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影新闻

道外新闻电影院票价特别策划:不被时光的老电影院每一座老影院都是部传奇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1-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市影视家协会秘书长肖伟说,那时候,看电影是全民族的文化消费。电影票两角钱,甲种票2角5,儿童票1角钱。当时,很多老电影院的非常不错,电影院一放映70毫米的立体声彩色电影《骑兵第一军》和《森林之歌玛伏卡》,人山人海地排队,那场面至今让人难忘。

老电影院也会根据市民的需求定务。在亚细亚电影院二层会有一个小舞台,这里可以做音乐酒吧,当然也可以做西式婚礼。其实市民对老电影院有着很特别的感情,包括年轻人。在亚细亚电影院改建中,一个小伙子就相中了这里,打算在这里向女友求婚,并把他们的恋爱在这栋老建筑里展现给大家。资深影评人()告诉记者,在全国来,能够重新营业的国有老电影院都极为罕见,老电影院重新回归充满了神奇色彩,无论是老建筑还是影院本身,都可以作为的一道风景展示给更多人,所以把老影院列入旅游景点,也会是老影院的一个发展之道。

人,上世纪80、90年代曾为亚细亚电影院兼职写影评

根据城史专家李述笑考察,上海虹口大戏院虽和“和平”同龄,却只是一座铁皮木屋,远不如和平电影院豪华。当时,这座电影院的名字叫“热烈喝彩”,位于“敖连特”综合旅馆一楼。1912年着了一把大火,重新修建后命名为“敖连特电影院”。因为是影院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因而影院的设计和造型带有法国风度。平顶式的穹窿顶张扬着“法式味道”,女儿墙的装饰栏杆带有的梦幻感。整幢建筑是砖木结构的,造型典雅,舒展浪漫,呈现出折衷主义风格。立面为对称式布局,既有新艺术运动的语言,又有古典主义的特征,内部布局有点儿像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外行也会为它的金碧辉煌赞叹,界同期的电影院里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吴凯说,天鹅电影院大概在1982年前后落成投用,就在二商店附近,当时那个区域就很繁华,尽管距离它很近的还有哈一机俱乐部,也是个规模很大的电影院,但天鹅的豪华仍给老太平的居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那时的电影院都只有一个观影大厅,七八百或者上千个座位,天鹅电影院也是这样的设计,一个大厅,只不过观影区分一楼和二楼。那会儿正是电影院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顶峰时期建设的影院,引入很多当时最先进的元素:荧屏是可升降的,每排座椅上设置了牌号灯,放映机使用氙灯为光源更“高清”,立体声效果在当时也是最好的,而且在影院的地下室还有一个空调房,夏天时将冷空气输送到座椅下方的出风口,观影大厅里格外凉爽。那时候连电视机都是稀罕物,天鹅影院的这些细节足够高大上了,别说是老太平的观众,就连居住比较远的人也常会过来感受这个豪华的影院,十足地吊起了观影爱好者的胃口。

影评人,曾在冰雪电影节开幕式上为田华、孙道临、秦怡写过祝词

生于夜幕下的,在阳光灿烂的80年代里成长。市电影评论学会创始人之一;上世纪80年代致力于小说、诗歌和影视剧创作,后混迹于报馆靠写字为生,出演电影《我想有个家》《谋生奇遇》、《兵兵的冬天》,电视剧《》、《车间主任》、《北方往事》、《有爱的日子》、《功勋》,创作电影《望着我的眼睛》,电视剧《百姓记者》,获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最佳单本剧,著有《中国电影的年代》、《电影地图》。

曾经多个中国“第一”(小)

