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

古代文体的基本知识文体委员申请书

  考研就像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战役,真正让我们感到焦虑的也许并不是过程的艰辛,方向的不确定性往往更能摧毁人的意志

古代文体的基本知识文体委员申请书

  考研就像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战役,真正让我们感到焦虑的也许并不是过程的艰辛,方向的不确定性往往更能摧毁人的意志。

  2021考研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一,在剩下几个月的时间里,如何高效备考,调整方向?新德益针对不同院校的考情,为你量身制定了一套冲刺备考计划,助你摸清方向古代文体的基本知识,顺利上岸!希望在这个阶段徘徊和犹豫的小伙伴们,阅读完这篇推文都及时调整复习节奏,重新坚定下来。

  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建立于1959年,是新中国最早开展新闻学人才培养的教研机构。依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国学科评估结果,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排名与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一。2017年,教育部公布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新闻传播学是全国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的两个之一。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4月。按照整合研究资源、优化人员结构的精神,学校整合传播学优势研究力量古代文体的基本知识,组建了传播研究院。传播研究院现有博士专业2个(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硕士专业6个(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学、传媒教育文体委员申请书、出版、新闻与传播)。

  中传的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都是新闻传播类顶尖的专业性院系,而各路新传明星大咖也都经常出现在中传的讲台上,这对于学新传学子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往年学硕除了共同的考察科目708《新闻传播史论》之外,根据报考方向不同,专业课会有一门有所不同。而今年学硕不论方向,考试科目均为783《主题写作》与883《人文社科基础》文体委员申请书。

  由于考试科目发生了重大变动,学硕以往真题的研究价值大大缩水,在此就不做分析了。下面对2021中传学硕考试大纲进行简要梳理。

  1.根据大纲判断,这个科目只有一道题,就是“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2000-3000字左右的论说文。所谓“论说文”,就是以议论、述说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实际上这种考查方式对于考生来说基本是“换汤不换药”的,因为它几乎相当于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论述题”或者“案例分析题”这类题型,所以考生也不必过于恐慌。

  2.不要觉得换了考核方式,之前的理论知识就完全没有用了,之前所考学科的基础知识仍然非常有用,大家还是要打好自己专业的基础!因为我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所以理论的积淀仍然是基础。

  1.相比于783来说,883非常人性化地给出了参考书目,至少让大家有规可循。通过考纲来看,从内容到题型,这门科目跟中传新闻传播大类2013年之前的813《综合考试》同样有很多类似之处,包含了当年参考书目《文史要览》所涉猎的几乎所有内容,但又增加了新的科目,尤其是“哲学”和“媒介与社会”的部分。

  2.对于“媒介与社会”部分,官方给出的参考书目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这本书比较综合,包含了新闻与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论以及广告营销和传媒经济等内容,很像是中传之前新闻传播大类下各个学科所考查内容的杂糅,所以还是那句话,不要恐慌,之前所考学科的基础知识仍然都是非常有用的。

  1.334这一科的考试大纲跟学硕的783《主题写作》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是将“运用所学知识”替换为了“结合专业知识对新闻与传播历史、理论或现实问题”。所以说334的要求依然是类似于论述题或者案例分析题,而且其写作主题是比较明确的新闻传播相关的内容,大家用334+440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增加的难度同样来自于写作规范方面。

  2.440的变动较小,内容范畴依然是440原有的新闻史论和新闻实务。个别新增的词条如“传播的过程与要素”“报纸与杂志新闻”等内容,基本是将原来334的一部分内容合并过来的,是大家本来就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同时440考纲中对题型的说明也没有任何变化。因此这门学科建议大家按照原有的440+334的备考方式来继续学习即可。

  涉及到经典理论的当下适用性分析以及对热点词汇(VR、网络用户)的理解,其中论述题第二题,其实是前些年常考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演化版本——“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古代文体的基本知识。这种问法类似于:在新媒体环境下,XXX理论还适用吗?或者请你结合事例谈谈文体委员申请书,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XXX。只要把握好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万物皆可融。在这一前提之下进行作答,答题基调就不会跑偏。

  2020年中传334依旧保持了平稳态势,不少题目往年中多次出现,变化不大。热点方面,中传不拘泥于某一个热点事件,比如论述题第一题,题目让考生去研判:究竟哪个事件是近些年较有影响力的事件?这就比命题式的论述题更加开放,无形中加大了难度。

  考察的还是一些比较常规的考点,如集合行为、传播效果属于传播学理论,监督属于新闻学理论,《新青年》属于新闻史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中传今年考了“结构式新闻报道”很多同学在答题过程中可能会比较纠结,这实际上就是最近被各家媒体采用广泛的一种报道形式。属于实务层面的问题。

  从考点来看古代文体的基本知识,440其实难度不大,但是“得分容易,得高分难。” 这是许多备考中传MJC同学的普遍感受。题目不难,但是答多少,讲多深,是能够区别出不同层次同学的关键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往深处挖,不能停留在浅层的书本概念上。

  1.作为重大改革的第一年,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好在大家的基础都是一样的,因此不必过于恐慌。在冲刺阶段,大家要尽快熟悉考纲中的几本参考书目,只要可以将相关内容逻辑性地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分数应该就不会差。

  2.既然中传加强了对写作能力的考察,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多阅读期刊论文,并逐步加强写作练习,特别是对以往真题中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的练习。

  3. 从真题来看,中传也会有一定比例的基础题。比如:后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媒介融合,这些分值占比不小,且都是常考热点,难度不大。能够拉开差距的题还是一些扩充类的题目,比如论述社会生产力和传媒理论创新的关系以及构想全媒体传播体系,这些是需要平时对学科前沿知识进行积累才能答得出来的题目。这就要求考生在冲刺阶段不能只专注于书本,导师论文,热点专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掌握的。

  4.考中传的同学古代文体的基本知识,一定要具备筛选热点事件的能力。中传非常看中的一个能力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动中,找到值得被拎出来分析的热点事件。同时需要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如何透过一个热点击破多个类似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冲刺阶段把平时积累的热点和案例都梳理一遍,找到其内在规律。

  21考研即将步入尾声,基础性的复习工作可以先告一段落,下面进入到了模考的阶段。如果第一次拿到上面这份20年的真题,你有没有信心能够考一个高分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论说文是什么文体
  • 编辑:唐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