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作文热门话题范文立意指导:个人品德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请从“六大素养”中选择两或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高中学生更应重视更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联系实际,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中学生是朝气蓬勃的初生朝阳,承载着民族未来的希冀;中学生是抽芽扎根的新生乔木,寄托着支撑国家命运的期望。为促进学生发展,国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其中我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的素养是“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当代中学生应当勇担重任,实践创新,争做栋梁。
勇担责任,实践创新,谱写人生价值的华丽篇章。中学生站在人生起点,漫漫长途上,有未知待探索,有格局待开拓,有奇迹待创造。一炉精彩和一生意义都需以“担当”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实践创新。君不见,百年之前的离乱神舟之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万千志士,高唱“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曲,心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志,勇担报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责任,生者扬其名,死者得其所,实现了生为中国人最崇高的价值。可现今,当代中学生甚至广大青年被贴上“佛系”的标签,逃避责任,得过且过的风气潜滋暗长,长此以往,必将栋梁之木蛀蚀一空,怎能不让人担忧?怎能不强调“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因此,当代中学生虽活在和平年代,勇担责任、实践创新的素养亦不可少,唯此方可任的栋梁之才。
勇担责任,实践创新,注入社会风气的清露净流。当代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更是未来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进取担当的思想是社会欣欣向荣催化剂。责任感之于社会,有如灯塔之于航船,北斗之于行者,亦有如沃土之于草木,阳光之于,引其风潮,促其成长。“云山苍苍,江水洪洪,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的,身为师者的担当在社会上荡起“责任”的;“知识没有国界,但国家需要知识”,是南仁东教授忠于科技的,身为学者的爱国情怀在社会上掀起“”的巨浪。在当下“丧文化”日渐腐蚀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学生心灵的严峻形势下,强调当代中学生“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披上心灵铠甲,也为社会拨去思想雾霭,现朗朗。
勇担责任,实践创新,创造国家振兴的夺目辉煌。梁启超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学生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是背负“中国梦”圆的一代,中学生勇担责任,实践创新,方可托举起国家以辉煌之光。从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毅然回国担起中国迈入科技强国的责任,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科技创举中,从海归高材生秦玥飞无悔扎根荒野农村担起中国脱贫攻坚的责任,带领一条又一条贫困村求富的励志故事里,我们目睹“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灼灼光华,勇担责任于国家的重大意义,因此,当代中学生勇担责任,实践创新,于国非凡。
勇担重任,实践创新,争做栋梁。适应着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需要,响应着当今时代最迫切的。“受光于天下照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中学生们,请肩上的重担,实践创新,开拓宏大的格局吧!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侧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联系三个背景: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二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的迫切需要。侧重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课程落实核心素养。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侧重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学生作文最好大题小做,以小见大,从身边入手,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文体不限,可叙事,可,也可文学创作,立意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语言注重具体形象和文采。
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宣传栏中,有以下三则关于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事迹。
1、2016年5月18日,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后,义无反顿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被烧成了“炭人”,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口五六十米的距离,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不幸去世。