位于南岗区果戈里大街上的和平艺术电影院,前身为敖连特电影院,开办于1908年,目前是全国城市现存最早的电影院,也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电影院是解放之后建设的,在电影院的前面有一个大广场,十分大气,当时这个建筑也是相当气派的。电影院只有一个放映大厅,1300多个座位,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观影的市民特别多,遇到好的片子或者周末、春节假期,电影院都要通宵播放电影,那都场场爆满。这是中国第一家70毫米立体声电影院,前苏联的《骑兵第一军》《森林之歌马夫卡》日本的《神犬松五郎》,让我们领略了科技的力量。影院没有2楼,一面坡下来,在哪看视觉效果都好。

讲述人:肖伟

1946年,李兆麟将军被暗杀,为了纪念他,巴拉斯电影院更名为兆麟电影院。

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大的生活之一,电影和老电影院,一同构成了那时人们一种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市影视协会秘书长肖伟说,在那个年代的,家里没有电视机,更没有手机、电脑,看电影就成了市民普遍的休闲和娱乐,也是人们打发时间和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几乎每个人,都曾把自己的休闲时光扔在了老电影院里,那时播放的许多影片,整整影响了人们几十年。

最早的电影院

曾经最“豪华”

收藏家毛晓辉、市电影公司春,对本文也有贡献,部分内容参考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电影地图》,本文历史资料照片由毛晓辉提供。

和平艺术电影院

上世纪50年代,国人很少有文化娱乐活动,看电影几乎是唯一享受,和平影院场场爆满。在隋锡君的记忆里,当时这里主要放艺术电影,前苏联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各种艺术片,像前苏联的艺术片《雁南飞》等。

老建筑里的电影情怀

上世纪90年代的冰雪电影节上,作为市影评协会《电影赏评》编辑的隋锡君曾为田华、孙道临、秦怡三位老艺术家的电影回顾展写了祝辞,获得老艺术家的充分认可。

亚细亚电影院

张兆宇是市电影公司副经理,他说,电影公司共有14家国有电影院,6家在道外,4家在道里,3家在南岗,1家在香坊。去年位于道外区的天鹅电影院重新营业,让道外地区有了自己的电影院,而兆麟(巴拉斯)电影院的和即将开业的电影院,更好地满足这两个区域居民的观影需求,也可以说,这些影院的重新营业,让影院在区域的配置上更加合理。其实,配置的合理固然重要,但老影院的重新营业一定要考虑到的还有经济效益,在争夺市场时,地理仍然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更肯定一点,这个因素是其他影院拼不来的。

都是部传奇

老电影院经历了“万人空巷”的黄金时代后,从2000年开始渐渐走下坡。在新一代多厅豪华影院进入哈埠市场的冲击下,很多老电影院开始没落,相继淡出人们的视野。今年春天,亚细亚电影院、和平电影院、电影院等开始变脸,准备以新的姿态重新回归冰城人的文化生活,这让人们重新看到了老电影院的希望,也期待在“复活”的老电影院里,寻回那些曾经的美好记忆。

讲述人:吴凯

市影视家协会秘书长、编导

尽管不是欧式建筑,但在即将重新营业的电影院里,依然有一种欧范儿的气势,比如装修时引入的穹顶、棚顶的雕花、铁艺的楼梯,室外通往电影院的过道上铺设的面包石面,这些元素让电影院与众不同,这也是老电影院改建的一个特色:保留老建筑的经典,打造在老建筑中观影的魅力。

拳打大力士

老影院的个性化设想

1925年,人在道里区西七道街创办了巴拉斯电影院,这里就是兆麟电影院的前身了。当年的巴拉斯电影院是纯纯的欧式建筑,唯美气派,就连雕花这样的细节都很精致,带给这座城市特别浓郁的异国风情。在上世纪30年代,这里是外国人欢聚娱乐的地方。由于当时是国际化的大都市,的间谍都在这里以看电影为名交换情报。著名的大西洋电影院的经理,四国间谍范思柏就在这里与各方交换情报,当时,这家影院的电影说明书都是四个国家文字,汉语、俄语、英语、日语印刷的。据萧军生前回忆,他和萧红在这里多次看电影,参加戏剧活动,甚至为巴拉斯画过电影海报。

