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网络

在网络和新媒体中浸染下的00后的阅读观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2-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期热播的神仙恋爱剧终结时,有一句热遍网络的台词:“时间过得张牙舞爪,光阴逃得。”不久前人们还在热衷于比较80后和90后的代际差异,一转眼,第一批00后已在今年成年,正式成为新一代青年登上历史舞台。此前媒体曾在网上对00后新的聊天语言表达方式表示,“xswl”(笑死我了)、“dbq”(对不起)、“pyq”(朋友圈)等00后的拼音简写,让不少人感慨,新新人类不断更迭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让老同志和新一代之间更难互相理解。此刻正值9月开学季,首批00后大学生正涌入校园,同样在书本教育中成长起来,但又从小在网络和新媒体中浸染长大的新一代,他们的阅读观和阅读兴趣,会是什么样呢?

  本期青阅读选取了6位有阅读习惯的00后大学新生,就阅读话题进行了同题采访,他们中有来自大都市的孩子,也有偏远地区的学生,有的是文科生,有的是理科生,但毫无疑问都是00后精英学生。阅读这件事,在他们的描述中,虽然有时对男孩子来说会是“她”,在女孩子的视野里则是“他”,但依然是我们熟悉的阅读应有的样子。个体的案例或许不足以体现和概括整个00后的阅读生活,然而,看看这些新新人类的阅读观,你还会为“mdzz”代表着什么而忧虑吗?

  孙修柯:我认为还是分为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吧。功利性的阅读是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但其意义价值只限于知识本身,如对知识的渴求和吸收知识的满足感,将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动力。一旦将功利性延伸到其他方面,便会削弱甚至是阅读的价值。比方说,很多人最初阅读的目的是通过这“黄金屋”来为自己增添几分书卷气,或是在他人面前的谈资,这样虽有其积极意义,但总显得有些刻意而为之,无法全神地投入到书中的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我的一位密友,很多时候当我捧起书本的时候都会应上一声:“哟,这我读过。”我惊讶于他阅读量的同时也不禁好奇:“要不咱们来讨论一下?”得到的回答也往往是“写得挺有意思的”或“读着真无聊,看不懂”这样的回答。仿佛在阅读的过程中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观察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该如何表现和思考,这样不仅用力过猛,长此以往也难觅乐趣。我喜欢“沉浸式阅读”,但是我也承认我们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小说在我看来应该是“书中之王”,好的小说很善于营造类似的氛围。王小波先生也说过“只喜欢看杂文、看评论、看简介的人,是不会懂得任何一种艺术的”。阅读方式当然多种多样,尤其是这个时代,只是我觉得人们读得越来越快了,我不大清楚这种快到底是人们阅读能力的进步还是注意力的缺失。总之阅读碎片化也是一件不可避免又令人忧虑的事情。

  强珍:我觉得阅读不仅仅是获得上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寻找的支柱和心灵的栖息地,并把它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我很喜欢纸质阅读,很喜欢抚摸书页的瞬间。但是作为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有时候遇到比较贵的书籍会选择,但觉得很缺少那种感觉和情调。

  我觉得阅读不是仅限于书。生活、经验、人生等都是需要我们慢慢阅读,慢慢体会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喜欢阅读一个人的人生和他的故事,从他们的身上我能读出很多滋味、很多,他们是“活的书”,你永远猜不到结局。同时,我也喜欢阅读建筑,喜欢触碰历经百年的建筑,在那些碎片里我读出历史的痕迹和温度……

  星之内海的观察者:阅读是你自发性的行为而不是性的义务。看自己喜欢看的就叫阅读。

  木鱼:阅读是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是生活的一部分。阅读于我而言并不需要目的,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会产生价值,但这也并非出于功利。在这个追求物质高速发展的时代,在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时,年轻一代却往往会有世界匮乏和认知缺失的问题,这也使得阅读变得更加重要。

  雷秀秀:好读书不求甚解,不要很功利地阅读,并不非要从某一本书得到什么,阅读给人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孙修柯:我觉得我们接触的阅读种类和数量肯定会增多,但是最终还是倾向于每个人特定的领域。每个人都很难从自己熟悉的世界抽离,转向其他的领域或方式吧,除非是学习工作要求。不过现代社会倒是在压力之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通识书单,各种名人荐书、网课听书……因为接触得少,我无意评价好坏,但我还是认为自己要时刻反思吸收了多少,能提炼精华甚至教给别人吗?

