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影视资讯  综艺

港台娱乐圈发展史(港台娱乐圈新闻)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港台娱乐圈发展史(港台娱乐圈新闻)

 

一、1930-1960:起源时期

1930年代之前的华语流行音乐中心在上海,香港听众听的都是普通话和英语歌曲,当时粤语歌曲并没有流行起来,只是一部分粤剧的小调在一定范围内传唱,但是远未成气候。

1935年的电影《生命线》主题曲《儿安眠》被公认为粤语歌曲的开山鼻祖。

电影《生命线》剧照

1950年之后大批广东人口涌入香港,当时的歌曲都是把粤剧里面的台词化整为零在茶馆、饭馆里面传唱,一时间粤语歌曲蔚然成风。后来粤语歌曲的题材渐渐多元化,除了粤剧小调之外,翻唱国语歌曲和原创歌曲也发展了起来,当时周聪、吕红、何大傻、芳艳芬等算是香港第一批歌星。

六十年之后香港电影开始蓬勃发展,粤语歌曲是作为电影的附属品而存在的,虽然也有不少歌曲流行一时,但是歌星这个行业还无法在娱乐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唱歌的大部分都是电影演员。

二、七十年代:萌芽阶段

许冠杰

1970年代许冠杰演唱的《铁塔凌云》、《啼笑因缘》红极一时,被视为本地流行音乐的分水岭,从此以后粤语歌曲开始蓬勃发展。当时港剧刚刚兴起,一大批优秀歌曲随着港剧传播开来,当中不少传颂至今,如:《《万水千山总是情》、《上海滩》等。

七十年代的还是,斯里兰卡籍广告人Hans Ebert在美国流行音乐权威杂志《告示版》上首次使用Cantopop这个专有名词来称呼粤语流行曲,从此以粤语流行歌坛开始走向世界,而许冠杰也被公认为粤语歌坛的鼻祖,这个时期罗文、徐小凤、关正杰、甄妮、林子祥、叶丽仪、叶振棠、陈洁灵等人也开始大放异彩。

黄霑

传统的粤语歌曲填词风格分为两派,一派被称为鸳鸯蝴蝶派,歌词非常严谨,有的甚至用文言文写歌词,另一派被称为鬼马派,歌词比较低俗、诙谐。七十年代新一代的填词人如黄霑、郑国江、卢国沾等人凭借着深厚的文学素养改革了粤语歌曲,把歌词写的更贴近生活同时又剔除了低俗的部分,使粤语流行曲攀上高峰,并使流行曲歌词升格到艺术层次。

三、八十年代:巨星传奇的时代

进入八十年代香港乐坛进入了鼎盛时期,影响力开始向全球扩展。个人风格强烈且能独当一面的经典歌手层出不穷,演唱派如徐小凤、甄妮、罗文,唱作型如许冠杰、林子祥、陈百强,超级偶像谭咏麟、梅艳芳和张国荣等都同时大放异彩。那个时候的歌手无论在音乐造诣、现场功力及曲风多元等方面均有相当高的造诣。

这个时期,香港乐坛的主角是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和梅艳芳。他们被称为三王一后,是划时代的超级偶像。由TVB自1983年起主办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当中的 最受欢迎男歌星、最受欢迎女歌星及金曲金奖,大部分都被谭咏麟、张国荣和梅艳芳拿走。

陈百强

1979年出道的陈百强音乐才华备受肯定、是香港流行乐坛史上第一位被冠偶像之艺人。陈百强亲自作曲的金曲多不胜数,成为家喻户晓的金曲。

谭咏麟

1983年, 谭咏麟异军突起,拿奖拿到手软, 1984年至1987年四次蝉联最受欢迎男歌星奖项。《1984年度十大劲歌季选》四季共40首的金曲中,他一人更独占10首;

张国荣

而张国荣出道初期一直不温不火,直至1983年凭借《风继续吹》才开始爆红,1984年凭专辑《Leslie》中的主打歌《Monica》成为一线歌手,从而有了与谭咏麟分庭抗礼的资本。当时香港乐坛的谭张争霸在华语乐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录。

beyond乐队

1983年出道的beyond乐队也是香港乐坛的传奇乐队,以黄家驹为核心的时期,beyond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不少经典至今仍在华人世界广为流传,beyond乐队也是香港乐队里面实至名归的NO.1.

梅艳芳

继徐小凤和甄妮之后,1982年梅艳芳出道成为歌手。1985年,专辑《似水流年》和《坏女孩》让梅艳芳成为十大劲歌最受欢迎女歌星。之后的梅艳芳再接再厉,在 1985至1989年间五次夺得此奖,直至1990年宣布不再领奖为止。梅艳芳的杰出表现也赢得了百变梅艳芳及乐坛大姐大的称号。

这个时期除了三王一后之外,叶蒨文、张学友、陈慧娴、林忆莲、草蜢、蔡国权、吕方、邝美云、杜德伟、关淑怡等也都开始崭露头角。

四、九十年代:黄金时代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香港乐坛终于在九十年代迎来了黄金时代,这个时期香港乐坛巨星辈出,影响力达到了巅峰状态。

