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样才能让产销“两头甜”
一纸订单这头连小农户,那头连着企业,让订单农业更有生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经营体系,提升农业主体的履约能力。
签不签订单,心情大不一样。这是日前在某“南菜北运”基地县采访的深切感受。正逢辣椒上市,今年不少菜农抱怨价格“过山车”,损失不少。而大户老吴种了200多亩辣椒,却不急不慌。为啥?老吴年初就和龙头企业签了合同,人家要啥就种啥,保底价收购,图个踏实,不用再担心市场波动。
为啥许多菜农没签订单?仔细了解才知道,当地的辣椒小有名气,一直颇受市场欢迎。往年大部分村民手里都有订单,但去年受天气影响,产量锐减,价格一直涨,不少商贩来抢货,你加一毛,他加两毛,市场价远远高于订单价。农民想加点价,可签了订单的企业不乐意,不少农民和企业不欢而散。
事实上,履约难一直是制约订单农业发展的问题。企业担心农民不守信用,订好的产品收不上。农民对订单也有不少意见,正如村民们抱怨:“市场价格高了,为啥不能上浮一点?”“质量怎么样都是企业说了算,压一两毛钱是常事。”“产量大时,找个借口就拒收了。”……说到底,还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一家一户与龙头企业打交道,往往处于弱势,一旦订单有闪失,企业会有损失,农民也会很受伤。
一纸订单,这头连着小农户,那头连着企业。对于农民来说,产销挂钩、再抓生产,能避免种植盲目跟风。对于企业而言,稳定货源、降低成本,才能保障经营利润。当前,全国已有1亿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签约农户经营收入超过未签约农户50%以上。这种契约化、合同化的模式适应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脱节问题。当下,需要完善订单农业的长效保障机制,真正实现产销“两头甜”。
让订单农业更有生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经营体系。从农业产业链看,龙头企业和小农户之间,如果缺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往往难衔接顺畅。一个种植基地负责人坦言,直接面对千家万户,谈合同、算细账,对企业来说基本办不到。而一家一户面对企业,市场议价方面也力不从心。因此,还是需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轨道中,带着小农户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共同经受风浪的考验,让农民收益更稳、干劲更足。
提升订单履约质量,规则“订得细”不可缺位。一位农业专家说起过这样一个细节:以前农民的订单,往往用“一筐”“一把”等单位,后来变成“斤”,不仅细分类别、品种、规格,还精细到色泽、气味、质感、水分等,一个香菇能分出七八等,按质定价。订单变化的背后,说明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对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小农户如何适应市场变化,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服务。技术跟不上,就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让新技术尽快落地;合同履约有担心,就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明确责任,避免压级压价;对风险有顾虑,鼓励支持上农业保险……一句话,就是保障双方平等受益,让农民分享更多市场红利。
只有让一张张订单落到实处,辛苦一年的农民才能尽享丰收的喜悦。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4日 18 版)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