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中秋月圆时】让文化根脉与时代同频共振
一岁一中秋。中秋时节,孩子们嬉戏玩闹,老人们尽享天伦,家人团聚,花好月圆。
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古老的中秋节日中蕴含着文化记忆,凝结着民族情感。古时,文人们赏月吟游,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诗词歌赋流传至今。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经久不息。节日文化融于社会生活之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跨越时间、滋养人心、孕育力量。
网上有人这样感叹,中秋“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味道变淡了。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对传统节日的感情,一声声“味儿淡了”的声音中,可窥见有关传统的情结一直藏在我们心中。中秋代表着人们对团圆的一种期待,代表着人们心中对家乡、亲人最炽热的情愫。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多年,正是这些一直延续的美好情感,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延续着我们的文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开放包容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更是文化繁荣的动力。中华传统节日不断融合、积淀、丰富、发展,在保持原有文化底蕴和功能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拥有了蕴含丰厚、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以中秋为例,人们在传承节日文化的同时,巧妙利用新载体、探索新途径,不断创造出答题送中秋好礼、趣味动漫祝团圆、归家话题互动等一系列新形式,使中秋节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活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传播力、影响力逐渐扩大。
该如何更好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今天的我们,更应开阔视野,加大“请进来”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新时代的中国正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正积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需要以文化自信为支撑,进一步树立开放理念和兼容胸怀。在高度自省的同时,汲取外来优秀文明成果学习借鉴,增强全球眼光和战略思维。要有跳出传统节日发展中华文化的“大手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为全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滋养,进一步提升中华人文情怀和文明素质,使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素质不断适应开放包容的世界。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不论行走多远,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好、发展好我们的文化“家底”,坚守文化本根,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与时俱进,让文化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余铭)
原标题:【最是中秋月圆时】让文化根脉与时代同频共振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