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996生病 ICU!”狼性文化正在毁掉什么?
近日,有程序员发起网站,注册了一个 996.icu 的域名,诉控互联网公司 996 工作制。一方呼和,八方支援,火速斩收 130,000 Star。甚至引发了外网的关注。
程序员素来都是个“高危”行业,加不完的班、关不掉的电脑、积重难返的身体负荷在狼性企业文化的今天,则更是如此。而业界对于这种强负荷下的工作状态也是褒贬不一。
面对硅谷“要么增长要么死”的文化,James Stanier 直言“这会让我们付出代价”,他认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必须树立新的基调,而不是消费员工。”
你对如下一则 Slack(聊天群组)消息有何感受?这则消息来自 Revolut 的首席执行官,Revolut 是一家发展非常迅速的英国创业公司,这则消息谈论的是有关该公司的关键绩效指标(KPI)、担负这些指标的团队以及未达到这些指标的后果。消息中声明:“如果你的团队没有达成 KPI,那么即便你为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你的金也很可能会归零。”
最后一行的 Slack 表情符号:“推进”、“完成工作”、“坦克”、“真人快打”的图标——这些都代表着这是一场战争,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胜利
请不要,我喜欢创业公司,而且我喜欢大胆地相信世界并赢得胜利。然而,如今的创业文化已经误入。
我不相信我们能够通过有恶意的达成我们的目标。然而,行业中知名公司的实践和成功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而那些成功者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挂的人生:他们努力奋斗,通过性的行为,人才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最终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我们阅读书籍,观看播客,通过推特关注有影响力的商界人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周围萦绕不绝的声音让我们将行业标准推向了极端。高科技造就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文化,反过来这些文化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影响。
软件即服务(SaaS)模型于发展。公司的估值一般由其收入和同比增长百分比决定。风险投资家会创始人及其董事会为他们的初始投资创造巨大的回报。
两倍的回报远远不够,五倍的回报也只能算中等水平,十倍的回报倒是成了主旋律,你经常听到有人说:“10 倍的思考”、“10 倍的规模”,以及“10 倍速的工程师”。当然,这一切都没问题,我也喜欢 10 倍的增长,但是无休止的关注增长是滋生错误行为的开端。
只有极少数持有大量投资组合的公司能够在其投资的资金得到增长后而退。其余的都可能会失败,虽然创业失败是一种耻辱,但也不是世界,因为他们的银行家们依然可以搞定资产负载的平衡。
拥有一个乐于挑战的风险投资可以推动公司发展,就像体育团队中的教练推动球员一样,这对公司有很大的好处。但是玩家仍然应该在游戏规则范围内实现目标。如果风险投资的观点只是众多利益相关者中的一个,例如风险投资家要求“10 倍增长,否则就算失败”,首席技术官主张“建立梦想的科技技术”,首席执行官主张“聘用、培养和支持有梦想的人”,那么你可以借助这些对立观点的力量,创建梦寐以求的公司。
然而,奇怪的是,银行家的世界观(“迅速发展壮大,否则就死”)已经成为了创业文化,创业者们曾经梦想着创造奇迹,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让员工拥有他们热爱的工作并快乐地生活,但是这种创业文化已经超越了创业者的这些梦想。
不惜一切代价积极发展会导致不良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文化。对数字的关注胜过了对人的关注,这会导致人们的目光短浅,选择的短期决策,而不是明智的长期决策,还会让人们徇私舞弊,在上做出。
截图来自 Wired,“发展 200 个以上的注册用户,你就可以获得进入下一轮面试的资格。”
在高压、增长驱动的中,人们认为这种工作外的任务是一种聪明的手段,可以借此挑选出积极主动的候选人,还可以通过众包来实现公司的 KPI。我怀疑这其中是否有明显的恶意。但是,实际上这项任务在要求人们免费工作,这在一些国家法的。
当高压成为一大群人的常态时,就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类似的经验教训,也可以从一些误入的公司身上得到教训。
要么增长要么死的文化,或超负荷工作(无论你怎么称呼这种文化)逐渐蔓延到办公室外,渗透到了这一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目前我们所处的即是如此,许多年轻的创业者发展业务的方式就只有这一种: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直到你退出或。有时,他们对待生活也是同样的逻辑。
纽约时报的 Erin Griffith 撰写了一篇优秀的文章,文中描述了“绩效工作狂”:超负荷工作的生活方式已经作为一种理想和荣誉徽章成为了主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已经将激烈的竞争标榜成了他们的人生目标。对于这篇文章的描述,我们的感觉就像下面这条推文一样:
我们可以看着这些黄瓜雕刻,然后嘲笑这张图片有多么愚蠢。如果把你家沙发上抱枕的刺绣字样从“Live,Life,Love”改成“Get Shit Done”,我们可能都会觉得好笑。相应地,我们考虑一下这些创业公司(实际上我们没有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所以他们也不会决定我们的文化)是如何向年轻肆超负荷工作和工作狂的文化,这些年轻人没有经验,他们无法意识到这不会有好结果。
BuzzFeed News 的 Anne Helen Petersen 撰写的另一篇文章()也值得关注,文中描述了出生于世纪之交的年轻人们长时间加班,巨额负债,却无法攒够买第一套房子的钱,这些年轻人已经被超负荷工作,他们认为过于简单的工作会让他们陷入万劫不覆的漩涡。
最近,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还指出了一个相关的趋势。三十多岁财务稳定的人(没有大量负债,有房有车,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通常都得到了父母一代(这些父母是婴儿潮的一代)的经济支持。即使这些人拿着高薪且在工作上步步高升,也是如此。
难怪迅速增长的创业公司会吸引那些最愿意超负荷工作的年轻人,即便这种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但激烈的竞争的唯一方法就是竞争吗?难道真正有机会摆脱经济压力的人也要于这种规则,成为同流合污的一份子吗?
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对成功的定义。继续围绕创建迅速崛起的公司的做法不健康。我们需要停止为佼佼者和收入翻倍的话题贡献流量。相反,我们应该花时间来宣传有长远眼光的公司。
那些接受远程和灵活工作的公司,他们的员工不必遭受或身体健康的,能够轻松驾驭生活的波澜
各家公司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朝着很多方面发展。我们中有多少公司是经过认证的 B 公司?有多少公司为慈善机构提供了有意义的捐赠?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员工摆在第一位,其次是我们的用户,而投资者居三,还是说我们应该按照其他错误的方式前进?
我们的行业每年可以产出数十亿美元的收入。我们是不是应该拿这笔钱来维持公司、员工、社会和地球的健康?我们是不是应该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是不是应该从的角度出发考虑工作的优先级?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有发言权。领导可以自上而下带头做榜样。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公司的文化,那么我们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决——即使这不利于我们升职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