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

文体巨星笔趣阁记叙文文体分类

  原标题:【名家新作】丁晓原:在报告文学中,我们遇见新时代(附:第七届鲁迅文学报告文学奖作家获奖感言)  《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许晨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15年第11期,作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2016年4月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的申报作品是193(篇)部,到了第七届,申报数上升到了233(篇)部文体巨星笔趣阁

文体巨星笔趣阁记叙文文体分类

  原标题:【名家新作】丁晓原:在报告文学中,我们遇见新时代(附:第七届鲁迅文学报告文学奖作家获奖感言)

  《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许晨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15年第11期,作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2016年4月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的申报作品是193(篇)部,到了第七届,申报数上升到了233(篇)部文体巨星笔趣阁。这从一定意义上说,近年来报告文学的创作生产力持续稳健地增长着。党的以来,砥砺奋进、实现中国梦的新的时代生活,为报告文学的写作提供了无限丰富且有重大价值的题材和质料,同时,也极大地激活了报告文学作家关注时代、抒写时代、致敬时代的热情。老中青三代作家勉力前行,从不同视角,摄取广阔的现实风景,以各具姿色的笔墨,描绘行进中的新时代,开掘过往的历史蕴藏。可以说,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已由过去的文学轻骑兵俨然成为今天大写中国梦百年潮的文学重器。

  报告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时代文体,真实及时文学地报告鲜明的时代主题生活,表现人民的伟大创造,反映激扬的时代精神等,是它独特而优长的文体功能。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参评作品以及最终5部获奖之作,正是在这里显示着它们的特质和价值。

  授奖辞:李春雷的《朋友——习与贾大山交往纪事》凝练有力,是短篇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追记领袖与作家之间的往事,表现高山流水的相知与情义。人物性格跃然纸上,高风亮节令人神往。

  获奖感言:过去对于领袖人物,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高大全”,而恰恰这种写法,让作品脱离了群众。所以,我把总当做一个普通人来写,写出生活中、工作中本色的他。他与大山是朋友,与我们也是朋友。《朋友》里,不能有任何虚构和想象。即使是一些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史实,我也要慎重地选择使用。我在坚守真实性的同时,特别注意艺术性。在整体行文叙述中,多借鉴古典小说、古典散文的笔法,变换视角,开开合合,杂以闲笔,多用短句;在结构布局上,我追求一种自然、浑圆的感觉,看似随意,实则用心。说到用心,在文章的思想性方面,我更是别有用心。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我试图提供一些思考,比如从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角度,从勤于读书、善于学习的角度,从勤政廉政、干事创业的角度。我认为,总为这个时代树立了一个光辉典范,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同时,写作之初,我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创造一个成语,像高山流水、管鲍之交、三顾茅庐等历史上的著名成语故事一样记叙文文体分类,为中华文明史留下一段佳话。总之,这是一段千载难逢的友谊故事,是古代经典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翻版和提升。我相信,肯定会有一个最恰当最准确的成语,把这个故事表达出来,流传下去。

  李春雷的《朋友——习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以短篇制式,记写了青年习和作家贾大山的交往故事,以质朴的细节白描和精致的结构艺术,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真挚诚朴的情怀和品格,显示出人性的美好。

  授奖辞:丰收的《西长城》全景式展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0年的风雨历程。布局开合有致,人物鲜活生动,行文刚健阔朗,敞开了兵团历史酷烈与坚韧、牺牲与奉献的厚重内涵,是献给兵团人的英雄壮歌。

  获奖感言:我是新疆人,对这片古称西域、今谓新疆的大地情有独钟。古往今来,商贾行旅,走西口的汉子婆姨,哪一个开口不是一部人世传奇?如一粒随风而去或是借风而动的种子,上承霜气,下接地气,就那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了,就那么“湖南庄子”“河南庄子”“六户地”“十户滩”地繁衍蓬勃了文体巨星笔趣阁。博大的西部孕育、培植了西部人生的博大,我对这个真实动感的世界充满了探究的。