2、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一生奉献国家航天事业,作为航天航空负责人之一,开创了中国多项第一,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
3、1980年,时年十九岁的江西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反对,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她在山村坚守36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理解出发,比较上述三人的事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人生的道上,会有诚信、机敏、、荣誉、才华、美貌……如果要你选择一样,你会选择什么?我选择诚信。诚信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诚信比机敏更重要,因为想让步伐更加矫健,最好的方法就是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而不是投机取巧;诚信比更重要,因为想让花朵开的更芬芳,最好的方法就是辛勤培植,而不是让花朵满是铜臭;诚信比荣誉更重要,因为想让灯泡永远闪光,最好的方法是定期擦亮它,而不是只顾着炫耀它有多少闪亮,而不去改良它……
今天我读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喜马拉雅山上的一个景点本没人涉足,后因为一位少年的诚信,使许多人来此观光。那是因为有一天,一位摄影记者给这位少年很多很多钱让他去帮买啤酒,三天后他也没有回来,就在大家都认为他再也不会回来的时候,这个少年出人意料地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这座山上没买到又跑到另一座山耽误了时间。读了这个故事我对这个少年肃然起敬,思绪万千。
我们的生活中永远离不开诚信,诚信就在我们周围。记得我上一年级时,妈妈带我乘公交车,上车前妈妈也给我一枚硬币,让我记得自己投币,上车后我发现和我一起上车的两个比我大的小朋友没有投币,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告诉我,你的身高已经达到投币标准了,就应该自觉投币,不管别人怎么做,我们都要做一个诚信于自己的人。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诚信,我们的生活会多完美啊。从那里起,我就明白了诚信的重要,自己也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只要一直做到诚信,我就会因此而美丽。并且我要将诚信的种子给身边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美丽天长地久。
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人生最宝贵的、不能替代的财富。所以,人生的道上,我选择诚信。
解析:首先,构思时可以先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主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意义。其次,看三则事迹的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中的哪些主题(第一则友善、第二则爱国、敬业,第三则敬业,暗含爱国、友善)。再次,明确任务驱动的其它要求,如“从自己……的理解出发”要求结合自己的认识;“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议论,明确个人见解;“比较”要求三则事迹都谈到,但可综合两则或三则,也可侧重一则。参考立意:
(1)从第一则事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来谈,也可结合第三则事迹。
(2)从第二则事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来谈,也可结合第三则事迹。
(3)从第三则事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来谈,也可结合第二则事迹。
(4)综合三则事迹来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侧的内涵和意义。
点睛: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听老师《沁园春.长沙》,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和胸怀;听鲍国安先生朗诵《赤壁赋》,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和豪迈;听同学们探讨《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感受到了青年的热血和。聆听老师声情并茂的,欣赏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诵,我们提高了审美情趣,增长了欣赏水平,语文素养在倾听中慢慢提升。
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再次,“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最大。我们对《荷塘月色》进行品味和鉴赏,感受语言之美;我们对《拿来主义》进行思考和,感受思辨之强;我们对《的边疆》进行阅读和理解,感受着自然之神秘。通过这些优秀篇章的赏读,我们全面提高了语言鉴赏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
最后,“写”是语言表达运用的重要方式,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的思考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没有“写”,语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提升。我们写作《难忘的瞬间》,表达生活的;我们写作《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自然的美景;我们写作《我心中的孔子》,赞美先贤的智慧。写作完成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当然,除了课堂有效教学之外.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对提升语文素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生活处处有语文,它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的脑里,甚至在我们的甜蜜的睡梦里。学好语文是我们做好一名中国人的基础,我爱我的国家,我更爱语文。
