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艺术走出去要实现“人格化”
中国经济网深圳5月13日讯(记者 成琪 魏金金)“文化走出去是第一步,但是文化走进去就不能那么简单。”第12届深圳文博会期间,在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大会上,“文化企业30强”代表企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针对“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对外文化贸易”这一话题这样谈到。
现场援引印度、奥地利例子表示,贸易想进一步加速、进一步发展,人口的文化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印度的外贸做得很出色,现在美国人去做挂号、做医疗咨询其实是印度人在帮着做,印度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完全融入美国经济总体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整个印度教育文化发展,实际上服务贸易也好、外贸也好,影响的也只是印度人口中很少一部分,我觉得更需要整体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
谈到文化走出去,结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66年的发展经历,坦言文化“走出去”是第一步,但是文化“走进去”就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很多的团组到外面演出、展览,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我们究竟有多少东西真的是成了人家文化生活中、文化消费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倒是觉得其实还是可以打一个问号。我们现在很多出去的演出是驻外使帮着办,这确实很好,但是出去的意义起码要打一点折扣。就像人家来到中国,一定不是只让美国在中国的企业去看,它的核心还是希望中国的主流群体去看”。
首先,场地需是主流。“金色大厅很好,但是如果你租场的钱是自己出的,观众是自己组织的。组织完了回来,总结也是自己写的。这个如果说是成功,我有一点不以为然”;
其次,讲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国的经典故事,比如说花木兰,梁祝等;其次,票房并不是衡量演出成功的唯一因素,同时要注重当地主流评价与效应;
再者,艺术要实现“人格化”走出去。以去年张火丁巡美演出为例,提出中国文化要在“人”身上走出去,实现艺术化,如此才能入心入脑,真正深入;
最后,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定要联手走出去,“不要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各走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