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克里雅河流域的文化内涵
在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科学考察队专家对当地的古代文化类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田地区文物局局长张化杰介绍,此次科学考察组的人文科学组在沿克里雅河故道的考察过程中发现并标定文物遗迹47处,其中古城、居址、渠道17处;墓地5处;零星的文物地点25处,采集的器物类型包括陶、石、玉、铜、铁、琉璃、织物等,共约70余件(袋)。
据李肖分析,距今4000—2000年间克里雅河流域的文化大致由三种古代文化因素构成,分别是以北方墓地为代表的土著文化、由阿勒泰地区翻越天山进入沙漠的古代文化和从中亚地区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沙漠的古代文化。他认为,最晚在青铜时代早期,古代克里雅河流域从上游到中下游就已经有一套完整的玉石开采、加工、使用及交换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田玉逐渐向东,到了商代就已经成为中原玉文化所推崇的极品。通过对此次考察中发现的一件白色石璧进行研究,学者进一步确认,当时在塔克拉玛干腹地生活的人们受中原文化影响颇深。对此,张化杰说:“从采集到的石璧、粟等产自中原地区的物产可以看出,至少在距今约4000年前,这里已和中原地区发生了文化交流。”
此外,李肖认为,在塔克拉玛干腹地采集到的做工精细的玉芯石权杖,为权杖东传时经过新疆提供了。这件权杖表明,这里与中原不仅一直都有频繁的交流,而且与新疆以西的西亚、欧洲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张化杰认为,麦类作物、青铜工具以及马、羊骨骼等遗物说明,从青铜时代早期开始,这里和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一样,是欧亚重要的文化交流孔道。
历史上,西周至春秋时期,新疆就已有蜻蜓眼玻璃珠,到了汉代之后,数量更多。李肖告诉记者,这次考察发现的蜻蜓眼玻璃珠,所属墓葬年代大约相当于春秋时期,反映出早在汉代丝绸之开通之前,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克里雅河流域已经成为塔里木盆地南北缘重要的文化交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