规划也罢,一定要认真研究远方的需求和市场,不要只自顾自说本地的风景和资源。否则我们给的不是游客和市民所需要的,而游客和市民想要的,我们又给不了。城市形象建设好的,还需要专业的市场推广体系和营销专业队伍的建设,需要着力解决入境游客的可进入性和国内游客的可居留性问题,这又需要我们下决心完善涉旅接待体系、城市商业环境,行业监管以及综合执法机制等,这是个不断迭代的系统工程。”

本文节选自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2019夜间经济论坛主题演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