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网络

沐廉政清风 包拯家乡人古端州探寻包公足迹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8-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网肇庆8月24日电 题:沐廉政清风 包拯家乡人古端州探寻包公足迹

  作者 索有为 董柴玲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在广东省肇庆市包公文化园包公祠入口处,包拯唯一传世诗作《书端州郡斋壁》刻于石壁上,向游客展现包公的立身之本。

  为纪念包公诞辰1020周年,“我从包公家乡来”活动大型融媒体采访团22至24日在肇庆包公文化园、包公井等地探寻包拯留下的足迹。此次活动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肥市委宣传部、肥东县委主办,新安晚报社、肥东县委宣传部承办。

  肇庆(古称端州)是宋代名臣包拯在岭南任职之地。千百年来,包拯铁面无私、勤政为民的形象深入人心。

  “包拯扬名于开封,但青天之名始于端州。”肇庆市博物馆原馆长冯咏浩告诉记者,1040年,包拯任端州知州,他虽然只在端州做过三年官,任内为端州百姓挖井除疾、排沥垦荒,并建仓修驿、兴学教化等,端州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称包拯为“包青天”。

“我从包公家乡来”采访团参观包公文化园展馆 董柴玲 摄“我从包公家乡来”采访团参观包公文化园展馆 董柴玲 摄

  2015年5月,肇庆包公文化园在原包公祠的基础上完成扩建并开放,成为国内最全面展示包公文化的廉政教育基地。肇庆包公文化园占地面积66000余平方米,由包公祠、清心园、文化广场、仿古文化街和沿江景观平台五部分组成。园区设计蓝图在参照宋《营造法式》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建筑技术,结合岭南园林风格而绘就,带有鲜明的宋代特色。

  肇庆包公文化园建成后被授予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成为人们了解包公文化的去处之一。园内讲解员称,包公爱菊,后人认为菊象征着包公的清正廉明,因此人们常携菊花到祠堂缅怀包公。

  肇庆包公文化园共展出实物1400多件(套),其中包括包拯使用过的端砚。

  据讲解员介绍,端砚作为端州特产,与包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包公掷砚成洲”的传说。据说包拯从端州离任时,不肯收下百姓赠送的砚石,将其投入水中后,因此形成位于肇庆西江中的砚洲岛。

  文史专家李护暖表示,关于包公的故事或载于史书,或流传民间,其中不少传说赋予包拯超凡的力量。传说大多源于人们对包公的信仰,目的是反映包公的政治清廉作风。“包拯的所作作为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拜。”李护暖说。

开凿于北宋庆历年间的包公井 董柴玲 摄开凿于北宋庆历年间的包公井 董柴玲 摄

  在肇庆市端州区龙顶岗,保存着一口古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