《忠犬八公的故事》八公、真的很伟大

说起90年代,四大天王是绕不过去的坎儿,毫不夸张地说四大天王是九十年代香港乐坛的中流砥柱,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存在。

九十年代初,随着谭张争霸的结束,谭咏麟淡出香港乐坛,张国荣转战电影圈,香港乐坛出现了真空期。以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以年龄大小排名)为代表的乐坛新人开始走红。

1990年,宝丽金出身的黎明迅速走红,成为万千偶像,和同是偶像的刘德华被称为双子星,实力唱将张学友当时也声势浩大,有人把他和黎明、刘德华并称为乐坛三剑客。1991年的时候郭富城从台湾杀回了香港,迅速成为了新偶像。

1992年,香港《东方日报》写了一首打油诗引起了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另一说法为方逸华)的注意,他将四位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流行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并得广泛认可,从此四大天王这个称号正式出现。四大天王垄断了香港90年代的乐坛,四人举办的演唱会超过1600场,正版唱片销售量超过一亿张,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存在。

黎明

但是,四大天王粉丝之间的口水战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比起当年的谭张争霸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四大天王的垄断影响了香港乐坛多元化发展,1999年底黎明宣布不再出席任何乐坛的颁奖活动,也不再接受任何音乐奖项,至此,四大天王的音乐时代正式终结,不过四大天王的传奇并未结束,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菲

90年的女歌手虽然没有四大天王那样如日中天,但是也出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初期的叶倩文、林忆莲、王菲三人争霸引人注目,后来的彭玲、郑秀文、陈慧琳异军突起,香港乐坛从来都不缺巨星。

这个时期的李克勤、周华健、 郑伊健, 陈奕迅、许志安、古巨基、陈晓东、郑中基、谢霆锋、周慧敏、黎瑞恩、李蕙敏、杨千嬅和梁咏琪等,也都红极一时。

周华健

香港乐坛的辉煌也吸引了许多非粤语为母语的歌星争相发粤语唱片来争夺市场,如吴奇隆、苏有朋、金城武、伊能静、吴倩莲、张信哲、许茹芸、苏慧伦、周华健、邰正宵、孙耀威等;新马地区的陈洁仪、许美静、巫启贤等。

总的来说,90年代的香港乐坛是百花齐放、巨星云集的时代,也是鱼龙混杂的年代,唱片市场的兴旺发达导致了太多粗制滥造的作品进入市场,很多唱功不合格的人也在资本的加持下发唱片,唱片公司为了挣快钱放弃了对艺术的追求,直接让歌手翻唱日韩和欧美的歌曲,有的甚至是赤裸裸的抄袭。这种乱象也为香港歌坛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五、2000年代:强弩之末

经过90年的辉煌,2000年之后香港乐坛明显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老一代的巨星有的去大陆发展,有的转行。唱片公司出现了倒闭潮,为了寻找赚钱的机会许多影视行业和模特届的偶像进入了乐坛,但是这些人的业务能力普遍不足,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并没有留下什么经典作品。

陈奕迅

古巨基

不过,这个时期的香港乐坛的实力唱将还是保持了高水平的创作,老一辈的刘德华、张学友依然能打,中生代的陈奕迅、古巨基、张敬轩、谢霆锋、杨千嬅、容祖儿、谢安琪等人也有不错的表现,新生代方面也有不少实力派出现,比如卫兰、侧田、泳儿、陈柏宇、方大同、王菀之、关心妍、卢巧音等。其中2000年初出道的Twins以阳光可爱的小女生形象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最红的偶像组合。

Twins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虽然有古巨基、陈奕迅、容祖儿、杨千嬅等实力唱将坐镇,但是香港乐坛仍然笼罩在没落的阴霾之中。

六、没落时期

2010年之后的香港歌坛已经辉煌不再,活跃在歌坛的还是之前的老人,而且大部分都已经转战内地,只是偶尔发行粤语唱片罢了。

容祖儿

这个时期的乐坛奖项被陈奕迅和容祖儿包揽,容祖儿更是连续9年包揽所有女歌手大奖,导致容祖儿考虑效法前辈退出所有颁奖礼。

这个时期出现的新人林峯、陈柏宇、许廷铿、林奕匡、吴业坤、吴雨霏、邓紫棋、吴若希、李幸倪、王灏儿、郑欣宜、菊梓乔等人依然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影响力比起前辈有较大的差距,只有邓紫棋名气较大,但是她的活动中心并不在香港。

2009年开始,香港本土也出现了几档选秀节目,为乐坛培养了一批生力军,不过仍然无法改变香港歌坛没落的事实。

将柚子皮的白筋撕下,置通风处,待干硬时,用刺有小孔的塑胶袋装好,可用做肉类去膻的辛香料,也可放在橱柜内防虫蚁,或放入米缸防虫

七、2020-:复苏时期

现在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香港歌坛这个概念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香港歌坛仍然存在!这一两年,香港歌坛新人层出不穷,呈现出了旺盛的创作能力。男团MIRROR在香港爆红,重现了当年四大天王的追星潮,也让香港歌坛再次被关注。

蒸东西时,蒸锅水不要放得太多,一般以蒸好后锅内剩半碗水为宜,这样做,可最大程度节约煤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