没有哪一个人说他真的懂语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语文的真谛。语文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所谓的灵魂应该是空灵而且动人的,假若这个灵魂死气沉沉,那么这个国家也会。国家的综合实力中不能缺少语文,个人的自身素质里不能缺少语文。语文是国家的基础,是人民的。我们不能死学语文,语文是比数学还难的一门学科,它在于日积月累,所以在上课时,我们必须,因为稍不留神,就与下文无法,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生要自主挖掘书中真诗,参考书,资料书,能不要就不要,因为它们只会干扰我们的思维,我们要跳出大脑里的,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语文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认知,所以课堂就应该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质疑。
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我们要善于发现。你会瞧见:水滴石穿是语文,时间流逝是语文,团结拼搏是语文,到处都不缺乏语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努力的学习,认真刻苦,这样才有美好的未来。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语文之上,学不懂语文,你读题肯定读不懂,学不好学问,你做题肯定不理解,每门学科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永远都是佼佼者。
我希望有一天,别人问我,你是哪里的人,我会骄傲地说:中国人!别人问我,你的祖国有什么让你骄傲的,我坚定地说:语文!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更注重“鞭打快牛”,追求好上加好,容易忽视“鞭打慢牛”,促使迎头赶上。对待优者,过于苛刻,对于差者,过于宽容。实际上,优者,更需要宽容。
俗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健康的社会评价心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公平、社会的基本保障之一。对于个体而言,关系到个人前途命运;对于单位和组织而言,关系群体的发展,对于国家而言,关乎国运兴衰。
今天的中国,升腾着伟大的梦想。这需要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敢于担责,勇于创造的“能臣”和“”来支撑。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区域发展的带动者,无疑是助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牛”,对于他们,应该给予更加科学社会评价和激励,以激发和带动全社会、多领域更多的人,想事干事、创新创造,让中国加速向梦想航行。
对于混在一些重要领域、行业和单位的庸官、懒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其力、、不担责,所形成的庸政、懒政,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甚至,超过一些有为但有过的官员。这里指的是谁,你们自己清楚,请自觉对号入座。对于这样“慢牛”“懒牛“害牛”,决不能仅仅因为一些浮闪的成绩而给予过高评价,而应该看成绩背后的本质和基础,务实评价,严加处置。
环视中国社会发展,30多年来,经济持续增速发展,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在全球范围,依然保持相对较高增速发展。国际国内一些就因此看衰中国经济,对中国给予不客观的评价。在中国、、民生、环保等事北不断进步中,国际国内一些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对于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等方面改善,却大加赞美。这无疑也是一种不科学的认知。
作为领导者,当我们“鞭打快牛”时,更应该关注更多的“慢牛”,适当的时候,也应该几下;作为的关注者,当我们从“鸡蛋里挑骨头”看待优秀者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后进者那里,给予必要审视;作为社会的一,当我们学会用宽容的心理,容纳“快牛”之“慢”,我们就更懂得如何让“慢牛”变“快”。
庄子言:“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语文素养的提升又何尝不是如此?知识,其实不是越多越好。生活实践,尤为重要。没有行千里的涉水跋山,何来处事之满腹经纶?没有细味生活的墨雅书香,又怎会有力透纸背的深思熟虑?
诚然,课堂的有效教学与课外的大量阅读,对于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可忽视,前者有助于我们掌握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而后者则是使我们畅游文学世界,体味另一番别致风情,对个人的思想提高尤为重要。然而,较于上述两种方式,生活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海裳无花,二恨鲋鱼多刺,第三恨不记得了,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下意识想到了第三恨当是语文没有了生活的墨雅书香吧!
味生活的墨雅书香,可以静赏风花雪月,是以明境清心。朱熹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这源头活水便是生活这本大书吧!语文素养在我们味秋叶瑟瑟飞舞赏春蜂嗡嗡鸣叫之时不自觉得以感染并被提升。
味生活墨雅书香,可以味人情冷暖,品爱与苍凉。是谁在沙洲之中“拣尽寒枝不肯柄”?是谁在赤壁之岸高歌大江东去?苏轼味出了人情冷暖,于黄州种地酿酒,纵酒东坡醒复醉,若是没有这世态的阴晴冷暖的浸染,东坡怎能以其一词一句震撼一个个心灵?
味生活墨雅书香,成一曲千古绝唱,氳一缕情长!他过着“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立”的生活却仍然道出“堂前扑奉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他对生活的体味,对民生的恤悯终成其“诗圣”美称。若是没有对“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的深刻咀嚼,何来“吾庐独破”的豪情?何来千古间那一瞬温暖的星光历史的暗夜?