  童年带着梦幻的种子只要落地生根,就会根脉蔓延、抽枝散叶、开花结果。1998年,我去帕米尔高原,已是农历五月了,却还是皑皑雪野,天际连着地平线,似乎又回到了亘古,没有生命甚至没有动感,只有慕士塔格峰银色雪冠泛着冷光。视野里有了一个黑点,渐渐变大。及近文体巨星笔趣阁,看清是一头牦牛,她肯定是牛妈妈了,她的身后紧跟着一头小牛。又细看,路边的沟沿,融雪处已有了一线浅绿。就在这暮色沉没的雪野天地间,俩沿一线浅绿奔波生命。后来,有报刊约我写创作谈,这俩就从遥远的帕米尔,从冰天雪地跃然于我的眼前。我以《高原独行的牦牛》表达了那暮色苍茫里牦牛带给我的生命感悟,表达对生命的敬重。尊重生命,写出爱,写出人的尊严,是文学自觉的良知。

  丰收的《西长城》讲述的是“新疆建设兵团一甲子”的历史。历史正在渐行渐远,丰收作品打捞起并存活了那段艰难而辉煌的“屯田戍边”的岁月,让我们对岁月中那些襟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浪漫主义“化剑为犁”的人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许晨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15年第11期记叙文文体分类,作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2016年4月

  授奖辞:许晨的《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抒发着探索未知世界的豪情壮志。作者亲身参加了创造载人深海潜水世界纪录的航程,以个人视角和客观记述交替的独特方式,讲述了扣人心弦的时代故事。

  获奖感言:从开始动议写作这个题材开始,整整4个年头,我追随着中国人的国宝——“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游历了大半个中国。那是2012年的7月,热爱海洋的我来到美丽的青岛创作。这里浓郁的海滨风情、深厚的海洋文化深深吸引了我,特别是成功探海7000米、凯旋归来的“蛟龙”号停泊在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整个城市如同过节一样。我深知“蛟龙”号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自此下定决心要真实生动反映其中的来龙去脉,讴歌为其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科学家、试航员们。2014年6月记叙文文体分类,我登上“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前往太平洋海域参加“蛟龙”号的科考工作。历时近两个月,经历了台风大浪的考验,但也使我真正品尝到了“蛟龙”团队的酸甜苦辣,取得了大量第一手鲜活丰富的素材。作品完成了,而我的心还沉浸在那火热的“蛟龙”生活之中,时刻被其中的人物和事迹感动着,心潮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跌宕起伏……

  生活就是一个海洋,越往深处畅游、挖掘,越可能发现“宝贝”。获奖对我来说,既是荣誉又是加油站,我将不负众望,继续深入到生活海洋里,争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我国的海洋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事业竭尽绵薄。

  许晨的《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以长篇格局报告“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这一重大科技成就。“第四极”的题名,精准地隐喻了“蛟龙”深潜的重大意义。作品以我国深海探潜实验和作者随科考船采访体验的故事叙说为双线结构,复式的叙事使作品显得丰富而饱满。

  除《第四极》外,还有《中国机器人》《中关村笔记》《中国创新之问》《中国南海的冰与火》《中国之蒿》《风动中国》《中国超算》《中国速度》《大机车》《嫦娥揽月》《太空双子星》等。科技题材的写作成为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写作的又一个重点,其中不乏优秀之作。这些作品讲说的是科技强国的故事,展示的是中国创造和中国力量,颇能感奋人心。

  大河奔流的时代是报告文学写作的源头活水,也从根本上规定了特定时期报告文学写作的风向和质地,报告文学作家只有能动地把握时代的脉动,才有可能写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作品。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是党的以来的重大国策,党和国家在这些方面多有部署,人民群众更有大量可圈可点的成功实践。报告文学作家敏于时代的新变文体巨星笔趣阁,热情地观照反映时代新主题的新题材,生态写作和扶贫报告不仅形成了可观的数量规模,而且不少作品时代感、思想性和文学性兼胜,成为近年报告文学写作中特别引人瞩目的部分。

