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新闻  资讯

港台娱乐节目排行(港台娱乐节目表演)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港台娱乐节目排行(港台娱乐节目表演)

 

在中国大陆,1975~1995这20年间出生的人,没有接触过台湾综艺节目的可以说少之又少。虽然在最近几年间台湾电视综艺圈生态急速恶化,被大陆综艺节目抛在了后面,但台湾综艺节目在过去50年间的表现,却注定会在华人文化史上留下其浓墨重彩的一页。

1960年代~1980年代:索然无味的开端

1962年,台湾第一家电视台——台湾电视公司成立,大老板为中华民国台湾省政府。

1969年,中国电视公司成立,大老板为中国广播公司,而中广为国民党党产企业。

1971年,中华电视公司成立,大老板为中华民国国防部。

以上,是为老三台。

而后,从阿辉伯到阿扁,针对台湾电视传媒行业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党政军资本退出媒体,二是开放第四台,从此台湾电视传媒产业就活活被自己玩死了。

  • 《群星会》、《五灯奖》撑起台视收视率

早期的老三台节目,政治色彩浓厚,说话要求字正腔圆,就是我们大陆说的播音腔。衣着上也有非常严格的管控,不能太暴露。

而这个时期两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节目,均出自台视。

一个是《群星会》,以歌舞表演为主。从1962年播到1977年3月,整整跨越15年。当年几乎所有的当红艺人都上过《群星会》,而能不能上《群星会》去露个脸,也成为当时衡量艺人走红程度的一把标尺。

秒杀几代大陆人的邓丽君,1968年登上《群星会》舞台时年仅15岁,是该节目最年轻的演员。

▲少女时代的邓丽君

一个是《五灯奖》,类似今天的歌唱选秀节目。从1965年直到1998年,33年的时间跨度,只有新闻节目能赢过他了。

1994年,一位黑黑瘦瘦的原住民小姑娘站上了《五灯奖》的舞台,并成功五度五关。这个姑娘叫张惠妹,那一年她12岁。

▲当年张惠妹参加五灯奖的视频画面

包括苏芮、吴宗宪、黄立行兄弟、黄安等后来的知名艺人都曾参加过五灯奖,在长达33年的播出周期里面,《五灯奖》曾经是无数台湾电视儿童周末期盼的盛事。

  • 女神崔苔菁、凤飞飞,男神刘文正

崔苔菁对多数大陆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当年的台湾,却是绝杀全台的性感女神。她主持的节目有台视《翠笛银筝》、华视《翠堤春晓》……同时她也是第一届金曲奖的主持人。

崔苔菁在大陆的影响力不如凤飞飞等歌手,一是她主要以主持电视节目为主,在2000年以前,因为传播条件的限制,台湾歌手比电视艺人更容易在大陆走红。二是她在1990年代初期两岸交流密切之前已经退出了娱乐圈,而凤飞飞一直唱到本世纪初。

2011年的电视金钟奖,60岁的崔苔青作为颁奖嘉宾出席颁奖礼,全场掌声雷动,一颦一笑之间依然焕发巨星风采。

凤飞飞我知之甚少,只是因为杨宗纬翻唱了她的《祝你幸福》。我就知道这一首,不强写了。

▲凤飞飞因为酷爱戴帽子的造型,也被封为帽子歌后。

刘文正是早期台湾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高大帅气,风度翩翩,连一向非常臭屁的高凌风提到他都自愧不如。他很早就转为幕后,1980年代中期之后不再唱歌,1991年去了美国,再无人知晓他的状况。年轻一代也许不知道刘文正,却应该都知道他的四个徒弟:巫启贤、伊能静、裘海正、方文琳。

▲刘文正与他的徒弟:裘海正、伊能静、方文琳

1980年代~2000年:歌厅秀开启的黄金时代

进入1980年代之后,国民党政府当局逐渐放开了对文化市场的管制。这时候原本存在于民间半地下形式的歌厅秀悄然浮上台面,其演艺形式及艺人开始逐渐进入电视圈,掀起了有别早期综艺节目古板严肃的新形态。

  • 秀场天王的前半场领跑

歌厅秀、红包场、牛肉场都是台湾民间带有一定色情程度的娱乐表演形式,走红其间的主持人也都是能讲荤段子的老司机。当年的秀场天王南猪(猪哥亮)、北张(张菲)、中邢峰,个个都是超级污。

费玉清的嘿嘿嘿走红大陆网络之后,一众小清新大呼受不了。你们啊,毕竟还是图样!费玉清的污那是家学渊源,他哥张菲,他姐费贞绫,讲起荤段子来,哪个不是张口就来,声情并茂?

