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技术加持 这里环保增收两不误
这几天,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木根村的康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蔬菜基地里,农户正忙着进行拔草、松土等田间护理,番茄等各类蔬菜长势旺盛,红绿相映,一派生机。
目前,该基地已经建成投产高标准的钢结构大棚100栋,全自动有机肥发酵槽生产线5条,一期种植蔬菜面积100亩,年接纳使用养殖粪污1800多吨。
2018年以来,玉州区以扶贫公司为引领,以扶贫产业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秸秆还田和养殖排泄物分解堆肥的绿色环保技术,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将养殖粪污沤制成有机肥用于扶贫产业基地发展有机蔬菜种植,走上了“扶贫+环保”双赢路。
粪秸发酵就地利用 生产成本大大节约
在玉州区仁东镇鹤林村的稻杆示范有机肥基地,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已经发酵好的有机肥装进塑料桶中,准备分批运往位于仁东镇木根村的扶贫产业基地——玉林市康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去年11月,玉州区扶贫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收购仁东镇大鹏村的秸秆、粪水并混合搅拌,喷洒活体菌水促进发酵制成有机肥。通过消化36吨秸秆和15吨养殖粪水,仁东镇鹤林村的稻秆示范有机肥基地成功发酵出35吨有机肥。
在仁东镇木根村,康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不仅利用稻秆示范有机肥基地的有机肥,还收购周边养殖场的粪污进行堆沤发酵制成有机肥。“有机肥将销售给各种植大户,所产生的利润全部分红给各贫困户。”玉州区扶贫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锐介绍说。
通过第三方公司收集废弃物处理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秸秆焚烧及养殖业排泄物难处理的环境问题,而且使得这些秸秆及排泄物产生经济效益,深受养殖户的青睐。“这减少了我们环保设施的投入。”养殖户宁雄说。
通过引进秸秆+养殖排泄物等有机废物变腐殖质技术,玉州区在仁东镇鹤林村开展秸秆和猪粪堆肥试点,利用鹤林村扶贫产业基地500多亩种植区接纳试用,2019年全面推广堆肥试点接纳粪污40吨,利用秸秆40吨,有效减少粪污排放和防止秸秆焚烧,实现粪污和秸秆有效利用。
泡桐“吃”上有机肥 贫困户每年能分红
在玉州区大塘镇三和村扶贫产业泡桐种植基地,去年种植的200多亩泡桐也“吃”上了有机肥。
为了充分利用牲畜排泄物,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土质,为泡桐增施有机肥,玉州区印发了《玉州区关于鼓励和扶持第三方服务主体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办法的通知》,玉林市丰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城北各养殖场收集粪污,把原料猪尿加益生菌发酵成有机肥,再用吸粪车将有机肥装进基地两个容量各10吨的大塑料桶。
“一桶有机肥能喷洒约70亩的农作物,一个月就能消耗由粪污发酵而成的有机肥料40吨。”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扶贫产业基地直接收运和资源化利用粪污,实现了有机肥项目助推扶贫攻坚工作。三和村泡桐种植基地由玉州区政府指导资金投入,基地负责种植,扶贫公司负责产品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销链。
在三和村,泡桐种植可吸纳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扶贫资金,所容纳的扶贫资金按每年8%的分红比例精准支付给贫困村及贫困户。
秸秆覆盖冬种 农作物增产又增收
一茬茬金灿灿的稻谷收割下来,留下了满田秸秆。去年的冬天,玉州区很多地方的秸秆实现了覆盖冬种。
玉州区通过扶贫公司在石地村、大庞村和鹏垌村3个扶贫产业基地采取秸秆覆盖种植大蒜、马铃薯的模式,引导和带动周边农户充分利用秸秆覆盖种植大蒜、马铃薯10000多亩。
以往令人头疼的秸秆,如今有了好去处。“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既实现了土壤结构改善,增加了土壤肥力,又促进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了农业增收和改善环境两不误。”玉州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强化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玉州区探索出了一条扶贫与环境双赢的新路子。
2018年,玉州区有近3000户贫困户通过扶贫产业发展获得160元至1000元不等的分红。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