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字看变化:文化建设七十年的强劲脉动
一个多月前,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敲下小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位居世界第一。
“经历了83年考古之路、63年保护之路、25年申遗之路,良渚申遗成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参与了良渚遗址申遗工作的良渚博物院总策展人高蒙河26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事实上,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在内,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有目共睹。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相关报告对此作出了有力的注解。让我们透过一组组数字变化,来触摸和感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强劲脉动。
持续加大投入 文化服务设施日渐丰富
时光回溯到1949年,当时全国仅有55个公共图书馆,896个文化馆站,21个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
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国家财政不断加强对文化建设的支持,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
统计显示,1953-1957年5年文化事业费总投入为4.97亿元,1978年当年增加到4.44亿元,到2018年达928.33亿元。1979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