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始终眷恋着曲艺舞台
纪念刘兰芳从艺60周年优秀评书评话节目展演现场,刘兰芳为观众说书。张岩/摄
说古皆是忠孝节义,道今全为播善扬真。从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岳飞传》到《杨家将》《呼家将》《樊梨花》等传统评书,再到《一代儒将陈毅》《中华好人颂》《古今荣辱谈》《虞舜大传》等中长篇新书,以及以全国道德模范为原型说演的《生死接力》《大孝惟忠》等短篇故事,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以其精湛的技艺与经典的作品成为评书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今年是刘兰芳从事曲艺工作60周年,也是其代表作《岳飞传》首演播出40周年。据统计,自1979年以来的40年间,由刘兰芳说演的这部《岳飞传》共有774个电台或频道播出,她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说演了100余部评书节目,其中中长篇达66部之多。她在评书中继承和发扬了鼓书的优长,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并实现了历史感、时代感与现实感的统一,开辟了评书的一片新天地。
将表演融入生命
刘兰芳对评书表演艺术的丰富和发展,因她独有的女声特点和声韵美感为业界所公认。60年来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或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或具文宣教,以德化民;或为救亡图存、杀身成仁;或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洪流,忘我奉献。“值得称道的是,她不仅善于整理改编传统节目,还不断开拓现实题材,使她在继承与创新评书艺术间游刃有余。”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说。
除了在评书表演方面的突出成就,刘兰芳对东北大鼓的贡献也令人刮目相看,除了创演《姑嫂救亲人》《刑场上的婚礼》《千里送婴儿》等作品,刘兰芳还先后指导国家级社科项目《东北大鼓艺术流变研究》及省级社科项目《霍树棠与奉派东北大鼓艺术》,大大促进了东北大鼓在理论方面的提升,并培养出了陈世芳、邱淑华等一批传承人。
为了让社会公众尤其是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领略到东北大鼓的魅力,2006年4月,刘兰芳应邀来到沈阳音乐学院,参加东北大鼓专场演唱会,演唱了《马跳檀溪》《王二姐思夫》两首唱段,受到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冯志莲表示,刘兰芳时刻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放在心中,将评书和东北大鼓表演艺术融入生命。她的努力深刻影响着评书和东北大鼓等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
甘做绿叶传道授业
刘兰芳曾先后担任辽宁省鞍山市曲艺团团长及鞍山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以及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2008年,又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艺60年来,虽然工作环境和社会责任不断变化,但她对艺术的执着与对曲艺舞台的眷恋、坚守始终未变。
刘兰芳常说:“听众喜爱评书艺术,使我有了今天的荣誉;时代给了我支持,使我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我应该抱着感恩的心,唯有多说书、说好书、说新书,更好地为听众服务。”“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她一直牢记心中。
对此,江苏省苏州评弹团副团长王池良深有感触:“几十年来,她的足迹遍及天南地北,一面巡回演出,一面不断地传授艺术,把自己的演出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生。从苏州评弹进京演出、评书评话走进北京高校、泰州评书评话博物馆成立到15次亲临现场指导河南宝丰马街书会。先生甘做绿叶无私成全学生,给了他们更多锻炼演出的机会。”
从基层汲取创新营养
在鞍山这片有着深厚曲艺底蕴和群众基础的土地上,刘兰芳度过了青春岁月和创作的辉煌期,开创了鞍山评书“钢都惊堂响、万马策神州”的繁荣局面。“60年来,刘兰芳老师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和鞍山评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脍炙人口的评书佳作、独具一格的艺术造诣和令人崇敬的艺德艺风,诠释了鞍山评书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让鞍山评书走出鞍山,广为人知。”鞍山市委常委、秘书长郭志强说。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刘兰芳常说:“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越到基层越受欢迎、越有观众。只要观众喜欢,就要一直演到演不动为止。”因此,她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热心为群众服务,无论田间地头、社区学校还是边防海岛,都出现过她忙碌的身影。
正如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所说,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如火如荼的社会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不召唤着广大曲艺工作者继承和弘扬老一辈艺术家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崇高艺术品格,学习他们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做崇德尚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奉献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连晓芳)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