曾是情报站

兆麟电影院

八十年代

据考证,1905年,人科勃采夫在道里中央大街与石头道街交叉处建起了第一家电影院。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比《中国电影史》记载的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开办虹口大戏院要早3年。事实上,当上海虹口大戏院开办时,已经有5家电影院在营业了,而美国在1905年才仅有10家影院。

当年这家影院承包放映《画魂》《泰坦尼克号》,首次市场试水,为市电影公司赚了大钱。

最初建成时,巴拉斯电影院的地面和座椅都是纯木质的,座椅上还有精美的刻花,在电影院的前厅和走廊里,有很多油画,艺术范儿十足,这些元素在当时可是让开眼界的。因为当时在巴拉斯电影院的周边居住着特别多的外国人,所以在这个电影院里,外国人特别多,当然也有一些全市的上层人物会来这里,在这里、看电影,享受在各种娱乐其中,这里也成了那个年代最贵族的娱乐场所。就像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他们衣着华贵、谈吐文雅。

中国现存

张兆宇说,与正在进行中的亚细亚电影院、和平电影院的改建相比,电影院并不称奇。亚细亚电影院与和平电影院都是人建造的欧式建筑,目前,亚细亚电影院的方案已初步确定,在现有三层建筑的基础上,要尽量恢复到最初建筑的面貌,包括整体风格和装饰的每一处细节。而对和平电影院而言,改建要的是“原汁原味”,参照的就是在1908年建成的影院原貌。和平影院最初的格局是位于一楼的大剧场,二楼的看台,以及二楼两侧分别设有的包厢。尽管这个建筑在上世纪90年代被成了2层的格局,但在此次改建中,要完全按照最初的格局恢复,而且只有一个放映大厅。就连影院建成时的纯木质座椅,也要在满足观众观影舒适度的前提下,尽量恢复成最初的样子。

对于半生电影的肖伟来说,兆麟老电影院是他童年至今的挥之不去的记忆。由于小时候住得离兆麟电影院非常近,小伙伴们经常结伴去看电影。那时的影片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地道战》《南征北战》等影片是电影院放映的‘常客’,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片子,大家都看得如痴如醉。

老电影院浴火

天鹅电影院

每一座老影院

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电影院的黄金时期。道里区有红少年(现为儿童电影院)、兆麟、东北、音乐厅、省商职俱乐部、市商职俱乐部、51号会议室、友谊宫、俱乐部、马迭尔俱乐部等多家影院,南岗区有、亚细亚、和平、长虹、工人文化宫、干校礼堂、红太阳展览馆、北方剧场等,道外区有松光、红星、靖宇、新闻、黑天鹅、海员俱乐部、电缆厂俱乐部、肉联厂俱乐部、一工具和二工具俱乐部等,还有香坊、太平、白天鹅、顾乡、亚麻厂俱乐部、建筑文化宫等电影院。夏天时,公园和体育场还有露天电影放映。

讲述人: 万连生

亚细亚、和平、兆麟、、天鹅……这些身负历史沧桑的的老电影院,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曾经辉煌,曾经没落;它们了中国电影110年的发展史,更是一代一代影迷的家园。几乎上了年纪的人,都能讲出一段与电影院有关的青春往事。这些记忆,与城市气质有关,与中外电影有关,更人文和观众的青春岁月有关。其实,这些经历了岁月洗礼的老电影院,本身就是一部充满传奇的电影,无论过去或是将来,它们都会像一格格的电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书写在城市的史册上。

作家协会会员

做电影放映员的几年里,吴凯享受在每一部影片里,从小他就喜欢模仿,喜欢表演,一边放电影,一边和演员学演技,他过足了瘾,再加上从小练就了一身散打功夫,吴凯心里的演员梦一点点清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拍了一个高粱酒的广告,他的功夫派上了大用场,这个广告,他被《大潮中的枪声》的导演发现,请他参加了这部电视剧的拍摄,虽然是一个小角色,却正式了吴凯的演艺生涯。至今,这个电影放映员已经演了几十部影视剧。现在想来,吴凯都特别感谢曾经的天鹅电影院,让他从电影的幕后银幕。

