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

审计人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3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低矮的土坯墙、漏雨的破房顶……几年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村民李丽(化名)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那时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住上一间不漏风不漏雨不沾泥的房子”。

  2018年3月,李丽的“安居梦”成了真。得益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李丽和来自周边11个乡镇的1720户7210人搬迁到了政府新建的江口坝社区里,住上了小阁楼。“搬出穷窝窝”的她对未来生活有了更多盼头。

  近些年,瓮安县在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取得了新成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4.5%下降到2017年的1.22%。去年7月,瓮安县接受了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摘去了贫困县的“帽子”。“摘帽”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稳住这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

  在贵州省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审计人助力的身影。“比如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看能否‘搬得出’,还要看是否‘稳得住’,更要看搬迁群众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审计署昆明特派办的审计人员介绍。

  在瓮安县异地搬迁审计过程中,昆明办审计人员通过广泛询问搬迁户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否落实,了解贫困户的顾虑和困难;通过对搬迁户就业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全盘掌握搬迁户的就业情况;针对少数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的对象未落实就业等问题,提出与当地的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落实搬迁户就业与技能培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改善搬迁户社区的生活条件;与基层审计机关密切合作,开展审计业务指导,共同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整改,让“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

  一些搬迁户刚到江口坝社区时,待业在家。“一下子搬过来,手头也没什么事,有点闲得慌。”有些搬迁户就向审计人员反映,希望社区能有一些“打工的地方”。昆明办审计人员汇总核实了意见,向当地主管部门反映。几个月后,结合社区实际,当地政府在社区引入了一家主要生产椅子、茶几、吊篮等手工编织品的企业。

  “我原来是在外地打工做藤椅,现在公司就在家门口,当然要回来呀。”李丽听说社区引入公司的消息,就联系了社区的负责人。“在这里我是师傅,手下还带着徒弟,收入也比以前多了不少,现在社区里有将近20人都在这里工作。”李丽说。

  除此之外,为了让搬迁户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江口坝社区自去年年底还开展了“百企帮百村”活动,成立“创业就业指导办公室”,重点与园区25家规模以上企业签订就业帮扶协议;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教给搬迁户家政服务、电焊、电工、开挖掘机等职业技能。

  受益于此,永和镇后坝村村民陈开发一家的收入足足增长了5.7倍。搬迁前,陈开发一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玉米,年收入仅有1万余元。搬迁后,通过社区推荐就业,陈开发进入了某企业工作,月薪4000余元;妻子也在附近的鞋厂工作,月入2500元左右。

  为了解决搬迁户的“吃菜难”问题,江口坝社区根据审计建议,在社区内开辟“微田园”386块,共计11.6亩,让搬迁群众“有地可耕”。

  目前国家易地搬迁政策已在当地落地,审计人员依旧持续跟踪具体落实情况和进展。

  校媒记者 王军利 韩可欣 吉迅锌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