  授奖辞:徐刚的《大森林》具有雄浑的史诗品格,融汇多学科知识,指点江山,纵横捭阖,梳理、描绘了中华民族与森林相生相依的历史与传统,有力地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获奖感言:写作之于我,先是一种兴趣、爱好,自然文学的探求使我渐渐地感到有一种国家、民族和土地的使命在。30年来我在山水之间跋涉、与农人对话,隐约感到如同中国最早的诗没有作者名字一样,有多少词语是由大地涌现,然后借作者之口说出成为“向着天空开放的花朵”(海德格尔语)。有很多时间我是倾听:倾听种树者说,倾听治沙者说,倾听胡中拾柴人说,倾听带着泥土芳香的各种方言,其中有快乐,有艰困……还有的时候我独自徘徊欣赏着那些独特的风景,如祈连山冰川雪线与腾格里沙漠的对峙记叙文文体分类,如塔里木河胡中那棵枯死后千年不倒的胡杨树,还有“魔鬼城”拔地而起的雅丹地貌……荒凉和寂寞的启发是只有在荒凉和寂寞之地才会发生,那些戈壁滩上大大小小的石头是谁摆放的呢?为什么这样摆放?石头间的一根野草开着一朵无名的野花,它从来不曾想过会得到赞美,我自开放、我自鲜艳、我自凋零,在那人迹罕至之处,使命使然也。如此这般,草木使我有了根的感觉,因而我又幸运地感觉着大地深处的涌动、词语的涌现,然后我会藏之于心灵、浸润在我对大地母亲的热爱中,我的笔端总是带着这样的爱流淌在稿箋上。感谢我踏访过的山林江河大漠农人,没有这一切,哪有《大森林》?

  这次的获奖作品《大森林》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生态书写的一部代表作,年过七旬的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徐刚,上世纪80年代以《伐木者,醒来!》为他的生态报告文学写作开篇,30多年沉潜此中。《大森林》叙写的是森林的大历史,也是一部人与森林的关系史,史中有诗,蕴意浑厚。在《大森林》中,生态不只是作为问题,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明呈现着,反映出的正是我们这一时代的巨大进步。李青松的名字、他所从事的工作和他的写作,都好像在告诉我们他与生态文学有着一种天然的机缘。他的作品《万物笔记》是短篇作品集,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博物志。作者取物众多,状写得细而有味,一物一世界,生态微观中有大观。李青松以他的方式丰富并延展了生态报告文学的书写空间。有关贫困或扶贫脱困,已经不是报告文学写作的新话题,部队作家黄传会此前早有了“反贫困作家”之称。进入新时代,全面实现小康的发展目标,使得“一个都不能掉队”成为国家的重大安排,精准扶贫,全面脱困,不只是一项国策,更是举国上下的行动。这也成为近年报告文学写作的一个重点题材领域。与原先再现贫困问题的严重存在不同,现在的作品更多地报告扶贫攻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授奖辞:纪红建的《乡村国是》从遍及十多个省市区,202个村庄的深入行走中,获得总体性视野和生动具体的经验,充分表现了精准扶贫战略的历史性成就和千百万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与追求。

  获奖感言:近三年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行走,我有无尽的感动与感叹,特别是贫困群众自然流露的感激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贫困山区确实难,难于生活,难于扶贫,难于脱贫。但再难,都挺了过来,都攻坚克难了,都已经成为过去时了,或者已经渐渐成为过去时。看着浩浩荡荡的脱贫队伍,我看到了喜悦与温暖,更看到了一种豪迈与自信。

  除了想尽快反映老百姓的心声,我还急切地想把自己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倾诉给亲爱的读者,这是我的心愿。然而,面对如此壮阔的场景,如此重大而沉重的命题,我也曾有过矛盾、纠结,但最终,我鼓足勇气把这个作品写了下来,紧紧围绕着贫困乡村,围绕着贫困乡村里的人和事,围绕着人心和人性,围绕着精神和灵魂。在创作过程中,我把自己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真实地记录了下来。真实、真诚,还有心灵的表达以及反思,足矣。这次获奖,只是鼓励与鞭策,做一个忠实的默默无闻的行走者、记录者、思考者、报告者,做人民心声的传递者,这一点,在我心中从未动摇过。

  纪红建的《乡村国是》以10多个省市区200多个村庄的行走,全景式富有质感地描绘了行进中的中国扶贫脱困的靓丽风景,真实生动地呈现出精准扶贫这一国家战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国是主题的宏大与乡村扶贫故事书写的细实有机融合一体,使作品显得厚重而丰富,感人又可信。

