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久栋: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外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全局,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做出的重大安排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些重大部署安排,指明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任务书和优先序。我们要清醒认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把握机遇,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着力统筹解决“三农”问题,重塑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理性认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机遇期的时代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认识和力度不断攀升新高度,农业各产业繁荣发展,农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调结构、促改革等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总体上看,我国农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还是弱质产业、农村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农业农村长期积压的历史欠账与新时期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叠加,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基本现实没有明显改变。
在这样一个关系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未来走向的历史关口,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研判、精准把脉,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主动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乃至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重视“三农”战略思想的最新体现。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与时俱进推进“三农”发展理论创新,顺势而为推进政策创新,坚持不懈推进制度创新,扎实有力推进工作创新,确立了科学的“三农”工作指导思想。先后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等工农关系思想,“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等城乡发展论断,以及“三化同步”“四化同步”“五化同步”等一系列现代化建设理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抓住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重大战略思想和安排部署。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我们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主动适应世界发展新趋势和融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的基本路径。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从高速推进进入阶段性盘整期,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动力结构、政策结构都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世界主要经济体迫切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从全球发展趋势变化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掘内生增长动力、扩大内需市场作为摆脱经济增长滞缓的重要应对策略。发达国家更是高度重视释放农业和农村发展潜力,补齐产业板块和产业链条上的短板,提升欠发达区域尤其是农村的发展机会。从国内发展格局看,产业协同、区域均衡、城乡融合越来越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最突出的体现是产业结构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大的问题。因此,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培植增长动力,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平稳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必须尽快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长期滞后的面貌,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就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基本思路遵循和政策取向。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对标和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治本之策。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判断,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究其根源,症结在城乡二元结构。从农业发展看,2018年我国农村5.64亿人口,第一产业增加值6.47万亿元,即占全国40.4%的人口仅贡献了7.2%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二、三产业。粮食生产“十六连丰”并连续七年登上1.2万亿斤的台阶,但粮食和部分大宗农产品进口数量逐年增长,维护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压力较大。从农民收入看,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69:1,但绝对差距拉大到21796元,并且农民中间偏下和低收入群体总量依然较大。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仍处在较高位置。从农村发展看,近年来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投入力度、覆盖层次、保障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欠账较多。从改革进度看,瞄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束缚,逐步打破城乡要素流动梗阻,但一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展缓慢,从根本上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任重道远。新时代的国家现代化,绝不会是一边繁荣的城市,一边凋敝的农村。让农业能吸引人、农村留得住人、农民有获得感,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根本上对标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培育我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的根本源泉。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面对着世界农业深度开放和竞争加剧的新形势,肩负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持续加大“三农”支持保护力度,建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社会明显变化。但与同时期的二、三产业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相比,我国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仍然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资金和土地等优质资源加速外流,农民时常处于城镇“留不下”、乡村“不愿留”的两难境地。造成这一困境的表象是农业农村经济疲软,归根到底是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状,必须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理念,既要加大支持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要想方设法培植内生发展动力,塑造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源。
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把握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历史机遇,做好“三农”工作,不仅对农业农村自身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性。新时代农业之于各业,农村之于城乡,农民之于全民,作用愈发突显。“三农”事业稳,经济社会全局稳就有了基础和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三农”工作摆在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农业农村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一旦错过这个历史机遇期,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很难补上、城乡发展的鸿沟很难跨越、世界农业全球化的大格局很难融入。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和正确认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地位、价值、作用与意义,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全面进步和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要真心真意地重视。重视不仅是思想认识,还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行动。是否真心真意地重视,前提在认识、关键在行动,要看一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是否有机制、有条件,看一看党政“一把手”是否真正将农业农村工作放在心头、摆在案头,看一看分管领导是否有主动作为的动力、协调全局的能力、拍板决策的权力。要改变以往“口头重视,实际不重视”“上面喊破嘴,下面不伸腿”的做法,彻底扭转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观与政绩观。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引领工作的基本遵循和理念。不仅要上面重视,还要从上到下一盘棋,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局工作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不仅要农业农村内部重视,还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涵盖全域、贯穿全局;不仅要在顶层设计、工作布局,还要在投入保障、支持力度等方方面面,都要体现农业农村优先的次序安排;不仅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还要在考核机制上优先体现。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要真金白银地投入。我国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短板明显,根本原因是长期投入不足导致的历史欠账得不到化解,并与各种新问题新矛盾重复叠加。解决农业发展滞后和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的问题,绝不能指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须长远谋划、步步为营;绝不能靠常规手段、缓步前行,必须下大力气、用大手笔的投入拉动。是否真金白银地投入,既要总量持续增长,还要增幅显著提高,要看一看“三农”投入的总盘子是否扩大了,看一看农业农村投入的增幅是否明显高于其他财政支出,看一看资金投入是否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做好保障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科学测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需求总量,合理分布投入渠道;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法》《农业投入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保障投入约束刚性和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要真刀真枪地实干。“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贵在于实,要出实招、干实事、谋实绩。是否真刀真枪地实干,既要看工作谋划、工作行动,还要看工作成效,看一看工作谋划是否覆盖全局、深入具体、切实可行,看一看工作行动是否及时到位、落到实处,看一看是否农业超常规增长了、农村超预期发展变化了、广大农民社会福利超水准增加了。要采取有力举措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从农业新产业、新主体、新载体、新模式等多方入手,大力支持绿色高效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一二三产融合等农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新载体,创新发展数字农业、农村电商、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新模式,激发现代农业速度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扎实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高立意做好乡村建设规划,高标准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高效率对接城乡公共社会服务。统筹解决农民自由流动和权利实现问题,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向集成改革过渡,一揽子推进农村产权制度、集体经济、土地、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任务,增强各类改革的前瞻性、协调性、一致性和互补性,赋予农民与城镇居民同等的行动自由和发展权利。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