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产业  游戏

港台娱乐文化(港台娱乐文化三十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港台娱乐文化(港台娱乐文化三十年)

 

香港这25年经历了很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但因为我是和这个城市一起成长的,我从这里出生,从这里长大,我仍然相信这个城市,仍然希望这个城市会变成一个比以前更加好的城市,香港加油!

——张学友 2022.7.1

撰稿|许 静

编辑|鲜 于

校对|张 帅

出品|Figure纪录片

赫赫扬扬的香港回归25年庆祝活动,在网络上勾起了很多人满满的回忆杀。

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资料图

1997年,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用户尚在萌芽之中,上亿人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收看了香港主权交接仪式。从此「东方之珠」这个镶着金边的名字,对国人来说慢慢变得亲近和寻常。在更年轻的一代人看来,香港并没有那么特殊,只是一个经济繁荣、与国际接轨程度更高的大都市而已。

尽管香港回归以来——直到疫情爆发——人们去特别行政区旅游、出差、购物越来越便捷和频繁,但对于港人生活和所思所想却依然了解甚少。大多数人对于香港的认知来自新闻和TVB,对于明星八卦和豪门秘闻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市井凡人。

真实的香港是什么样子的?享有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之余,香港普通民众的价值体系

如何?日常生活与内地有什么不同?这几十年来的变化又有多少?

《寻人记2》海报

继去年推出专题纪录片《寻人记》,香港无线电视(TVB)于今年重启了《寻人记》第二季,通过寻找在香港曾经广受关注的社会话题人物,了解他们的近况和几十年来的人生变化,见微知著,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香港市井百态。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或许可以窥见那座城市真正的价值所在。

曾志伟与「金句王」

2021年初,曾志伟回归TVB担任总经理,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力图重振TVB昔日雄风。曾以主持综艺节目《奖门人》系列为TVB创下高收视率的战绩,让他雄心勃勃地将赌注押在香港本土原创综艺上。

一年多以来,除了与湖南卫视合作的《声生不息》成为流量爆款,TVB自制综艺《好声好戏》《声梦传奇》等都顺利出圈,让人们重温香港娱乐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带动了粤语歌曲的再度流行。

您知道正确的进餐顺序吗?那就是先喝汤,然后蔬菜、饭、肉按序摄入,半小时后再食用水果最佳,而不是饭后立即吃水果。

《声生不息》播出后林子祥叶倩文这对歌坛伉俪再度走红

这些娱乐至上的综艺节目之外,TVB还开始发力纪录片与真人秀领域。2021年,曾志伟钦点香港无线电视TVB新闻主播及记者方东升,推出纪实真人秀节目《寻人记》。在这位「TVB金句王」的加持下,《寻人记》第一季播出后广受好评。

《寻人记》的采访对象并非什么轰动一时的大人物,而是真正的市井百姓。其中有会考落榜的英俊「校草」,离开TVB自己创业的演员,从小热衷「倒卖」邮票的小学生,还有为乐照顾失智妹妹放弃出国机会的女教师……

这部纪录片在内地观众不多,但看过的人都表示「越看越上头」「真的很感动」「希望这个系列一直做下去」……一年之后,豆瓣评分仍高达9.3,可见其内容含金量。

「人情味」是香港电视内容的核心价值。这部仅仅9集、每集20多分钟,没有明星、没有流量也没有大制作的民生纪录片,却以平凡、真实、朴素的情感,征服了口味挑剔的受众。

一年后,备受期待的《寻人记》第二季重启,方东升继续带着自己的记者团队再次开始寻人之旅。在刚刚完播的10集短片《寻人记2》中,团队总共成功寻访8组当年新闻故事的主人公。

正如「金句王」方东升用「寻常找不到,偶尔寻到宝」来形容《寻人记2》的工作过程。有些嘉宾的寻访过程相对顺利,只需要几天就能找到,但大部分却需要花费半年甚至更多时间,而结果往往是无功而返。但每一次的成功都会带来格外的收获和成就感,也让观众倍感暖心。