张菲主持的节目主要有《龙兄虎弟》(与费玉清一起主持)、《综艺大哥大》,当年谭咏麟、刘德华、张学友等香港大牌明星到台湾宣传,这两档节目都是是首选。甚至连阿扁都来上过节目,可见当时的影响之大。

这两档节目早期都是主持人在中间,嘉宾站两边。站在主持人旁边的自然是大牌,越往边上越不重要。这个站位的变化也算是娱乐圈的一部辛酸奋斗史,吴忠宪、陶晶莹、大小S等等后来红遍两岸三地的明星,都有过站最边上的小咖经历。

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11年,《综艺大哥大》停播,张菲不再主持任何节目。而费玉清早在2006年之后就不在台湾主持节目,甚至连通告都极少上,转而在大陆各地及电视节目频频登台亮相。

▲  张菲、费玉清一起主持的《龙兄虎弟》

当年的秀场天王如猪哥亮、高凌风、贺一航等人,在演艺资源稀缺的年代,都是秀场老板抱着现金求他们演出。钱来得容易,自然是不懂珍惜,这一代的不少当红艺人也染上很多不良嗜好,影响了后来的人生道路。

猪哥亮背负数亿赌债,躲藏十年后才重返演艺圈,临到老来还要挣钱还债。高凌风一生绯闻不断,结婚三次、离婚三次,临死还与前妻因为财产及情感问题闹得满城风雨。

▲  猪哥亮新节目《华视天王猪哥秀》

随着观众群的世代更替,秀场出身的主持人所创造的综艺形式也日渐式微,猪哥亮的最后一档综艺节目《华视天王猪哥秀》在2016年5月停播,台湾电视综艺再也不见秀场天王们的身影。

这……或许意味着一个时代的正式终结。

  • 伟忠帮的初成

    青椒去蒂再清洗!多数人洗青椒时,习惯将它剖为两半或直接冲洗,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青椒独特的造型与长势,易使农药积在凹陷的果蒂上

台湾演艺圈的制作人,我最服王伟忠:人帅气,三观正,个性真。如果必须用一句话来形容他,我认为家国情怀四个字足矣。

王伟忠80年代初期进入电视制作圈,在葛福鸿的福隆制作公司做节目。福隆还有一个经纪公司,1990年初期在大陆签了一个歌手,叫做那英,后来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

王伟忠80年代时做了一档儿童节目叫《嘎嘎乌拉拉》,节目里的搭档是陶大伟。而陶大伟的儿子叫做陶喆。

▲  王伟忠与陶喆在《康熙来了》

后来伟忠哥又做了以讽刺短剧为主体形式的《连环泡》,这档节目从1986年做到1994年,换了无数的制作人和主持人、演员。今天台湾演艺圈资深的大咖艺人:张小燕、胡瓜、蔡琴、澎恰恰、许效舜、曹启泰、方芳、陶大伟……当年几乎都参与过《连环泡》。

1996年,王伟忠从福隆离开,自创金星娱乐。《连环泡》的一众班底也纷纷过来,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伟忠帮。

当时跟随他创业的,还有一个名叫詹仁雄的27岁的年轻人。

▲  王伟忠与詹仁雄

  • 全民系列的开始和终结

2002年,金星娱乐以政论节目《2100全民开讲》为原型,推出了政治模仿秀节目《2100全民乱讲》。此后10多年,数次改版:《全民大闷锅》、《全民最大党》、《全民大新闻》,2014最后终结于《疯狂大闷锅》。全民系列三度拿下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奖,成绩超越《康熙来了》和《我猜》。