在黄金地段的

和平电影院拥有漫长的电影放映的历史和特色。其中,为了弥补当时电影为“默片”的这个不足,敖连特组织一个乐队为“默片”伴奏,这成为影院的一项创举。另外,这里放映的好莱坞最新影片,据说比上海还要早几个月,而且这里还能看到着色片。但那时上映的都是“西洋片”,没有翻译过来,也没有字幕,看电影的大都是外国。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产片,才为普通百姓敞开大门。1955年,这里改称和平电影院。

细数目前的电影院不难发现,在中央大街商圈有万达、金安、华臣3家影院,而在电影院重新营业前,位于南岗区黄金地带的秋林商圈只有1家影院,对于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区域来说,1家影院的规模肯定是不够的,这也是电影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小)

立体声电影院

鹅电影院的放映员,现为演员、导演

与现代化影城相比,位于老建筑里的影院独树一帜,能在这里读到城市的历史,也能勾起太多人曾经的回忆,上千人同时观看一部影片,现代或怀旧,想必都是一种气势。

和现在打印的电影海报不同,那时,每个影院门口都有大幅的电影海报,全是专业电影美工手绘的。

司马平邦说,上世纪80年代,亚细亚电影院经常放通宵电影,5角钱看一宿,4、5部电影中间还带文艺节目,吸引了很多大学生、谈恋爱的青年男女。此外,还有一些电影明星在剧场演节目,上影厂著名演员陈述就在那里说过相声。那时候没有快餐,电影中间也不休息,人们看电影饿了就在门口买点面包红肠等副食吃,一直看到第二天早晨。

风情万种的手绘海报(小)

电影院

申志远

中国最早70毫米

老电影院,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一座座早期的老电影院,像一部专门回放城市故事与记忆的放映机,装满了整整一代人的回忆。那些曾经流淌在电影院里一格格的画面,记载着那个年代人们的悲欢离合;那些对青春的怀恋,让人们时常想起老电影院里光影交错的旧时光。

当年的亚细亚走的是高端线,无论设备、音响,都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豪华电影院之一,就连落地窗帘都是长丝绒的,非常有档次。它也是这些老电影院中,最早将木椅子换成软椅子的。一进影院大厅,视野辽阔,人建造的古罗马回廊,恢弘大气,成为的一个文化符号,很多外地人来,都要去亚细亚看一场电影。

因为每一场电影放映的时间都安排得很紧,为节约时间,在电影票都卖光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就不用检票了。这样就会有来蹭票看电影的人。如果运气好,蹭票的人选择的座位恰好是买了票却没能来的人,这样蹭票就算成功了,不过,如果你看了一半,买了票的观众又来了,那你不但要把票补上,还可能被象征性地罚款。那会儿的电影片是每张两毛五,罚款大概会是八毛或者一块。中国最早的电影节冰雪电影节的前几届开幕式都是在这里举办的,日本影星中野良子、栗原小卷,中国的白杨、王晓棠、孙道临、田华,秦怡都来过,当时葛优、梁天、赵本山还没有出名,跟在大明星后面没有人搭理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电影院是最早有茶座的影院,就在电影院的前厅里,一般观影的青年人或者学生会在这喝点健力宝、吃点点心,谈天说地的,这在当时已经相当奢侈了,不亚于如今在观影前吃了一顿大餐,毕竟那时候日子还不那么富裕。电影院还和长影艺术室联合举办奥斯卡艺术电影观摩,针对各个大学的学生,普及电影艺术。当时的大学生来这里看镭射电影,观摩与世界同步的奥斯卡获电影,使成为80年代校园文化和艺术电影结合的文艺青年聚集地。

