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化

北京市发布70年民生发展成就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本市发布70年民生发展成就

9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北京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专场。来自市教委、市人保局、市卫健委、市社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全面介绍北京市70年的民生发展成就。

教育: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超96%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北京市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到96%、99%以上,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52%以上,覆盖城乡的130多个学区、150多个教育集团,满足了绝大多数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期盼,北京扩优模式为全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样板。

北京目前有各级各类学校3500多所,教育人口310多万。从1949年到2018年,北京市在园幼儿从2321人增长到45.06万人,学前教育由稀缺走向普及普惠;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均不到60%发展到学有所教,2015年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由不足两万人增长到100余万人,成为全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

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大中小幼一体化培养和社会大课堂建设为统揽,涵盖课后服务、开放性科学实践、学工学农、科技艺术金银帆社团、翱翔计划等系列品牌项目的素质教育北京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在持续提高:高等教育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强化内涵式发展,34所高校、164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194个学科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占全国的27%),获国家科技三大奖的数量占全国高校获奖总数的20%以上,建设22个高精尖创新中心和99个高精尖学科,学科建设、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

就业:“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启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为3.7∶14.7∶81.6,特别是第三产业中信息软件、科学研究和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占比约23%,产值占比近40%。就业收入稳步提高,实现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2018年北京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达12.7万元,近十年年均工资增长在10%左右。

全市劳动就业从以单位就业为主,到就业与创业并重。2018年,新注册企业超过18万户,创业氛围日趋浓厚。比如设立大学生创业板,建立大学生创业“陪跑”机制,在板企业达108家,累计融资超过5.7亿元,创造一批高含金量的就业岗位。

目前,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338万人,高技能人才99.6万人,7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市将启动实施北京市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对企业职工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到2021年底,全市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3%。

期间,将围绕企业职工岗前和岗位环节开展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将开展岗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职工快速胜任新岗位,员工入职12个月内,培训时间不少于40课时的,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

同时,实施“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制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培养计划,共建专业及基地,给予企业学徒补贴。

岗位培训则是为促进在岗职工适应岗位需要,鼓励个人学技术。今年1月1日以后取得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满1年的分别按照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和3000元的标准给予个人技能提升补贴。同时,对于企业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研修培训的,给予企业研修补贴。

医疗:基层就诊人次连续28月上升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健康指标不断提高。其中,人均期望寿命由解放初期的52.8岁增长到2018年的82.2岁,婴儿死亡率由118/1000下降到2/1000,户籍孕产妇死亡率由700/10万下降到10/10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据统计,2018年,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在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21位。

一个个数据描述着首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机构从1949年的61个增至2018年的11100个,增长181倍;床位数从3001张增至12.4万张,增长40倍;卫生技术人员从4218人增加到28.2万人,增长66倍;每千人拥有医师由1人增至5人。

1992年以来,全市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992年启动以放开专家门诊、预约挂号等内容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在市属5家医院开展医改试点,开辟了全国公立医院医改的先河。2013年以医联体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分级诊疗,已建成59个综合医联体和8个专科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730家。2017年4月,统筹3700家医疗机构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规范调整435项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同步调整医保和医疗救助政策,两年来,节省医药费用超过350亿元。今年6月15日,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调整规范6621项医疗服务项目。

目前,随着全市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基层就诊人次连续28个月上升,医疗机构收入结构出现良性变化,以药养医、以耗养医在北京已不复存在。

养老:机构养老床位7年增5万张

北京市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截至2018年底,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364.8万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49.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5.4%。

市社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老年人就近养老服务需求,“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发挥作用。目前,全市已扶持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75家,建成运营192家,覆盖了全市三分之二的街道(乡镇)。2020年规划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0家,目前已建成运营755家,其中农村幸福晚年驿站260家。

从2012年至2018年,全市建成运营的养老机构数量从400家增长至526家,养老服务商达到近2万家;养老机构床位数从7.4万张增加到12.6万张,增幅70.3%。70%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建设或运营。此外,养老专项资金由2012年的5.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3.8亿元,增长165.4%。

同时,统筹整合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资助超过30亿元,32万人受益。全市新建儿童福利院5个,累计建立16个。财政资金累计投入民政领域超过700亿元,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为困难群体托底的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由2012年的月人均520元、380元统一提高到2018年的1100元,分别增长111.5%、189.5%;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由月人均740元调整到2120元,增长186.5%。

在社区服务上,全市已累计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580个,覆盖92%的城市社区;建成“社区之家”408个、社区规范化建设示范点895个;社区办公用房达标率由20%提升到100%。(记者 金可 牛伟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