全民系列兴起于台湾民主政治初开的混沌时期,终结于台湾民主政治走向癫狂的前夜。全民系列停播之际,我记得金星制作公司有发一个短文,大意是:

全民系列原本是以政治模仿秀为出发点,但现状已经是政治人物的表现比模仿秀更为夸张,模仿秀已经再无存在的必要。

寥寥数语间,对台湾政治生态及电视生态的失望和无奈,跃然纸上。

▲    周杰伦与《全民最大党》演员

因为经费有限和准备时间仓促,全民系列的模仿一直都是粗糙的。可这个节目好笑的点也在于粗糙,甚至因为粗糙而造成的忘词、穿帮、笑场、摆烂都成了全民系列的特色。

看全民系列,你不会嫌弃他的粗糙,反而会喜欢上这种有趣的烂。每次看《阿洪之声》里粉果高喊这一切都是国民党(阿共仔)的阴谋啦!都会忍不住摇头苦笑。《金小刀与蔡美腿》里蓝绿两个政治人物相互抹黑、撕逼的笑点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    《全民最大党》阿洪之声里面的粉果(安心亚

一大票的演员中,我最爱的是谁?你们是不是要说安心亚?

不,我喜欢郭子乾和许杰辉。看看他们模仿的柯P和邱毅,几乎是一模一样啊!

▲    柯文哲本尊(左)与模仿者郭子乾在《全民最大党》

▲    邱毅本尊(右)与模仿者许杰辉在《全民最大党》

  • 卫视中文台捧红的胡瓜和蓝心湄

1990年代,卫视中文台开播。当时国家对境外卫星电视节目落地的管控远没有现在严格,很多大陆观众通过卫视中文台接触到了台湾综艺节目。在这之前,大家只有在每个周末眼巴巴等着看《正大综艺》,而实际上那档节目的旅游部分也是由台湾的电视制作公司制作而成。

卫视中文台有两档带状综艺节目,一个是蓝心湄和巴戈主持的《鸡蛋碰石头》,另一个是胡瓜与高怡平主持的《非常男女》。湖南卫视后来还以《非常男女》为蓝本山寨了一档相亲节目,叫《玫瑰之约》。

▲   主持《非常男女》的胡瓜和高怡平

《绝地战警2》这个续集还像那么回事、还是那么的爆笑、还是那么的奢侈、还是那么的让人充满回忆

  • 我猜与吴宗宪的走红

卫视中文台后来几度易主,最后变成了凤凰卫视。凤凰卫视也在台湾购买了一档叫做《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综艺节目。

1998年,《我猜》换了一个年轻主持人,王伟忠和詹仁雄也许都没有想到这一换,竟然捧红了一个华人综艺圈的殿堂级人物——吴宗宪。

歌手出道的吴宗宪在1987年就发行了个人专辑,却是歌红人不红。开始主持《我猜》之前,已经在演艺圈半红不黑的熬了11年。从《我猜》开始,吴宗宪逐渐超越师父胡瓜和师公张菲,成为台湾电视圈的综艺天王,并与他们两人以及张小燕并称为主持界三王一后。

▲   《我猜》时代的吴宗宪和S.H.E

吴忠宪手里节目最多的时候有6个以上,一周几乎是满档录影,还多次拿下台湾主持人收入冠军。可这几年接连收摊,目前只剩下两档带状节目(一周五天播)和一档块状节目(一周一播)。

如果说《康熙来了》是造星工厂,《我猜》同样也可以被这样称呼,甚至更为资深。从《我猜》出道以及走红的明星列出来,也是一大串:

大小S、阿雅、明道、陈怡蓉、吴佩慈、林依晨、赖雅妍、田馥甄、陈意涵、安心亚……

2011年《我猜》改成《你猜》,过了不到一年半,卒。此时,台湾综艺的生存危机已经完全显现,只待最终沉船。

▲ 当年以美少女单元出道的陈意涵,早已红到对岸。

  • 小燕家族的兴起和单飞

三王一后的一后——张小燕,5岁以童星身份出道,至今60多年,俨然是台湾演艺圈的活化石级人物。

张小燕在台湾演艺圈的地位如此之高,除了出道早,资历老之外,她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飞碟唱片和丰华唱片的老板娘。