讲述人:隋锡君

与和平电影院仅一道之隔的亚细亚电影院,是俄侨在1925年创办的。司马平邦与亚细亚电影院感情深厚,他的回忆里都弥漫着亚细亚的味道。

重新营业的老影院还有着只属于它们自身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为它们的发展做很多个性化的设想。在市电影公司,保留着3500余部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平电影院的改建中,一定保留下来的是原有的电影放映室和放映机,在和平电影院重新营业后,这些保存完好的电影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亮点,定期为市民免费播放电影。

也有着诸多电影史上的“第一”:新中国第一部电影诞生在。1948年,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在铁车辆厂开机拍摄。至今为止,诞生了《冰山上的来客》、《千万不要忘记》等上百部经典电影。

的电影史,是足以让每个冰城人自豪的城市“”。据《电影地图》作者阿远介绍,和电影的不解之缘可以追溯到1899年。中东铁俱乐部在田家烧锅(香坊)建成,此为“清代有电影设施和活动之开始”。

亚细亚电影院当年给老人留下深刻记忆的是与电影无关的一场比武,这段故事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参加打擂的中国武师叫吉万山,东到习武谋生。1932年6月,一个法国杂技团来演出,团中有个名叫杰力柴夫的大力士,主动找上门要与他比武。吉万山与他击掌为誓。第二天傍晚,亚细亚影院的大舞台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票价原定三角,当日暴涨到每张两元。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大力士被吉万山在地,半天没有起来,回国后很快死掉。从此,吉万山声名大噪,亚细亚电影院也声名远播。后来脍炙人口的武打电影《武林志》《武当》就是根据这个真实事件改编的。

讲述人:司马平邦

从参与建设到投用,再到成为放映员,说起曾经的天鹅电影院,吴凯的话语里满是自豪,在当时的电影院里,天鹅电影院可是相当让人向往,设备好,也棒,比如在夏天,观众是可以用上“空调”的。

老电影院的“黄金时期”(小)

无论是去年正式营业的天鹅电影院,还是即将以崭新面貌开门营业的电影院,作为国有的老电影院,在退出电影市场N年之后的重新回归,要面对的问题依然与和发展有关。不得不承认,在本土的老影院歇业的这些年里,新影院占据甚至一直垄断着的电影市场已十分霸气。那么重新回归后,这些土生土长的老影院将以怎样的优势和设想去打拼市场,成为它们回归时的一个新命题。

资深电影人阿远回忆,和平、亚细亚、电影院最大的特点,都是一个月更换四次甚至六次纯手绘的电影海报。在设计海报时,它们三家各有特点,亚细亚的海报以苏联油画形式呈现,色系以茶棕色为主,像《神秘的黄玫瑰》《母亲》等;而电影院的海报多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像《创业》、《春苗》等;和平电影院的电影海报则多是一些探索性的主题,像《几何图案》《赤橙黄绿青蓝紫》《边吉他队》《街上流行红裙子》等等。这三家影院距离非常近,形成三角地带,手绘海报也成了一种吸引顾客的竞争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手绘电影海报成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上世纪30年代,国产电影还是很少的,电影比较多,所以当时放映的电影中,有的会做好翻译,有配音演员,有的就只能是配上中文字幕了。即便如此,那时候的电影是人们极为高端的娱乐方式了。

此外,冰雪电影节创办于1987年,是中国创办最早,时间最长的电影节,比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国际电影节都要早。

今年春季,亚细亚电影院、和平电影院、电影院等承载着人无限记忆的老电影院变脸,准备以新的姿态重新回归冰城人的文化生活。4月23日,升级后的电影院将重新拉开大幕,这让人们无比兴奋又充满期待。老电影院浴火,带回来的不仅仅是电影,还有冰城中那份跟青春有关的记忆,和这个城市的一段历史。

吉万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