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成烂片代名词 一边赚大钱一边被嫌弃
贩卖青春法则:有眼光不是超级IP咱不上
从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到去年大卖5亿的《匆匆那年》,再到《左耳》《何以笙箫默》,皆是根据畅销的青春小说改编而成。时下正值电影圈IP盛行,所谓IP,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某一个形象,运营成功的IP可以在漫画、小说、电影、玩具、手游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转换。而把一个已经成名的IP形态改编成电影,简直就是事半功倍。
《何以》的导演黄斌明确表示,在《何以》这个项目里面,他把自己就是定位在一个产品经理式的导演,“首先得承认这是一个娱乐产品。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市场导向,前面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成为了后面竞相追逐的目标。我们现在的这段风潮就是青春或者是网络小说。大家都一直去寻找这里面的金矿”。他说,自己听到《何以笙箫默》这五个字的时候就决定一定要做这个项目,“这是真正的超级IP”。
不过黄斌也承认,超级IP只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分,“一个电影成功跟综合要素有关,很少有一个演员或者单纯地IP扛起票房。我觉得青春文学这股风潮不知道在哪一年哪一个时刻会过去,又有新的风潮”。
懂市场不爱粉丝的导演不是好经理
有了好IP还不够,不懂市场也做不好。在其他领域,产品经理的特点之一就是摸清用户最真实的需求,为自己的产品设计提供良好的支撑。而区别于传统电影人从表达自我出发的拍摄初衷,电影圈的产品经理得在拍片前就摸清自己的目标观众,而其中绝大部分观众都是原IP的粉丝。
乐视影业张昭曾把郭敬明比作中国电影界的第一个产品经理,并毫不避讳地谈起了《小时代》系列影片对于粉丝的依赖。“我们清楚整个商业模式的依据是基于粉丝经济,所以我们跟粉丝沟通的方式是让粉丝告诉我们在第一、第二部当中,他们有什么不满意的,结果他们就觉得还不够‘小时代’,没有一个人提什么价值观,或者说这个故事的结构拍得不完整。所以我们就遵从了粉丝的意见,就是说为粉丝制造他们这个群体更加窄众的需求。”张昭说。
人脉广交一个天后级别的歌手朋友
营销当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影片推广,从张一白的《将爱》推出《因为爱情》开始,国产电影歌曲进入复苏期,其中流行程度甚广、真正能为电影推广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还是诸如王菲、那英、朴树等一线歌手演唱的歌曲。所以,这就体现出产品经理人脉的重要性了,如果没有天后给你驻唱,那些内容一般的电影怎么办?看看《怒放》的票房就知道了。除了主题曲,上映前一轮又一轮的微博转发、点赞、推荐也不能少,没有那几十万粉丝和几十个明星好友,您还好意思做推广吗?
能抗压一边赚大钱一边被嫌弃
任何职业都不只有风光的一面,虽然赚的钱多,但产品经理们挨的骂也不少,轻的说他们拍的都是烂片,重的说他们给国内电影圈带来不正之风。但是产品经理也委屈,《匆匆那年》的导演张一白就说了,青春片怎么就不能没完没了地拍?“其实咱们国家的青春片真不多,仔细一算,只有五六部。如果不把《小时代》算进去,一只手的手指头都数不完。”
他认为,为什么《匆匆那年》的票房很好,为什么这种片子还会有人关注,就是因为我们在还历史的账。“中国的年轻人里,就70后和80后的青春影像记忆是空白的,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间几乎没有一部影像记忆。两代半人缺影像记忆,三部戏就能把它还完吗?我们60后,还有一个什么《葵花朵朵向太阳》《让我们荡起双桨》呢,他们有吗?从数量上来说,我们还缺很多呢,未来还会不断有青春片出来。”
尽管被嫌弃,但想做好产品经理就得有颗强大的内心,首先对自己的身份理直气壮,其次对自己的片子信心十足,口碑什么的,随它去吧。
为何偏爱青春片门槛低、投资少、回报高
话说回来,电影类型千千万,产品经理为何独爱青春片?当然了,首先是情怀。张一白就说,自己看完两个80后改编的《匆匆那年》剧本就老泪纵横,想起了自己60后的青春和感情。不过也不是没有其他原因,青春片的投入产出比实在很高,是让它颇受产品经理青睐的首要原因。
拿几个大卖的青春片来看,《匆匆那年》投资4000万,总票房超过5亿,投资方净赚2亿;《左耳》投资约6000万,上映首日就基本收回了成本;《何以笙箫默》由男主角黄晓明亲自投资,自己的片酬肯定省了,又请来好友佟大为担任男二号,片酬拿的也只是个红包价,最花钱的明星部分都这么节省,投入产出比自然很高。
其次,青春片的技术门槛比较低,这也是跨界导演处女作最喜欢选择的类型,既不需要太复杂的剧情,又不需要很高端的科技,只要处理好基本的人物关系。真正成熟的电影人一般不会选择青春片,而是对一些更加复杂的类型比如喜剧片更感兴趣。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