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尽管益处颇多,却不免如鹪鹩巢林所占一枝鼹鼠饮河所为一腹的短浅,而生活的体味、实践才能真正提升一个人真正的语文素养,使人明人生之境,味人情冷暖,品爱与苍凉,终成一幅冲天大气象。
林清玄有言,以欢乐心过生活,以平常心味情愫,以弱软心除挂碍。希望在生活的杨游中,我们能够获得如雄鹰斗的辽远,而不是鹪鹩占一枝的短浅,因为生活的墨雅书香,就在那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精深。充足的文化知识可以提升个人品德素质、丰富自身内涵。我们中学生担负着将中华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的重任。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课外生活实践来提升语文素养。在我看来,课外大量阅读尤为重要。
首先,课堂积极思维、学习知识是我们每个中学生所必需的,我们都应该做到。然而,课堂学习仅仅是局限在老师讲授内容的学习,并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我们需要的是更大的知识海洋。课外生活实践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提升语文能力的运用,但是进行社会实践需要大量的时间,中学生的我们需要每天上学,仅依靠短短的假期来进行实践很难使语文素养得到很大提升,周末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课外的大量阅读对于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便显得十分重要。茶余饭后、课间休息,捧起一本书来看,咀嚼书本上文字的墨香,更是不失为一件美事。
书是我们灵魂的洗涤,书是我们人生的启迪,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帮我们树立自己的梦想,书能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品味语文的芳香。读书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读书能让我们在虚浮的社会上洗尽铅华却仍能回归本真,找到自己,并对最初的梦想坚定不移。
杨绛先生说:“可以一日不吃喝,不可一日不读书。”这位一百〇五岁高龄的老人,在逝世之前仍在读书,她用生命诠释了读书的重要并一直在引导我们学生重视读书。读了杨绛先生的书,我知道了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的三口之家也并非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实际上却是充满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我了解到了亲情用文字表述起来可以那么柔那么美。杨绛先生的文字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溫暖与,也正是这份温暖与陪伴我走过了多年的语文学习的时光。
然而,当今社会的文学作品虚浮之风盛行,我们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应该仔细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人说:“八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就像一颗苹果,有着光亮的外壳,饱满的果肉,还有一颗有核的心;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就好比一颗洋葱,没有光亮的外壳和饱满的果肉,剥开还会使人泪流满面;如今的文学作品正如一只青椒,有着光亮的外壳,没有饱满的果肉,还有多颗心。”没错,如今的市场上的文学作品着浮华,这类书只会让我们脱离现实而,除了心理上所谓的满足什么也不能带给我们。
我们应该在课堂有效教学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阅读,并去粗存精,必定会在未来的中国大地上,吹去一阵清风。
有人说,语文即语言与文学。然而在我心中,“语文”不是如此抽象机械的定义,“语文”两个字于舌尖徘徊,流淌出的是: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何谓语文素养?我也认为不只是简单的断字识文、吟诗作对,更是一场弥补、慰藉心灵、洗礼灵魂的盛宴。
自古以来,无数人醉倒在语文的盛宴之中,在语文美妙的天地里寻索。我曾经在这里看见先秦的繁星,看见墨子和孔子的;看见汉宫的皓月和艳若桃花的折扇,看见王昭君和李香君的香魂;看见高山流水的音符和琵琶的铮铮回响,看见俞伯牙和琵琶女的愁思如何拥享这场盛宴,让自己在大快朵颐之时唇齿留香,提升素养,我有自己的回答。
翻开语文书,我们能感鲁迅反讽的犀利,柳永细处着笔的用心,苏轼广旷豪壮的视角……一册语文书就是一部“宝典”,你能从单元导读中学会提纲挈领,明白学习方向;你能从作者表达中受到思想启迪,感受到人格魅力;你能从文中积累到优美的词句,学到恰当的技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读《红楼梦》,而没接受过课堂有效教学的人只看到王熙凤的刻薄,受过教师点拨的人则能从王熙凤身上读出她刻薄背后掩着的自卑、不安和虚假。从孔子开私塾到今日之学校,从未忽视课堂。课堂有效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石,不应遭受质疑。抛弃课堂而大谈他,语文素养无异于空中楼阁。
课堂是语文盛宴的必要部分,但你只能将它视作小巧的甜点。它能为你带来各种各样的美味,增添你语文学习的乐趣,扎实你语文素养的基础。但只有课堂是不够的,正如只吃册点营养不足一样,功夫还要下在课外。