用20分钟时间去了解一个人浓缩的大半生,所带来的感悟和启迪,成为这档节目的独特价值所在。

《寻人记2》中30年前读村校的小朋友

与第一季略有不同的是,《寻人记2》淡化了艰难的寻访过程,将更多篇幅放在主人公的人生故事和心路历程上,让纪录片的主题更加突出和深刻。从第一季播出,《寻人记2》的豆瓣评分就稳定在9分以上,直至收官之后,豆瓣评分竟然突破第一季9.3的高分,达到了9.4分。

投诉文化的背后

众所周知,港人的法制意识很强。路遇不平,会以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公共事务更是锱铢必较,由此引发的「投诉文化」成为香港的一大特色。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一个名叫「安仔」的人很早就成为被人关注的话题人物。

《寻人记2》剧照,下同

1982年,安仔因为热衷「投诉」被电视台采访。有人佩服他的较真精神,也有人认为他过分占用公共资源为自己牟利。在当时,安仔最辉煌的战绩是屡屡投诉烧腊卖家「买烧腊搭售排骨」的行业潜规则,最终迫使全港烧腊店取消了这个「霸王条款」。

由于《寻人记》第一季走红,很多对安仔印象深刻的观众,留言要求节目组去寻访安仔的下落。于是安仔成为《寻人记2》的第一个主人公。

尽管40年过去了,安仔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他依然无时无刻都穿衬衫打领带,依然热衷投诉,连香港回归后设立的「特首办」及各个政府部门都知道这个人。

30年后依然喜欢打领带的安仔

在他现在所居住的元朗,无论大小事,只要他觉得有问题,他就立即电话投诉,因此被邻居戏称为「元朗特首」。

但面对这样一个「怪人」,主持人和记者却给予足够的体贴和关怀,努力探寻他内心深处的感受。聊到动情处,这位喜欢夸夸其谈的老人开始眼泛泪光。

不同于40年前的节目,《寻人记2》采访了安仔的亲人和邻居,揭示安仔是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症(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人,他的种种怪癖其实是源于心理疾病和在社会上遭遇不公后的一种心理保护机制。

安仔说不喜欢被人当作傻瓜

《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8.9 分科波拉黑帮经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稳IMDB头把交椅应属众望所归。虽然评论界一致对《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数影迷似乎还是对《教父》情有独钟,这可能与马龙·白兰度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有关,直到今天他那种含糊沙哑的声音与神秘莫测的表情都依然叫人着迷。

这个世界上,安仔只有一位哥哥对他加以关照,也是他与外界最深的牵绊。看到最后,观众开始从心底理解安仔:他和与我们每个人一样,需要被爱和关心。

这样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在《寻人记2》中比比皆是。

公屋制度牵动几代人的命运

港人津津乐道的拼搏精神,在《寻人记2》其实笔墨不多,但对于昔日港人为生计奔波的艰难处境,纪录片倒是多次加以回顾。其中一集的主人公就是30年前居住在「李郑屋邨」的两位居民。

李郑屋邨前身为李屋村和郑屋村。1953年石硖尾木屋区大火后,香港政府在李郑屋徙置区兴建了徙置大厦。这片安置性质的建筑物,原计划只是供灾民过度时期临时居住,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上都以简易为主,每个房间面积狭小,没有预留独立的厕所、浴室和卫厨房。由于住户众多,鱼龙混杂,当地的治安状况也非常差。

当年李郑屋邨的居民只能在楼道里洗澡

没有想到,这个「临时居所」,三万多名香港居民一住就是20多年。

1970年代末,由于李郑屋邨拆迁计划一拖再拖,当地居民的不满情绪加剧,电视台制作了专题片《李郑屋邨的一天》,详细记录了李郑屋邨居民种种不人道处境,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政府在压力之下,于不久之后正式启动全面重建计划,新建楼宇于1984年完工,迎来了第一批入住者。

李郑屋邨的的居住惨状引发社会关注

由于年代相隔久远,当时的受访者早已搬离这片区域,寻找李郑屋邨当年居民的工作进展得颇不顺利。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节目组找到了已经步入晚年的冯师奶和徐师奶,分享了她们在李郑屋邨重建之后的人生经历。