  人民是时代的创造者,也是中国故事的主人公。报告文学作家在书写现实和历史时,总是把致敬的目光和深情的笔墨投向那些可敬可爱的时代之子和中国脊梁。检视本届报告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如果从所写内容的类型看,其中的人物类报告文学,包括人物传记,占比很大,大约有三分之一。作品的主人公许多是杰出人士或时代楷模类人物,如《袁隆平的世界》《姜仕坤》《公仆廖俊波》《路遥传》《潘家铮传》《让兰辉告诉世界》《沧海英雄》《谷文昌》《因为信仰》《两个人的海岛》《布衣壶宗:顾景舟传》《常山有个贾大山》《永远的李保国》等,其中的优秀者能写出人物人生的行迹、业绩,更能传达出对象的气韵和精神,形神兼得地垒起人物可触可摸的真切形象。陈启文写袁隆平,将人物聚焦在“世界”中做文章,凸显其人生世界、科学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独特内存,作品因叙写的真实丰富饱满而使人物鲜活地立了起来。徐富敏笔下的李保国,像他所钟爱的太行山一样质朴而挺拔。作品以朴实的故事叙说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再现,真实地刻画出像农民一样的教授李保国奉献山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感人形象。也有一些作品所写人物是寻常百姓,如《大地的云朵》《中国新工人:女工传记》《阳光大姐的故事》《国之盾》《听李迪讲中国故事》《小巷总理》《社区纪事》《雪莲花开》《守望初心》等,在平凡中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价值,发出闪亮的光彩。余艳的《守望初心》讲述的是一群湘西“红嫂”的故事记叙文文体分类。她们以初心昭示信念,以守望诠释忠诚。阅读可歌可泣的红嫂故事,我们的精神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礼。

  报告文学不只是主题写作,也不只有宏大叙事、时代报告。获奖作品代表了一个时期内某类写作的水准,但我们不要将其误解为报告文学只此一路。一种充满活力的文体,它当向生活做多面的开掘,它应有异彩纷呈的制式。我理解的非虚构,其意指也正在这里。近年来的报告文学写作正朝着这样的路向前行,这次的申报作品可以说是一次检阅。从获奖作品看,现实题材作品无疑收获最多。但实际上,历史写作已成为报告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李发锁的《围困长春》显示出作者把握重大历史题材、探究历史真实的能力和勇气。李发锁将小说的结构艺术、人物性格凸显方法等有机导入,因而《围困长春》显得大气又细密,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高洪雷的《大写西域》《楼兰啊,楼兰》,基于“一带一路”的背景,进入绵远的历史隧道,站在人类文明史演进的高端,运用人类学、民族学、地理学、考古学和文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文体巨星笔趣阁,别开生面地为我们展示了那远去的楼兰和西域时空镜像。王彬彬的《大中的妇女、孩子和女孩子》是一篇历史纪实随笔,取古今中外极端的、反人性事件,于静默的叙写中,体现了强烈的批判精神。

  报告文学需要宏大叙事,但也不能缺失有内涵的个人性言说。冯骥才的《炼狱·天堂》、邵燕祥的《一个戴灰帽子的人》、张新颖的《沈从文的后半生》、裘山山的《家书》等,将个人史与大时代的叙写交融一体,人生命运之况味流溢其间,大历史的面影也在当中。题材的多样化也是这届鲁奖参评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薛舒的《远去的人》、方格子的《一百年的暗与光》、普玄的《疼痛吧指头》、周芳的《重症监护室》等作品,作者将视点移位到另异的对象,阿尔茨海默症、麻风病、自闭症等患者成为作者叙事的主要对象,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类的生命写作,别有意义。

  自然,一种文体的持续稳健发展,需要有一支与之相适配的可以接续发力的创作队伍。难能可贵的是资深的报告文学作家文体巨星笔趣阁,如何建明、黄传会、李鸣生、赵瑜、王宏甲、徐剑、杨黎光、李延国、白描、曹岩、杨晓升、张雅文、陈启文、朱晓军、傅宁军、徐锦庚、铁流等,他们依然葆有旺健的创作劲头,仍有力作推出。更值得我们高兴的是一批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已经成为写作的有生力量。李春雷、纪红建、丁晓平、丁燕、马娜、王国平、程雪莉、周芳、赵雁、李琭璐、李燕燕等,他们近年来的创作和本届参评作品大多质量上乘,受到了关注,这是一批值得我们有更多期待的报告文学作家。

  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报告”规定了它非虚构的内在,而“文学”才是它的属类,是“报告”价值达成的关键。报告文学写作中存在的不足,我想主要还是报告有余,文学不足,有的作者文学思维缺失,文学意识淡薄,有的则是写人叙事、谋篇结构、语言表达等文学能力偏弱。另外,就是具有思想深度、精神厚度且有较强的非虚构叙事表现力度的作品,不是没有,但是相对较少。这些都是需要报告文学作家努力弥补的短板。远方和未来,不只是诗,还有报告文学。

  (丁晓原,常熟理工学院教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