轻薄的书页翻过,喂大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格局。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平庸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简单得铿锵有力。苏轼饱读诗书,更被宋神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一场乌台诗案把他从九重天的朝廷贬到荒凉的黄州。他的不只是恶劣的、的排挤,还有心灵的。是什么让他支撑下来?我想应该是他在书海中历练出来的胸怀。苏东坡能于逆境中留下诸多旷达乐观的诗文,终成文学大家,与他广泛阅读积累的广博学识,和从中汲取儒道佛三家思想精髓而形成超然物外的,是密不可分的。俗语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诸葛孔明居于一隅,却知天下,料事如神,这应该也是他博览群书的自然结果。在浩浩史书中,他明白了古今更迭的规律,推演出现实的变迁。在书籍构建的世界中,孔明是一个冷静的智者,静览古今兴亡变迁,闲看风云变幻。于是《出师》一表千古扬名,三分天下功勋卓著。同样,作为中学生,只有大量课外阅读,方能厚积薄发。课外大量阅读,能炼出的人格胸怀,烹出丰盛的文化大餐。课堂所学当然有限,广览多读方能弥补课堂不足。让自己在博览群书中,开阔视野,增加积累,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在我看来,课外阅读才是语文盛宴的主菜。语文素养的高低差异,与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精选好书,潜心研读,就能烹出满汉全席。
课外除了大量阅读,还需要学用结合,向生活这部无字书学语文,语文素养才能更加完善而厚实,语文盛宴才具有绵久的味道。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试想,李白自川蜀出,这才看见奔流的江海、巍峨的高山和熹微的晨光。遍走祖国大好河山,孕育出了他的浪漫情思和向上胸襟。李白怀揣一份豪情,一份志气,京城世界,社会生活,在虚虚实实、起起落落中,成就了他的思想和性格。可以说,无游历祖国山河的社会实践,则无诗仙李白及李白的浪漫诗篇。脚下的足迹给他飞扬的文采,生活和实践是他的摇篮,文学是他的安魂曲。有人说,真正的学习是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语文学习也一样,必须在生活实践中去检验,去丰富,去完善,去提升。学习、积累,是为了运用、创造。语文学习要社会,用于生活。这样,你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得到充实,得到。在生活实践运用语文,是更深入的学习。社会实践犹如这场盛宴中的美味烈酒,使宴会更醇香绵久。
语文魅力无限,语文学习无处不在。看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让人想到又一度春秋已过,又一段韶华已逝;看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蝉鸣”,让人想到夏夜蝉鸣,闻到空气中的稻叶清香;看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让人想到飞絮满天,芳草萋萋,于缥缈中感受人生的真谛……让我们尽情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拥享这场盛宴,细品精巧的点心,畅享满汉全席,啜饮甘醇美酒。
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等六大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③人文底蕴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④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丢掉了人文,就会失去未来。(《中国社会科学报》)
⑤科学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中国社会科学报》)
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何等素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读了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写作提示]材料中的六句话①②谈教育的本质,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发展核心素养,都强调国民应具有的品格;③④谈人文素养方面,从正反角度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⑤⑥重点强调科学的本质与意义。任选六句话中的两三句,若选择①③⑤,可谈中学生素养,科学与人文一个都不能少;若选择②③④,强调人文素养是中学生素养的底色;若选择②⑤⑥,可强调科学是中学生飞向未来的翅膀。不管如何选择,人文和科学都可谈论,只是要有所侧重。
我国传统教育都很重视德育的作用,有“以德为先”的说法。各个时代都强调个人品德的重要性,所谓“立德树人”。中国古代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个人品德准则。当今则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有些准则是历代相传的,只是不同时代表述有不同而已,核心却是一样的。每个时代强调的侧重点会有不同,新的时代个人品德会有新的追求。
学校举行以“新时代个人品德的新追求”为主题的比赛,请你联系上述材料,写一篇稿,用于参加该比赛。要求选好角度,突出稿文体特点,自拟标题(主题“新时代个人品德的新追求”不能作主标题,只可以作副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学校举行以“新时代个人品德的新追求”为主题的比赛,请你联系上述材料,写一篇稿,用于参加该比赛。而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材料的第一、第二句强调德育、个人品德的重要性。第三、第四句,举例说明古今中国在个人品德的准则有不同。第五、第六句,个人品德各个时代有相同也有新的追求。写作任务是:为参加学校举办的以“新时代个人品德的新追求”主题比赛写一篇稿。比赛的主题,了考生写作的范围,理解好主题很关键。主题突出两个“新”,新时代,新追求。新时代,就是我们现在考生所生活、学习的时代。新追求,则需要考生提炼。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像诚信、友善,这些个人品德,似乎是历代相传的,只是表述不同。也有新的追求,例如爱国、敬业。这样分析,我们就很清楚需要写作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