早年环球、华纳等国际唱片巨头还未形成全球垄断之前,滚石、飞碟、福茂等台湾唱片公司为华语乐坛培养了很多的优秀歌手。光是飞碟唱片就培养了华人最早的偶像团体小虎队,以及林志颖、忧欢派对、红孩儿,后期的丰华唱片还为姜育恒、伍思凯、齐秦、欧阳菲菲、陶晶莹等出过专辑。

所以四爷也好,五阿哥也好,到了小燕姐的节目,那都是毕恭毕敬的。

▲ 2015年,金钟50。《超级星期天》主持群10余年后再合体。

张小燕60多年的演艺生涯,主持了很多的节目,最高峰却是在《超级星期天》。《超级星期天》里的艺人表现一般,却捧红了三个男主持人:庾澄庆、黄子佼、卜学亮。

很多观众在看《中国好声音》的时候都会狂吐槽:华少像报幕员,哈林像主持人。

哈林确实是歌手,更是主持人!《超级星期天》收掉之后,他一直在主持音乐类型的节目,其中以《百万大歌星》最久最出名,播了4年多。2012年成为梦想导师之后,哈林也淡出台湾电视综艺圈,这恐怕与大陆干几个月胜过台湾干几年有很大的关系!

有台湾艺人曾经评价黄子佼,说他最适合到大陆发展:不爱讲黄段子,语言拿捏尺度恰到好处,也懂得做气氛。这个评价我认为是客观的,以当下的情形来看,他也同样正在将重心转移到大陆来。

2000年~2016年:飙升。萎靡。过海。

  • 康熙的12年,台湾综艺的最后辉煌

如果说《我猜》是台湾综艺借助卫星电视进入大陆市场的成功典范,那么《康熙来了》则是通过网络成功占领大陆市场的经典案例。

《康熙来了》播了12年,也见证了台湾综艺节目盛极而衰,且再无力回天的无奈收场。

《康熙来了》不是为台湾电视综艺圈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而是台湾电视业者把《康熙来了》当成了一个错误的示范。《康熙来了》透过网络红到大陆,也常年占据台湾综艺节目收视排行榜的冠军,于是整个电视业界都以为发现了低成本、高收益的蓝海,纷纷跟进。

打开台湾的电视频道,完全被谈话节目刷屏,真是从外太空聊到行天宫!

所有的电视制作人都只看到了谈话节目的低成本,却彻底忽略了文创产品是讲究个人属性的:不是每个主持人都是蔡康永和小S,也不是每个制作人都是王伟忠和詹仁雄。

电影、电视是工业产品,也不是工业产品。相同的流程,不同的人来操控,得到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

2016年年初,《康熙来了》正式停播。

以台湾不断恶化的市场和产业环境,做不下去的这一天迟早是要来的,壮士断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此刻,野火娱乐(金星娱乐投资的新公司)的业务重心早就已经转移到了北京,与爱奇艺等大陆视频网站开始深度合作,不断试水适合大陆的综艺节目。

一个数十倍于台湾的超级大市场正在等待着这群台湾电视人……

  • 《超级星光大道》:软实力与money的分离

2007年开始的《超级星光大道》,不是台湾第一档选秀节目,却为最近10年的华语流行歌坛输送了杨宗纬、萧敬腾、林宥嘉、徐佳莹、胡夏、李佳薇……等一大批优秀年轻歌手。

作为一个人口仅有2300万的小岛,能培养出这么多的优秀人才,这确实是台湾软实力最有力的证明。换大陆的语境来表达:群众基础好。

可群众基础再怎么好,2300万人的基数始终有限,一茬接一茬的割韭菜,长势也是跟不上需求。

很快,台湾的优秀歌手资源断档,加上节目组经费也有限,不能将招揽人才的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超级星光大道》一届不如一届,易名为《华人星光大道》、《星光大道》再战,依旧依然无法达成目标。之后几年的节目既没有收视率,也再没有推出有影响力的年轻歌手。

人才都去哪儿了?大陆。

星光帮出来的知名选手,要么直接过海发展(杨宗纬)、要么到大陆参加歌唱节目回锅再造(李佳薇、徐佳莹、刘明湘)……

台湾能给予这些年轻人的,太有限。

对比大陆歌唱选秀节目一集制作费上千万人民币,《超级星光大道》一集170万台币的制作费都还叫苦连天。曾有台媒说两地类似节目的制作费差距是35倍,大陆做一集,台湾要做一季。

吴宗宪在金钟奖上高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都靠钱办成的,但是没有钱,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办不成的。

  • 台湾电视死于谁之手?