  星之内海的观察者:就本人而言,我家上几代人压根就不看书……完全没法对比……而且每个人的阅读观都不一样,一个人的阅读观没有办法代表整体,很难比较。

  木鱼:在阅读观上,我觉得00后阅读更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多样的生活,他们更具有活力,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脑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对现实世界的独到的反思。

  雷秀秀:和前几代人的区别我认为是时代造成的。爆炸式的信息被提供,00后大多没有筛选能力,我也没有,所以我不用微博和抖音,里面碎片化、无用的信息太多。

  孙修柯:处于平时经常想着她但是又经常不去接近她然后后悔疏离她的循环状态。不过对我这样一个兴趣不多的人来说,阅读还是很重要的,因为选择少了。总之对阅读会珍惜,比上课打游戏什么的还是好玩嘛,虽然这就了我在这两个方面真的很渣。

  雷秀秀:阅读于我而言是享受,但这种享受与完全的不过脑子的娱乐相比不具竞争力。在选择中它不会是第一,但一定会是第二。

  孙修柯:如果手机阅读也算的话那我大部分时间都挺想的。不过我也渐渐染上了“速读短篇”的坏毛病。我想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的时候愿意看书,躁动的时候就没有想法了。当然也不一定,毕竟书也分种类嘛,精彩的小说、充满荷尔蒙的诗歌什么的可能反而要躁着看。

  强珍:闲下来时喜欢看书,一旦遇到对胃口的书,公交车上都在看。阅读可能是我最信赖的朋友,遇到难题喜欢找他,遇到伤心事也喜欢找他……在阅读的时候你会明白还有人比你更惨,你的痛苦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没必要无病呻吟。还可能会明白那些人跟你有一样的经历,从他们身上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但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拓宽了我的眼界,改变了我的格局。他让我改掉了狭隘和,遇到与主流价值观相冲突的事物,我会选择包容和理解,并对那些给予帮助。他还让我懂得不要斤斤计较,让自己变得大度和宽容,因此我也活得更快乐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和。他还让我懂得一个人的成就不是财富,而是对人类命运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并且,对于自身而言最大的财富也不是什么,而是你头脑里的东西。

  星之内海的观察者:家里有没读完的新书和有想重看的旧书的时候。阅读带给我的,是对于过去的了解,对于现在的思考,对于未来的期待。

  林小涵:只要逛书店就会很想读书,此外应该是在放松的时候吧。阅读带来的是海量信息和美的体验及个人思考的机会。

  木鱼:可能没有最想读的时候。只是成为习惯后,不同时候读的书不同。求知时读书解惑,无聊时看看小说。阅读很多的时候起到带领我走出的作用,它让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灿烂的星辰,它让我在年轻之时就已经感受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在看到世界本质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作为人的与品质。

  雷秀秀:、心烦意乱、烦躁、有问题难以解答的时候。阅读能让我静心、思考,并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选择特定的图书来寻找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还行不了万里的时候至少能去试着读万卷书。人只有一辈子,去看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一辈子,我能理解更多东西,更有同理心,发现生活实在妙不可言。平凡庸碌挣扎,很多时候也影响着我的人生和选择。

  孙修柯:我喜欢看小说,但是有时候对较长的景物描写、自然描写有一种感。《瓦尔登湖》令人有些,个人比较喜欢对话多的那种小说。社科类也比较喜欢,毕竟是以后要学的本行,当然中间穿插着很多学术名词有时候也让人云里雾里的。而且看社科书感觉很忌讳“半瓶水”式的阅读体验,大概懂一部分就随时指点江山长篇大论的那种,挺不好的,当前网络世界感觉就有很多人是这样,这是令人和反思的现象。当然和网络文章我看得挺多的,毕竟读起来很快,就有感觉了。这么一想自己吃饭也挺快的,请大家多我,虽然不一定会改。对我来说,阅读还是挺讲求的,宁愿跑到图书馆去。可能在闹的也能看,但会受影响。

  强珍:我喜欢读经典小说,浏览微信文章,喜欢实体书。喜欢在舒适的下看,但遇到很喜欢的书时无法自拔,到哪里看都行。在地铁公交上、睡觉前喜欢看书。

  星之内海的观察者:除网络小说外的多数类型小说及历史书。看书全都是实体书,相当喜欢实体书。用过kindle,不过没几天就不想用了。对于时间和基本上没有要求,但是极其厌恶在书读完之前停下或者被人打断,喜欢一口气读完,不管书有多长。