尽管在当时,公屋的条件并不算特别优越,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能有一隅安身,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已经是人生第一快事。对这两位主人公来说,人生最重要的转涙点都是排到政府公屋,从李郑屋邨的破旧房屋迁入新居开始的。冯师奶从1980年代初就作为义工为李郑屋邨的迁置工作到处奔走,而她本人的家庭,则是等到最后一批居民完成安置之后才住上公屋。

李郑屋邨当年的两位居民冯师奶和徐师奶

如果没有香港的公屋制度,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市民,几乎不可能在天价都市里得到一个比昔日李郑屋邨更好的居所。一别三十年后,两位当年的邻居再度重逢,人生已经进入暮年,时光飞逝令人唏嘘不已。

亲子教育,华人永恒的话题

《寻人记2》几乎每一集都笑中带泪,而最能牵动人们感情的,莫过于家庭和亲情的故事。

志文是《寻人记2》中最令人心疼的一位主人公。30年前,由于母亲被遣返泰国,年幼的他和父亲、哥哥相依为命。被疏于照顾的志文经常流落街头、以泡面、速食维生,还时常被街头的「古惑仔」威胁欺负。

少年志文

所幸当时香港有专门的青少年托管中心,专门收容像志文这样的单亲家庭或失孤家庭的孩童。对于这些没人照顾的小朋友来说,托管中心就像一个临时的庇护所。每天在托管中心的午餐,成为志文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也是他吃得最多的一餐。

在托管中心,由社工组成的教导员会悉心关怀这群孩子,但社工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孩子在小学毕业后离开托管中心后,因为缺少家庭的关心和照顾,会成为最容易学坏的那一群。

小志文的故事当年被电视台报道后,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即使20多年之后,人们依然关心,长大后的志文,究竟有没有学坏。

长大后的志文

经过节目组的不懈寻访,终于找到了成年后的志文。现在的他已经在一家面店担任厨师。他不仅没有变坏,反而自力更生。志文自己回忆,当年之所以可以抵制住诱惑,没有走上邪路,全凭当年托管中心黄Sir的悉心教导,让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

片中为志文安排的惊喜,就是当年的黄Sir再度现身托管中心,陪志文一起观看当年的采访片段。

备受感动之余,受节目组的启发,以前从未萌生过「寻母」念头的志文,在几个月后主动找到主持人方东升,请求节目组为自己寻找当年被遣返泰国、几十年音讯全无的亲生母亲。

由于资料缺乏,跨国寻母的过程,难度远远大于节目组在香港寻找志文。从节目开始录制到播出,近两年的时间里,志文生母一直下落不明,但节目组仍然没有放弃,依然在继续等待,很多观众也在《寻人记2》播出期间,一直喊话希望能在《寻人记3》中看到母子重逢的画面。

类似志文这样的单亲家庭的故事,在《寻人记2》中数度出现。其中一位单亲父亲James,在2003年SARS袭港期间失去了工作,老婆和他离婚后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走投无路的父亲屡次萌生轻生念头。

James父兼母职,每天为子女准备一日三餐

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依然是寻常巷陌间浓浓的人情味,给了他坚持的力量。从教会的工作人员到杂货店的老板娘,从女儿学校的校长到社工,每个人都愿意尽己所能来帮助这位失业失婚的父亲,才令他走出人生低谷。

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生故事,这些娓娓道来的人生感悟,在流量时代中,都不是什么好「选题」。但是看完这个系列之后,观众会从心里感谢这些寻访者和记录者。他们用足够的耐心和真诚,为我们留着了这个时代那些美好的产物。

几十年来,香港发生了很多变化。物价飞涨、房价飙升、人情淡薄、族群分裂,属于香港的黄金时代是否一去不复返?但透过《寻人记》中的一个个小人物和他们的所思所想,你会感受到香港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底蕴,一直都在。

附近的街坊一直包容善待安仔

借用香港媒体的一句话,《寻人记》这个不为流量而做的节目,背后是对香港社会和香港人,深深的温情和爱意。

香港加油!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晒好的被子切忌拍打,因棉花纤维粗而短,易碎,拍打棉被会使里面的纤维断裂,变成棉尘跑出来,如被子上落了灰尘,用刷子刷刷就干净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