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电视新闻

汶川南部有一古镇,商代就有长寿之乡的美誉,被称为老人村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水磨古镇 位于 四川 省 汶川 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 长寿 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 汶川 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禅寿老街是 水磨古镇 的主要街道,全长1300米,两边分布的春风阁、大夫第、万年台、白塔等建筑,是典型的羌、藏、汉相结合的明清风格。具有轮廓清晰、布局深蕴、多轴线明确等特点,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

川西 居民风格,古色古香的禅寿老街不仅解决了灾后当地居民住房的问题,同时打造了以家带店的宜居宜商模式,在自家门前卖当地特产或者特色小吃。

禅寿老街的万年台始建于明万历25年(公元1588年),毁于90年代末。“5·12” 汶川 特大地震后,经考古调查后依原样进行修复。建筑坐南朝北,平面是“凸”形分布,歇山顶,穿斗抬梁式结构,七架九脊檩,素筒瓦屋面,灰塑脊,顶施藻井,并彩绘。具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吸取了 中国 传统建筑及 川西 民居建筑结构的简洁、朴实、庄重等特点,是研究 中国 戏剧发展史宝贵的实物资料。

禅寿老街的起点有一个为水磨修建的亭子,水磨作为 中国 古代传统的生活用具,最早记载于晋代,汉代以后蓬勃发展,三国时期多功能水磨工具已经诞生成型。宋代叶适《财总论二》:“纺场,河渡免引,茶场,水磨之额,止以给史禄而已”。这个水磨是明晚期建造,距今有400余年历史。它是 水磨古镇 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历史缩影,也是古岷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真实写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