  林小涵:阅读类型随年龄增长也在变化,小说散文杂记应该是比较主流的。在出行的时候喜欢带,读流行小说的时候也更方便,但经典之作及艺术类书籍是更偏向看纸质书的。听书不是很接受,个人对声音要求比较高,朗读人的感情处理会影响个人欣赏。真正需要精读的书是要求的,但流行小说无所谓。

  木鱼:我比较喜欢看文学类,比如小说和诗歌,在阅读的时候画下喜欢的句子,做到电子笔记上。可能未来因为专业的关系,社会学的专著会占去个人阅读的很大比例。在网上经常会看关注的号文章和知乎上感兴趣的问题。比较喜欢实体书,在阅读的时候比较在意,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阅读。

  雷秀秀:不在乎时间和,在哪儿都能看。其实更喜欢纸质阅读,但书越来越贵,除了感觉上差点,价格方便度上完胜。更倾向看人物传记、非虚构类文学作品。

  普遍的观点认为,和过去相比,网络及新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进行纸本阅读、深度阅读、系统性的阅读,甚至难以用整块的时间进行阅读,娱乐和消费主导了人们的阅读趣味,带来的后果不容乐观。你会有这样的忧虑吗?你认为未来的阅读生活会是怎样的?

  孙修柯:我挺忧虑的,另一方面自己也有这种问题。所以说阅读也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刻意去锻炼,当然阅读这个行为本身不需要刻意。工作学习中的阅读我觉得也是挺好的,只是仍然要记住出于兴趣才是一件恒久的好事。未来会是怎样呢?我也不知道,但我希望有一个大趋势,每个人都有思考的空间,又不会急于抱团或者站队,能更包容一些地面对生活和世界,不。能更快乐一些吧,在科技与步调不一致的大背景下,在功利与理想纠缠斗争的尘,求知是一件负重前行但是又收获喜乐的事。希望能沿着王国维所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一步一步向前走。

  强珍:我觉得新媒体时代对阅读确实会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让人们的思想形成惰性,喜欢直接接受其他人的结论而不假思索。经济的发达让人们很少拥有整块时间,因而只能用零碎时间来进行快阅读,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阅读在未来会不容乐观。时代的发展中教育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同学们的审美力和辨别书籍好坏的眼力,阅读只会变得更好,更方便。电子产品的出现给阅读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我们可以阅读书籍,并能让不太富裕的人也能得到的补给。并且,随着经济的发达,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低端生产力逐渐由机器代替,虽然会造成暂时的问题,但在未来会带来很多的便利,人们能把时间从简单劳动上抽出来,用这些时间来更好地发展自己,阅读自己。

  我觉得未来阅读不会变得那么糟糕,毕竟经济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准,一个国民素质低下的国家必然不是发达国家。有了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阅读在未来会有无限的可能和机遇。可能在未来的每个角落,都有书架,都有移动书城,也还有卖纸质书的摊子……

  星之内海的观察者:不会忧虑,也只是为那些不懂得花时间认真阅读的人感到惋惜。未来那些会认真阅读的人也许会成为少数派,但绝不会消失。

  林小涵:对于上述现象,个人觉得是客观存在的。但信息时代初期的信息爆炸和娱乐大众化也许是现代启蒙的一部分,所以个人认为此时大众选择的浅阅读、断点阅读有较大时代因素。同时,我相信这是暂时的潮流,随着国民素质提高,科技的不断成熟,人类的阅读质量会进一步提高,对世界信息的筛选会更有效率和价值,对个人兴趣会有更多尊重、包容。

  木鱼:有这样的忧虑,这样很难培养思考的习惯,而且个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局限,我们每日所看到的只是我们想要看到的,这不利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我希望未来人类的阅读生活会更加多样。

  雷秀秀:这个问题太大了。我没有这个忧虑,或者说我并没有去关注在意未来人类的阅读,水准还不够,还要。倘若不提供解决方式,不思考不,也许我们会是那“垮掉的一代”,身边很多朋友还有家里的小朋友很多时间都用来刷抖音,没什么意义。但其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过法,随着时代发展很多东西是只能缓解而不可逆的,就像越来越尖端的科技,越来越低的生育率。我们要规律同时利用它,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