2010年前后,因为大陆视频网站的竞争白热化,对内容的需求完全是饥渴状态,那时候台湾的什么烂节目都有人买,什么样水平的台湾艺人过来大陆做节目都有电视台抢着要。

台湾电视从业者在那一刻的内心肯定是窃喜的:人傻钱多速来!

然而好花不常开。

广电总局双管齐下,对网络外购节目的管控日渐趋严,涉嫌台独言论(中天电视台《大学生了没》)或播出方(三立电视台《国光帮帮忙》、《综艺大热门》)的台湾综艺节目被下架。同时,对各省级卫视综艺节目使用港台艺人出台了一系列的严苛限制。

《康熙来了》停播之后,大陆各主要视频网站再无新的台湾综艺节目上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主管部门对内容引进审查标准的加强,二是台湾综艺节目的品质也确实对大陆观众缺乏吸引力。

作为台湾电视产业最大外销市场的大陆,基本上已经宣告对台湾电视业界关上了大门。

岛内经济持续低迷,广告市场不断萎缩,而电视台有增无减。僧多粥少的现实环境之下,各家电视台能做的唯有减预算。

台湾电视业者的面前只剩下两条路:一是登陆,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登陆,大陆市场规模大,竞争也大,而且有着台湾完全不同的行业语境。

二是困在原地做温水里的青蛙。这煮青蛙的大锅灶,也是他们自己给自己添的柴火。

几年前,那些在台北要自己骑摩托车去赶通告的艺人对来大陆做节目是觉得欣喜的:价格是台湾的数倍,吃住在五星级酒店,出行有专车,还包来回商务舱机票……

可大陆的电视制作人很快发现,绝大部分的台湾艺人都是没什么过硬才艺的:唱歌跑调,模仿蹩脚,表演俗套、也get不到大陆观众的笑点……

台湾艺人的光环迅速退去,观众反响平淡!

往外走的路,并不顺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去改变和适应。但是港台艺人天生对大陆俯视的优越感一时之间很难去除,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大陆观众的要求标准已经提升了很多。

如果说早期的港台艺人和电视节目鄙视大陆、抹黑大陆是基于信息和沟通的不通畅。在今天还以这个为借口就怎么都说不过去了,剩下只有一个解释可以成立:不愿接受现实!

这一轮台湾综艺圈的大陆淘金之路,让大陆人和台湾人都记住的唯一名字,是欧汉声。欧弟的跨海走红,其实本质只有四个字:改变!提升!

结语

台湾综艺节目的兴衰转变之间,其实也是两岸实力此消彼长的变化见证。

台湾文创产业的衰落,更应该是大陆文创从业者和社会大众心头的警钟!文化、政治、经济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社会要素,脱离任何一方来谈单独存在的意义都是无法成立的。

台湾政治的乱象,源于政客为了选票而一味讨好财团和选民,进而不加节制的开放市场资源,以营造所谓的开放、公平假象。而市场资源一旦被过度开采,就会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良性运作,有序发展必然遭到根本性的破坏。而在得不到良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后,文化必然会失去生长土壤,最后只能以枯萎告终。

世间万物,都讲究平衡互补,互利互助。可台湾当下的选票政治,却是在以摧毁性的手段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不管台湾文创产业的现状如何,我们都应当怀着尊重并感谢的心态来看待。在大陆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台湾的电视剧集和综艺节目曾给予我们欢乐的记忆。直到今天,他们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即便她是昨夜的星辰,她也曾经在华人娱乐世界璀璨夺目过!

将各种花瓣晒干后混合置于一匣中,放在起居室或餐厅,就能使满室飘香。将其置于袋中,放在衣柜里,能把柜内的衣物熏上一股淡淡的幽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