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一带一路”产业园区联盟 共建全川“亚蓉欧”产业基地
1月16日,在蓉举行的第二届“亚蓉欧”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传出两则重磅消息:一是成都国际铁路港联合中白产业园、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开发区、罗兹产业园、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等共同组建的“一带一路”产业园区联盟成立,以联盟形式推动沿线国家产业集聚区抱团式创新发展;二是由四川省政府支持,成都与内江、自贡、绵阳、德阳、宜宾等省内城市携手建立全川“亚蓉欧”产业基地,带动川货走向全球,吸引外向型产业落地。
从基础设施联通、贸易联通,向推动产业转移与产业联动合作,依托于中欧班列(成都)的运行,这两大平台的建立,将为成都乃至四川的对外开放,带来什么样的新期待?
发展进入瓶颈期
从通道建设向产业协作,国际产业深度合作破题有望
“截至2019年底,成都国际班列已联接境外26个城市、境内15个城市,仅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已超4600列,拉动进出口贸易额超200亿美元,开行量继续领跑全国。”成都国际铁路港党工委书记刘文道透露。
依托国际货运通道建设,往来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全球货物贸易在成都变得更频繁:2019年7月,白俄罗斯的乳基粉专列抵蓉,搭建起了成都与明斯克的双向运输和贸易通道。
同月,全国首个二手车出口国际专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开出,运往柬埔寨,由此打开海外二手车市场。
去年10月,搭载82台奥迪Q7系列整车的中欧班列(成都)从德国不来梅哈芬站发出,15天后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这是奥迪品牌首次搭乘中欧班列运输入境的整车专列……
“但点对点的合作方式显然跟不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没有充分发挥出中欧班列的作用。”在谈及中欧班列现状时,北京交通大学运输学院教授、中国物流协会副会长张晓东表示。
如何以成都为枢纽,将沿线国家的产业串点成线,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产业合作大通道?在这次大会上,来自波兰、泰国、巴基斯坦、意大利、捷克等16个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和产业机构代表达成共识:通过组建“一带一路”产业园区联盟,借助亚蓉欧通道串联供应链上下游环节,推动沿线国家产业集聚区抱团式创新发展。
不过,要搭建这样一条国际间的产业合作通道并非易事。张晓东坦言,目前产业园间合作还处于互相招商引资的早期形态,各国在产业链中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厘清。此外,沿线国家尚缺乏一个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和磋商机制,联合研究也不多。
“只是你搞你的园区,我搞我的园区,缺少对产业布局的共同思考,这对沿线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很多新挑战。”在张晓东看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最终理想的状态是:优势互补、产业运作协同、最终利益分配共享。
国外国内“两张网”同发力
中南半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成为爆发点
和以往邀请的嘉宾不同,本次大会上来自中南半岛国家的代表数量,占了很大一部分。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的政府部门和专家、物流企业等到场。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成都在通道建设、海外市场拓展方面有所侧重。
“现在成都和东南亚贸易往来发展迅速,需要提前谋划加速促进产业合作。”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说。数据显示,2019年1-8月,成都与东盟实现进出口总额755亿元,同比增长24.7%。东盟已成为成都第二大贸易伙伴及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市场。
本次大会上,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董天胜透露老中铁路计划于明年12月通车,并将开通泛亚班列的消息,引发了一阵热潮。北起中国云南省玉溪市,南至老挝首都万象的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迅速打通中国南部的大通道。”
随着中老铁路即将建成,提前布局中南半岛,成都国际铁路港计划将开行五定班列。参会的老挝磨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透露,今年8月,磨丁经济特区已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签署合作,双方将依托中欧班列(成都)和泛亚铁路中线,在物流通道、国际贸易、产能互补等方面合作。
向内也在抱团。近年来,成都不断加大亚蓉欧班列平台的开放力度,先后与德阳共建蓉德欧枢纽,与达州市等14个市(州)、眉山市东坡区等100个区(市、县)共建“亚蓉欧”产业基地,去年共带动进出口贸易100亿美元以上。当天成立的全川“亚蓉欧”产业基地,将拓展以“国际多式联运网络+中欧班列区块链+国际产业园合作”为路径的全球合作新模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为以中欧班列(成都)为依托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课题、新路径。”在张晓东看来,以运输物流推动产能合作创新,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范区,形成“亚蓉欧”合作共同体,将大有可为。“利用物流体系建设,对成都及四川省内其他城市加强研究,在哪个城市布局什么产业,彼此关系是什么,产业梯度转移如何分配等,应当有个前期规划。”(记者 陈碧红 )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