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文明贡献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5-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习总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讲道:“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等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2014年3月27日,习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中指出:“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和强大的动力。”当今世界动荡不安,、贫困差距、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等等问题不断,着整个人类的安全、和发展,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危机。1988 年世界诺贝尔金获得者在巴黎发表的宣言中呼吁世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下去的线 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中华文化不仅延续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塑造了具有独特气度和神韵的中华儿女,而且是解决当今全球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

  贵中是中华文明的基本。“和”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和睦、融洽。“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和”是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条件。“和”的基础是包容。“和”既是中华文明追求的目标,又是发展必须依靠的社会基础。要达到“和”的状态,必须依靠“尚中”的思想方法。“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论语·雍也》)“中”不仅是一种人生和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更是“得道者多助”的方。

  中华文明秉承贵中,形成了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在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理想中,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其他文明互相尊重,平等交流,互惠互鉴,超越地域、阶级、时代、种族的界限,不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锻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也在国际社会中多元文化立场,反对文化单边主义,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家、民族文化的自主性,推动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和世界的多极化,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承载文化和文明的国家与民族有大有小,各种不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有先有后,但是都应当界文化的百花园中占据平等的地位。中华文化的贵中,恰恰是和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

  每一种文明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都由特定的自然、历史背景、民族传统中生长而来,体现着家、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

  和而不同是“和”与“不同”的逻辑统一,体现在国家发展中,就是既要遵从发展大势,又因地制宜;既要实现共同目标,又能兼顾不同利益。体现在国际社会中,就是既要合作发展,又不能放弃核心利益,既要尊重他国文明形态,又要自身文化传统。体现在对待其他文明的态度中,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和而不同的基础是平等,没有哪一种文明比另一种文明更优越,每一种文明都在其所处的时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载着不可复制的历史。

  中华文化的和而不同原则,反对强调文明绝对优越性的大国沙文主义,不认同人为地把文明划分为三六九等,搞唯我独尊和文化歧视。一旦某一种文明居高临下地对待其他文明,就失去了和其他文明平等地互相审视、交流、借鉴的机会,不仅不能参透其他文明的奥妙,也必将在发展中因为故步自封而萎缩。人类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家、民族文明各有优长,不可定于一尊,正是多种多样的文明各美其美,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每个国家民族的文明都有其价值,都值得尊重、珍惜和传承,“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面对的时代问题,资源争夺是当代最主要的冲突根源,无论是作为资源争夺的文明冲突,还是解决资源紧缺必然的生态文明,都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时代难题。面对生态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维方法,立足于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重新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篇》)“天”既是创造了人和的自然界,又是四时运行、生长的道。“有天地然后有,有然后有男女”(《序卦传》)。天、地、人这三者不可分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基础是尊重,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不同文明发展阶段所和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更尊重不同国家、民族在共同应对生态问题上的努力。任何一方面片面强调大国生态责任,一方面本国生产污染的生态殖义,都是建立在不尊重他国生态努力基础之上的文明优越性的体现。

  只有将人类社会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只有将全世界作为生态的生命共同体,才能构建共同发展的前提。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法,更、各文明在同一个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之下,携手合作,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等全球性问题,并肩同行,让绿色发展深入、全球生态文明之行稳致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中华文化中追求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也正是无论哪一个时代,无论哪一种文明形态,通过发展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的人类理想。

  人类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也了无数的战争、冲突和,付出的代价。天下大同的基础是交流互鉴,只有文明交流才能消除隔阂,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和平相处,只有世界和平,人类社会才能向前发展。共谋发展的前提是客观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空条件,习总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教和不同所组成的世界里,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正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中,前所未有地紧紧相连。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世界和平的纽带。

  和则强,孤则弱。中华文化的基因决定了中华文明是致力于促进全球人民共同发展的文明,是包容一切文明差异性,和而不同的文明。中华文明的血脉中没有国强必霸的基因,只有真诚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愿景和努力,也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与全世界其他文明一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同世界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作者:田 坤 单位:苏州市委党校)

  时代在变迁,人们或许会对劳动节有更多元的解读,但劳动创造一切却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是劳动者共同奋斗创造出来的,美好生活是劳动者共同奋斗打造出来的。向每一位忙忙碌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劳动者致敬!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还有很多劳动者将汗水挥洒在了平凡的岗位上,为建设美好新时代而辛勤耕耘。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才有节假日的和谐安宁。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展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劳动之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