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闻联播mp3运营商:盗取流量不可能发生 应用下载是爆表祸首
通信专家陈志刚对财经网表示,运营商营业厅系统均有计费记录,消费者可以到营业厅查询打印流量的使用记录,孰是孰非就一目了然了。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可下载流量检测软件,实时检测流量使用状况,当流量有报表风险时,及时提醒。
近日,多家报道消费者吐槽流量消耗速度过快,甚至“9天用完了平时30天的量。对此,运营商内部人士对财经网表示,流量计费由系统操作,“盗取”单个消费者流量的行为是不可能发生的。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造成短时间内流量大量流失?
运营商内部人士对财经网称,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流量流失绝对是基于某个手机业务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手机应用下载是流量爆表的。比如应用自动更新、视频音频下载等。典型场景是消费者同时WiFi与4G流量,当WiFi切断时,手机应用自动切换到4G流量。由此造成流量丢失。“因此消费者最好不要同时WiFi与4G流量,同时将手机应用设置成仅在WiFi下更新下载。”
(财经网记者 Hedy)“流量不清零”政策自10月1日推出后,三大运营商的压力并没有减轻。
据报道,多位消费者在微博等平台吐槽“运营商使用技术手段修改流量数据”、“电信计量确实有问题”、“消费者安装的软件偷流量等问题。微博名为“NightRobin”的电信用户表示,“这个月流量2G竟然还超了,平常一个月一个G都用不完”;微博名为“文奇旭”的移户表示“以前每月500M用不完,现在1000M还不够用。” 而用户一投诉,客服立马返还500M流量的行为更让人生疑。
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客服返还流量的行为,该人士坦言,长期处于社会监督下的运营商,不愿负面信息二次,宁愿选择“破财免灾”,直接返还流量。
一位不愿具名的移动业内人士对财经网表示,运营商系统主观扣除用户流量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流量均由系统根据实时使用状况计费,假设系统出现问题,误扣流量,也该是大面积误扣,而不会产生针对单个消费者的扣费行为。因此从概率上讲,运营商“故意窃取”消费者流量的行为是不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