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从“一城煤灰”到青山绿水
“这边来一张,一定要把山、湖、城交融的意境拍进去。”冬日黄昏,江苏徐州云龙湖沙月岛上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
“原本打算去杭州西湖拍,现在徐州的环境越来越美,也能拍出好看的婚纱照。”新郎刘桦跟记者攀谈起来。
徐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全面推动生态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等,一座昔日满目飞灰的“百年煤城”,如今摇身一变,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完美蜕变。
从采煤塌陷区到生态公园
泛舟在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上,碧波荡漾,水天一色,草木葱茏。很难想像这个“湖阔景美、绿树成荫、游人如织”的生态公园,曾经是贾汪区的一片采煤塌陷区。
贾汪区有着130年的煤炭开采史,煤矿最多的时候大小煤矿有226座。全区累计出产原煤3.6亿吨,为江苏省乃至全国早期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贾汪区被确定为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2016年10月份,随着贾汪境内最后一座煤矿——旗山煤矿关闭,贾汪正式进入了“无煤时代”。
然而,百年采煤史也给贾汪留下了13.23万亩的采煤沉陷区、283座裸露荒山以及道路断裂、村庄淹没、农田沉降的烂摊子。
“过去天空灰蒙蒙,路上黑乎乎,年轻人出去了就不愿回来。没想到,几年时间,生态环境就打了翻身仗。”贾汪区马庄村村民王秀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代表性传承人。她说,生态好了,游客多了,香包也卖脱销了。
“在生态修复中,贾汪交出了‘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的答卷,累计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82个、治理面积达6.92万亩。”贾汪区旅游促进中心主任赵震威介绍说,2018年来贾汪的游客达到10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2亿元,旅游业让贾汪变“真旺”。
贾汪之变,正是徐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力印证。通过实施“荒山绿化、显山露水、退渔还湖、宕口修复、生态湿地、去港还湖、扩湖增水”等生态项目,徐州做足了“山水”文章。
如今,徐州已拥有11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以及4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潘安湖湿地公园、云龙湖风景区等景点和绿地景观成为城市的绿色地标。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0.1%,居江苏省第一,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3.81%,绿色成为徐州市民的幸福底色。
从“一煤独大”到“高大新强”
不久前,英迪那米半导体科技集团成立暨半导体蚀刻机精密零部件生产与修复项目投产仪式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这个项目从正式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了4个月时间。该项目的投产,填补了国内芯片制造业修复服务技术的空白。
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徐州产业转型升级的精彩缩影。
在徐州高新区,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汇聚各类安全科技企业120余家、安全科技研发机构20余家,承担国家及省、市科技项目百余项。
江苏淮海科技城,已集聚超过3000家科技型企业。徐州科技创新谷已进驻院士团队4个、省“双创”人才15名。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建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安全科技等产业创新研究院所17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5个。
徐州的代表性企业徐工集团,不久前以“超级移动起重机创新工程”再摘中国工业大奖,使得中国位列三个能自主研制千吨级超级移动起重机的国家。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说,企业加强研发,建成全球四大研发中心,自主掌握了4000吨履带吊等一批世界先进核心技术。目前,徐州已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多个,大中型工业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达700多家。
“百里煤海”涅槃重生得益于徐州深入实施的“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
近年来,徐州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在扶持政策、产业促进等方面制定了多项政策加以引导和支持,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风生水起。
2019年前10个月,徐州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9%,其中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集成电路与ICT、装备与智能制造分别增长17.0%、15.5%和21.5%。
从“破旧脏乱”到“风景如画”
站在国家5A级景区云龙湖珠山景区远眺,烟波浩渺,青峦叠嶂,风景如画。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矿坑采石场和一片破旧脏乱的棚户区。
“从木板房到铁皮房再到破瓦房,没曾想退休后住上了电梯洋房。”在云龙湖附近住了近40年的汪德胜老人感叹,棚户区改造后,他的退休生活换了个活法。
为了还给百姓一个干干净净的云龙湖,徐州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云龙湖景区生态修复力度,先后实施控污截污、林相改造、退建还绿、退渔还湖等生态修复工程,共拆迁棚户区、危旧房及工矿企业200余万平方米,新增和改造绿化约256.9公顷。
近几年,徐州改造了45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整治600多个老旧小区,实现改善民生、调整结构、提升形象“一举三得”。完成数千家工矿企业关停和退城进区,腾出的土地布局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抢抓国家明确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的重大机遇,聚力打造淮海经济区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四个中心’。”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表示,徐州持续推进淮海经济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实施轨道交通、文化艺术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全面增强了中心城市的承载力和集聚辐射力。(记者 蒋 波)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